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次省中考语文命题的间隙,省教研室的程老师突然问我:“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没上过学。”我说。上学自然指的是上大学,一语引出大家的一脸“诧异”,这确是事实。记得小学一年级期末,在敲锣打鼓的欢呼声中,校长把特优生的喜报亲自送到了我的家长手里,乐得父母及奶奶高兴了好长时间。从此,培养我上大学成了全家的期盼;然而在小学二年级的一天,突然全校开会,三喊“打倒”,三呼“万岁”,接着大字报铺满校园,铺满大街。不几天我们可敬的马老师头戴三尺高帽,手敲铜锣,脖子上还套着绳索,被人牵着游街……从此上学梦被击碎了。等到十年动乱…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我随父母在哈尔滨上学,父母成天在外做生意,我除了几个要好的玩伴就没什么朋友了。节假日我在家则更  相似文献   

3.
高考制度恢复三十年了,回想起来就像在昨日,当年的那些“文革辍学者”,无论是重新考上大学还是没考上的,都有无限感慨。我的父母都是教师,我们家六个兄弟姐妹,都挺会读书,然而我们一个不少地辍学了。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念到初中毕业时,父母已经无法继续供我们读书,兄弟三个中只能留一个继续上学。几经思虑,父母最终选择了我,尽管哥哥与弟弟不情愿,但也没有一点反对,只是一个劲地抹眼泪。年少无知的我,没有过多地去探问父母的心思,也没有顾及哥哥与弟弟的感受,只是自私地认为可能是自己的好学,让父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因为我是兄弟三个中最死学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奋斗的第三年,我们按揭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首付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供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上学、结婚,再也拿不出一分钱帮我。住进新房的那天,父亲从十几里外的老家赶来祝贺。来的时候,他带了一只杀好的鸡、母亲腌的一坛咸菜和3000元钱。父亲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儿子是城里人了。  相似文献   

6.
我的儿子罗布11岁时,一天他哭着从学校跑回家,几个高年级学生在公交车站把他痛打了一顿。我们很快就从罗布口中得知,他与那帮孩子之间关系紧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罗布现在不敢去上学,害怕面对那些欺负他的孩子。我给学校打了电话,希望得到支持。“校方会给那些孩子的父母打电话,”学校负责人对我说,“你该给警察打电话。”最好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父母指导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学会“社交礼仪”。有人可能认为,这意味着教我们说“请”和“谢谢”。这些礼节父母确实教过我们,此外,他们还教我们如何成为善谈的人。我最近才知道他们是有意识地这样做的。我记得,每当父母举行晚会时,我们9个孩子在开始的头几个小时全部在场,而且每个人都有一个任务。有人同父母一道迎接客人,得说:“我帮您拿大衣好吗?我会把它放在楼上的卧室里。”其他人的职责包括把奶  相似文献   

8.
四、期望父母莫把“开饭”当“开庭”晓民(初二男生14岁):我对父母的期望只有一个——别再把“开饭”当“开庭”了。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晚上我们家开饭的时间,就变成了父母对我“开庭审讯”的专用时间。这几年来一直是这个样子。白天父母上班我上学,晚饭后又是父母给我规定的温习功课的时间。所以,晚饭时间,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我与父母交流的时间。交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那一番对我学习、与同学交往的情况所进行的“审讯式”的询问。稍有不如他们意的地方,轻则给我上起“思想政治课”,大讲特讲一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之…  相似文献   

9.
“差生”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从差生的学习动机来看,大致有四种类型: 第—种:被动型。自己没有求学的愿望,而是由于父母的要求或者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得不上学。“要我学”三个字概括了这种被动应付的动机。 第二种:随波型。同龄的伙伴们都在上学,自己当然也要上学,上学本身成了目的,此外并不明白上学还有什么具体意义,而且从来也没有去想这个问题。 第三种:混日型。家长与本人观点一致,到学校去混几年,等长大了再回来劳动,或者混几年捞张文凭出来也好找个工作,所以在学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第四种:虚荣型。学习只是为了受到表扬和奖励,因而不能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考试舞弊。  相似文献   

10.
正他的眼睛已经闭上了,但嘴里似乎在自言自语:"柱子,爸就要走了,你离爸太远了……爸死之前都不能……都不能见你一面哟……"1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有三个,上面有两个姐姐,我是老幺。我很小时父母就出去打工,挣钱供我们三姐弟吃喝上学。爷爷奶奶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我们的吃穿并不比别人差。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70后",童年正赶上"文革"期间,在农村老家度过,没有接受过什么学前教育。我清楚地记得,到了七八岁该上学的时候,母亲给我准备了一个花书包,是用碎布头拼成的。这很费劲,母亲花了几个晚上一针一针缝好。上学第一天其实就是报到,父亲牵着我的手带我去报名。我不知道上学都是学啥东西,但是感觉很神圣,就背着书包雄赳赳气昂昂早早来到学校,想着以前都是羡慕地看着那些大孩子上学,这回终于  相似文献   

12.
茜茜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女生,新学期开始以后,便辍学在家不再上学了。白天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她看电视、听音乐,偶尔做几道习题,一天很快过去了,作业只做了一点点,晚上面对父母的询问,她无喜无忧,一脸的茫然。茜茜的母亲让我为她提供咨询,但是却让我先与她通话,看她愿意不愿意。我按着茜茜母亲给的电话,与茜茜开始了对话。我对茜茜说明了来意,茜茜哈哈地笑起来,然后说:“我给你六个字,‘我不愿意咨询’。”“你不去上学心里着急吗?”“我不着急,我妈着急。”“你心疼你妈吗?”“觉得她怪可笑的,不过也有一点可怜。”“你为…  相似文献   

13.
我真正的上学念书,也就是“文革”前的二年初中。数学老师姓钟,现在想来,她一定不是学校里最好的老师,因为所有的光荣榜、所有的上台全没有她。钟老师瘦瘦矮矮的,是个南方人。她对我们要求极严,而我的数学很差,所以总是怕她的眼睛。 开始我最想听的并不是她的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母都是我小学时代的老师,对我管教甚严,加之性格使然,从小我就远离打架,唯恐与打架这个话题扯上关系。即便在“文革”中,我的父母都成了“专政对象”,我们一家人饱受歧视、污辱、挑衅,我也是能忍则忍,忍而又忍,忍辱负重地过来了。有人说我老实,有人说我窝囊。老实就老实吧,窝囊就窝囊吧。一方面我认为在那种境遇下,我不会成为好汉,只能是个弱者,与其鸡蛋碰石头,还不如回而避之,不吃眼前亏,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5.
张旭琴 《宁夏教育》2010,(12):74-74
午饭期间,女儿故作神秘,但又带着骄傲的口气问我:“妈妈,你知道我得了几个‘优’吗?”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我怔住了。然后想想开学就这么三五天,还能得几个呀!看到女儿的自豪样,我顺口说出“四个”。“哪里呀,上学才几天,我们只做了两次作业,但我得了两个‘优”’。她故意将“两个”加重语气。她接着说:“这是数学作业,  相似文献   

16.
开心果网站     
上学丽丽开始上学了。第一天放学回来,妈妈问她:“你觉得上学有意思吗?”丽丽说:“挺有意思。下课后,我同几个同学玩了个痛快,不过,要是不用上课,上学就更有意思了。”  相似文献   

17.
同事的女儿周末与同学外出玩,把两百多元的手表丢了,回来后像没事人一样,对她爸爸说:“表丢了,你给我钱,明天我得赶紧去再买一块,星期一上学还要戴呢!”同事叹道:“大人一个月挣几个二百呀,张口就得买,父母成了挣钱的机器啊!”我批评同事道:“依我看,这事不赖孩子,全是大人惯的  相似文献   

18.
尤老师:   您好 !   还记得那群闹哄哄给您贴大字报的孩子吗 ?对不起,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与您的相识是三十年前, "文革 "中期。记得那年我已满七岁,母亲还不想让我读书,同玩的孩子排着队、唱着动听的歌儿去上学,我好生羡慕,便闹着要去学校。母亲依了,于是我成了您班里的一员。   您教我们语文、音乐兼班主任。那时,我特别胆小,上学的第三天就因高年级的几个 "死党 "行为出格被罚站在校门口而吓得跑回了家,后来就赖着不肯上学,害得母亲一连几天陪读。您待我特别小心,从不批评我,还给我糖吃、逗我玩。为了培养我的胆…  相似文献   

19.
儿时,父母亲友最爱问我的问题就是: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上学了,老师也有一个相似的作文命题——“我的理想”。当清官、当作家、当将军……大人眼中一切“高尚”的身份都是我们心中热烈的梦想。大人称赞我们小小年纪有志气,我们因赞扬而更加豪气干云。  相似文献   

20.
学费     
“学校的学费是122元。”这句话在我心中不知道想说出多少回,但是我没有。我知道,自从二姐高考落榜花钱上学以后,一个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变成贫穷户了。我没法张嘴去问我那苦难的父母要钱了。在开学的前一天,天阴沉沉的,春天的气息刚步入我们的生活。那天,父亲喊住我问:“俊儿,学费是多少?”父亲的声音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