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县级政府作为我国行政建制中最为稳定的一级行政单位,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县级政府数量众多,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其职能实施的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机构是职能实施的载体。设置科学、运行顺畅、职权明确的政府机构是政府职能实施的前提。县级政府机构的设置应以职能设定为基础,遵循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适应信息化的特点,向"大部门、少机构"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县级政府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县级政府(包括县级市)的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是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县级政府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如管理系统中的“基层性”、管理结构中的“典型性”等。结合当前国内外行政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来探讨县级政府的改革,应着重切实做好以下工作:理顺上下层级关系;依法推进机构改革,强化其“农政性”职能;提高行政领导素质,完善行政决策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地方行政机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郡县制、行省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以及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成为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从历史角度来说,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结果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但也造成地方没有自治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的弊端. 从现实角度看,深入研究和总结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规律,对于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巩固国家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莹莹 《文教资料》2011,(12):112-114
监察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政府行政系统内部的自我监控机构,良好的行政监察制度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虽根植于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但其中一些较为先进和有效的监察意识和监察理念却仍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这对于提高当前政府的执政能力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中叶后,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了重大影响,致使许多有识之士要求对传统教育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同时,伴随着西学东渐,旧学教育体系的瓦解,迫切需要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体制。鉴于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学部的力量无法直接深入到社会的底层,省级教育行政机构提学使司的权力触角对县级教育同样是鞭长莫及,因此,作为晚清县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劝学所便应运而生。晚清劝学所的设置,开启了中国县级教育近代化的序端,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县级政府管理是整个政府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使我国县级政府管理创新更具迫切性。国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为我国县级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县级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理念与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时,很多同学对古代边疆行政管辖问题产生错误理解。如在学习“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一内容时认为: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与唐朝形成附属关系,因此说明唐朝对云南地区进行了直接行政管辖。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那么如何确认政府是否对某地区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呢?简而言之,政府对一个地区是否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其前提条件在于政府是否在该地区设置了行政主体,也就是行政机构。如果没有设立中央管理的行政机构,也就谈不上行政管辖了。隋唐时期,南诏与唐朝虽然在政治上是附属关系,…  相似文献   

8.
明代县级行政机构是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以往对于县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主官知县,而对于佐贰官这一群体的研究却少有涉及.但这一群体在县级行政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山东为例,从佐贰官的设置、职能、出身、升迁等几个方面来展示这一群体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9.
边郡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对于中央政府管理少数民族、稳固边疆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汉代西河郡为著名边郡,最早为战国时魏国夺取秦国黄河沿岸地而置.秦统一六国时,郡废,其地归秦.西汉武帝时复置,地在今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直至东汉末废,共存在300多年.其兴袁沿革,对当今边疆开发治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和思想创新基地,中国古代书院长期受着封建王朝的控制和利用。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书院文化改造民众精神面貌、顺应王朝需求创设社会主流意识、建立舆论阵地介入国家政治斗争等方式,中国古代书院对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民间习俗、时事政治和教育行政等方面产生了许多重要影响,在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思想史乃至行政管理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正处在向法治政府演进的过程中,中国的行政法不仅起源于这个过程的起点,而且是推进这个过程的主动力。法治政府的演进轨迹折射了行政法的运演过程,法治政府的逻辑外现有有限政府、理性政府和责任政府,而中国古代有关行政的法律制度仅仅停留在纯粹的行政管理层面,完全没有法治政府的价值趋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法。  相似文献   

12.
团阀政治是在四川防区制时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一部分地方名流借地方自治办理团防武装,和中央集权官僚行政衰微甚至笼络地方名流之机,垄断地方行政事务而形成的特殊历史现象。在铲除团阀后,刘湘当局通过强化县级行政对地方团防的督导权,把团防改造为平时负责社会治安、战时承担战争勤务职能的社会保障工具。  相似文献   

13.
县级政府作为最贴近群众、贴近公民社会的政府机构,与公民社会有着密切关系。公民社会与县级政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精神纽带、民主参与和经济发展方面。温州市公民社会作为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特点,在县级政府建设实践中有创新并积累了经验。温州市县级政府建设与转型应抓住公民社会起步早的良好契机,加快政府职能转型,加强与公民社会有效互劝,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4.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中国古代在地方行政管理中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首要问题。历代中央派出机构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这些派出机构,在设立之初,无一例外都起到了维护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监控的作用;其后期演变直接影响到了王朝的衰亡形式,或者因集权而产生地方势力,导致国家分裂和长期的战乱,或者因分权而使地方行政无力,导致国家亡于异族之手,并使整个中国历史呈现出阶段性和规律性的特征;其最终的历史走向,又导致统县政区发生变化,使之呈现出变动不居的特点。凝结在历代中央派出机构之上的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和教训,至今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随着贵州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行政区划设置中地级行政区规模过大、划分过粗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以县级单位数量、耕地面积和常住人口为评价指标,通过引入灰色聚类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对贵州省行政区划的调整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新的行政区划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
各个历史时期在南方开疆拓土和设置郡县,是中央王朝对广西进行行政管辖的篙矢,所具有的意义深远.由于地理位置、民族构成和多民族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隋唐以后对广西地区的管辖手段开始进行了诸多切合实际的调整,如“绥抚”政策灵活运用、军事实力的增强、行政建置的细化等,均体现了中央王朝更加务实的治边理念.这些举措客观上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扩大并稳固了封建王朝统治的版图,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诚"和"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彼此产生不同的效果。古代社会多以"非诚"促"有信"。在现代社会,且不说社会主义国家本应诚信,从实用主义的逻辑来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渠道多元,传播速度很快,唯有"诚"才可能会有真正的"信",否则,将危害深远。信息公开制度是政务的"诚"的制度另一种表述。由于当前信息公开制度过于粗略,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本为落实"诚"的制度出现了不"信"的问题。因此,建议采取相关措施,以完善信息公开的全和真的问题,促进政务的"诚"和"信",保障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18.
比较中西方法律象征物,而后追溯古代对于獬豸的推崇,由此引出与此神兽不可分离的人物——皋陶。从具神性和祛神性对皋陶进行了一番考证,得出皋陶是我国司法之神的结论。提出将皋陶作为中国法律新的代表形象,实现和谐法治。  相似文献   

19.
“道”作为政区通名,起源于秦,两汉都有以“道”命名的县级政区。“道”的由来,后人多解释为“有蛮夷日道”。其实,统治者要想长期控制一个地方,不论是采取武力降服还是文治教化,都必须借助道路交通;在环境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道路的作用尤为重要,开路置驿乃是国家一统的象征和标志,新置政区以道路命名,尽在情理之中。蜀郡太守李冰最早开辟了通往焚人聚居区的“僰”道,奠定了川、滇东线交通的基本格局,秦汉经营“南夷”之地,均以“僰”道为基础,并在此设置了与道路同名的县级政区——僰道。  相似文献   

20.
运用规范分析方法,简要分析了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和表现形式,指出市县级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方面,进而揭示了市县级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特征,明确了市县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市县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