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这次排的座位,把学习好的同学都放在了中间,把学习差的同学放在了后边或两侧。对老师的这种行为,我真不知该怎样评价老师。但这次调座位,除了使我们这些差生有了一种被歧视的愤怒之外,更多的是有了低人一等的伤心。"  相似文献   

2.
从来不按身高排座位的老师突然串座,1米70的我自然会被甩在后面,由于没有任何女生比我高,所以,最后哪一排的座位便非我莫属了。不过这些还算不上倒霉,最倒霉的事还在后面,我的座位是教室正中间那一排,而我们的老师们更习惯于注视教室两端的同学和前四排的同学,这就意味着坐惯了  相似文献   

3.
开学来的一个多月里,我们换了一次座位,这让才上初中的我更加无所适从。也许是在开学竞选班长获胜并在一个多月后连任的胜绩,让每个同学都熟悉了我。但我认识他们却并不容易,包括我的两个同桌。  相似文献   

4.
有一年,我接受了一个新的班级。为做到学生座位搭配合理,开学第一天,我对同学们说:“大家可以自由组合选择座位,但只管一个月,一月后,座位由我重新调整。”话刚说完,同学们便争先恐后地找自己想坐的座位。我两眼不停地扫视全班,发现一个男生两眼呆滞地望着别人,然后无精打采地在教室最后一排靠角落的座位坐了下来。  相似文献   

5.
永远记得那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兄弟,他在我荒芜的生命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班里的座位是按成绩来排的。所以,每次大考后,那些桌子向前搬的同学都得意洋洋,而那些向后搬桌子的则垂头丧气。班里的座位经常变动,不过有两个座位几乎是固定的,一个是班长于倩倩的,另一个是最后一排靠墙的位子,这个座位的主人高而瘦,大家都叫他竹竿。  相似文献   

6.
狠笑话十则     
《第二课堂(小学)》2010,(8):122-124
有一个人,不管坐什么车,都要坐靠着窗户的座位。一天,要坐飞机了,他拿登机牌的时候跟空姐说想要一张靠窗户的,空姐跟他说没有了。登机后,他随便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了下来。不久后来了一个人,对他说:“这是我的座位。”然后要他让开。  相似文献   

7.
小军的思路     
在一次数学课上,王老师用小黑板挂出来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会议室原有座位18排,每排20个座。扩建后,座位增加到24排,每排26个座。问扩建后增加了多少个座位?  相似文献   

8.
排座位时,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排个“好座位”。如今,最让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头痛”的一件事儿,就是给学生排座位。家长们总是以各种理由要求给孩子调个“好座位”,老师又想要在全班学生家长中求得平衡,双方都绞尽了脑汁。◎学校排座形式花样百出如前后排同学每周轮换一次座位,让每个同学都能保证有机会坐在前排;再如左右横向调整,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坐在教室的中间;有些小学对排座还更加细致,采取按学生个头的大、中、小分成几组,每天每组第一排串到最后一排,后面的依次向前串一排,每星期再左右整组横向调;还有的老师想出更绝的招儿:学生每星…  相似文献   

9.
也说排座位     
一、你争我论都有理李某:老师,我妈妈要我坐第一排。我坐在后边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张某:我坐在后边听不清楚,希望坐到前边。刘某:老师,我爸爸要我坐在第二排,因为坐第一排吃粉笔灰。武某:我也想坐第二排,最好是靠近窗户的,行吗?老师(惊讶):我刚才粗略统计了一下,发现有11个同学要坐第一排,有16个同学要坐第二排。可是大家知道,第一排只有8个座位,第二排也只有8个座位,怎么办呢?牛某:让学生自己挑座位肯定不行啦。纪律委员:老师,以前的座位都是由班主任安排的,你也按老规矩安排算啦。老师:由我安排,个别人不服气,也不好。新学年快开始的时候,学校决定让我当六(3)班的班主任。消息传开后,就有八九个家长提着礼物到我家探访,他们除了要求我加强对其子女的管教外,还要求我给其子女调整座位,有的要求调到前排坐,有的要求从第一排退到第二排,有的声称不与纪律差的同桌,有的则希望与成绩好的同座……家长们对子女的座位如此关注,使我认识到这事非同小可,于是决定让同学们讨论,一者要保证公平,二者也让大家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帮助的道理。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一上讲台就宣布讨论座位安排。同学们对我还有些陌生,都静悄悄地不好意思开口。于是我就让大家先...  相似文献   

10.
调座位     
星期五的下午第二节是体育课,遗憾的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没上成。语文老师一上讲台就对全班同学说:“操场去不成了,我们就调座位吧……”他还没有说完,讲台下就沸腾了。要说到调座位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呀!我和同桌秦瑶也顾不上课堂纪律了,一起欢呼雀跃起来。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倒霉”的事还在后面。“啪——”老师把“惊堂木(黑板擦)”重重地拍下,又继续说:“不想调座位的同学站起来,想调座位的同学找出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名字,撮成一个小球,投进盒子里。”我不假思索地坐在原位,迅速撕纸写起来。有些同学却在犹豫不决,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  相似文献   

11.
暑假后开学两个多月了,我发现学生们的座位没变.按照惯例,座位是一月一调,经过了解后才知道了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不再揪心     
又到了给学生调座位的日子了!消息不胫而走,我的手机成了热线。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亲戚的朋友,我的朋友的亲戚,甚至是我的同事,还有我的领导,全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我,想起了我这个“基层领导”——班主任。出于脸面,才会显得那么无奈,每次全班调座位,我总是忐忑不安地找那几个位置较好,但从没有人给我打电话寻求照顾的同学商量。尽管那清澈的眸子总是泛着淡淡的羞涩,但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我。事后,我总是对自己说:“孩子,下次,我一定安排一个好位置,做为对你的补偿。”我想,这也许是班主任最后的“权力”吧!然而,几次调座位后,孩子…  相似文献   

13.
这个男孩是我的同学,他的座位就在我的后一排。 有一次,音乐老师说:“每个同学用口琴吹一首曲 子,准备时间为一个星期。”也就是这么一句话,使他成 了“口琴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的手上多了一支口琴,每 天中午,他都要用一部分时间练口琴,但他吹得实在不  相似文献   

14.
“老师,安排座位的时候把我安排在最后一排好了。”在2007年9月高一刚开学时,一名学生这样对我说,我感到很意外。因为作为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而这位同学却如此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5.
座位感怀     
到这个班不过一年时间,座位却安了三个“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速度感。刚进初中时,座位是自己“安排”的,那时我坐在中间一排的第一个。老师第一次安排座位时,没有调动我,我就仍坐在那个位子了。刚开始,我还有一些抱怨,觉得全班只有中间一排是单个座位,很孤独,而其他人都有自己的同桌。看着他们谈笑风生,我好生羡慕。后来经隔着过道的同学点拨,我才突然觉得我好“富有”,因为我可以随着其他四组的调动座位,拥有八个“同桌”。渐渐对这个座位有了丝好感。后来又逐渐地发现,坐在这个地方的听课效率很高,因为老师就在面前,也最不易受他人的…  相似文献   

16.
自己选座位     
冯兴文 《教书育人》2006,(11):51-51
班主任在学年初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安排学生的座位,于是我第一天就宣布:今年你们学生自己选座位,老师不硬性派座。首先我告诉学生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帮一”对口帮扶法等),然后告诉学生选座位遵循的原则(成绩高低的学生相搭配原则;个子矮的同学在前方位置的原则;特殊情况先声明原则;好动的、好玩的不可以同桌),最后附加一个带有“惩罚性”的规定:如果发现有的同学别有用心,经查实后,安排到后面的单人专座。  相似文献   

17.
秦晓丹 《成才之路》2014,(14):24-24
正一、遇到一个难以教化的学生开学的第一次和他相互碰撞,是为了一件小事。班上有个小B同学上课一直低着头打瞌睡。为了提醒他,打算给他换个座位。那天我像以前一样在课间下了一个命令:让小B把他的座位调到第一排,但是命令宣布之后,他没有动,却趴在座位上做出了防御动作,好像守住某样宝贝一样死死地护着他的桌子。我一看他不听命令,立马重新说了一句:"小B,把你的位置移到第一排。"可是仍旧没有反应,我走到他跟前,帮助他移动座位,只见他像一只发了  相似文献   

18.
李鹏 《中国德育》2013,(16):77-78
有人说,学校无小事,事事关教育。我想是不是可以利用调换座位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一些潜移默化的教育呢?我尝试实施了一套调座位办法,使得学生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班级的凝聚力也大大提升。宣布新办法开学报名收费结束后要开一个简单的班会,班会上,我说"现在我宣布一下新的调座位办法。第一,每个月调整一次,避免长时间坐在某一个位置影响视力,而且一些不好的位置总让一个人坐也不公平,既然咱是一个集体,那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对不对?(学生答  相似文献   

19.
开学一星期后的一天,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一个一脸稚气、眼神亮亮有灵气的孩子在等我。校长说:“这个同学叫XX,是从山里转学过来的,成绩不错,把他安排在你们班,你看如何?”我领他到我的班,在热烈的掌声中,他成了我班的第60个成员。当时我们的座位都已经安排好了,只剩最后一排的一个空位,我看他个子较小,就跟同学商量,看谁能主动一点,给他让个稍微靠前的座位。可一等我说完,他就说:“老师,不要麻烦大家了,我就坐最后一排。”我想他这么理解我的工作,就同意了。我们学校的内宿生人数太多宿舍太少,管理内宿的老师就把他安排在我家隔壁的一个高…  相似文献   

20.
掌声响起来     
五(4)班的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再加上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是众星拱月,呵护倍至。娇惯的结果是许多孩子比较自私,惟我独尊。这不,刚开学是按四年级时的老座位坐的,半个月以后熟悉了学生,想重新排座位,问题却来了。调查表上,愿意坐在二、三两排的占百分之八十,剩下六位同学愿意坐在第一、四、五排,其中仅有一位同学愿意坐在最后一排,我不禁愕然。这时,蓦然想起刚开学时,一位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卞思颖同学主动和他调位的事,也许,我忽略了一个最佳教育契机。于是,第二天晨会课上,我郑重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表扬一位同学,她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