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情感体验的美育重在情感与体验,但目的却不在于只是培养人的情感,而是既要培养人的美感,也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人的各种官能都得到运用,才能实现情感体验的美育;既要实现教育手段、过程的美,实现教育环境、氛围的美,又要实现生活情境的美,这同时也体现着教育的精神。因此,这不同于“美育是情感教育”。以往人们对这种观点的批评在于人的情感并非完全是审美情感,而审美也并非只有情感,还有理性判断。批评这种观点是因为它将美育归结为进行情感教育,将情感作为一种教育对象而进行的教育便是美育,或许也是人们对这种观点的一种误解。情感体…  相似文献   

2.
情感体验的美育重在情感与体验,但目的却不在于只是培养人的情感,而是既要培养人的美感,也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人的各种官能都得到运用,才能实现情感体验的美育;既要实现教育手段、过程的美,实现教育环境、氛围的美,又要实现生活情境的美,这同时也体现着教育的精神。因此,这不同于“美育是情感教育”。以往人们对这种观点的批评在于人的情感并非完全是审美情感,而审美也并非只有情感,还有理性判断。批评这种观点是因为它将美育归结为进行情感教育,将情感作为一种教育对象而进行的教育便是美育,或许也是人们对这种观点的一种误解。情感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桥梁,使人们能体验生活中的美,它本身包含在生活的各个情景之中。  相似文献   

3.
音乐的艺术之美存在于优美的旋律中,而旋律之美必须通过个体的体验得以感悟,通过感悟才能起到陶冶情操、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作用。长期以来的音乐教学,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就是教师“教一首”,学生学“一首”,学生对音乐缺少体验、感悟,音乐的美育教育也失去了意义。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有所体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而且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所体验呢?  相似文献   

4.
王凤娟 《天津教育》2023,(35):134-136
<正>美育作为美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不仅有着极强的理论性,还具备一定的实践性,是一种从情感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高效而科学的美育能够让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鉴赏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全面的审美素养。美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广义的美育指的是“所有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爱好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狭义的美育指的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或者‘审美观和美学素养’的教育”。而无论是从广义层面来看还是从狭义层面来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主体的情感和身发展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心理需要的关注.忽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要么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要么又变成“师问生答”的“满堂问”,究其实质,在阅读观上都反映出以知识为本  相似文献   

6.
所谓美育就是个体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选择、判断,达到对美的肯定、摄取,对丑的否定、抛弃,使情感得到净化,道德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美育是以情感教育为特征的一门学科,情感的高尚化可以使“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为此笔者认为,美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能力的人才的教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美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朗读教学,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二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通过以情感为核心的审美体验,相互交流,相互激发,感受、理解阅读对象中思想、情感、意趣和表达形式的美,培养和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文学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和大自然美的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不过,这里所说的“美育”并非专指美术、音乐、舞蹈和美化校园环境等活动,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教育教学内容。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忽视了美育,特别是对学生评价上,只注意了德智体的发展。要知道,“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其实,在所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美育。在德育中必须用美育的方式进行社会美的教育,从而使学生获得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智育方面更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学校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个体素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音乐欣赏在中小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它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的交融为手段,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进入情境感受,体验音乐美的内容,进而陶冶学生,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音乐欣赏教学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欣赏教学的任务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12.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思品课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认识美、评价美、创造美,可以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利用音乐这种艺术手段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从音乐美学角度来说,审美体验是指对音乐美的品味,老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审美体验,净化学生道德情操,美化学生行为修养。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性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美育是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美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美育的灵魂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幼儿园是素质教育的摇篮,开展“创意”美术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活动,促进个体审美、创新思维发展,推动个体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个体自身及个体与社会和谐完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语言学习与美育的融合统一,其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感知、情感体验、语言习得和审美创造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文本阅读体验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厚植审美情趣和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健康地感受美、理解美以及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育美工作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物理学科美包括基于形象感性的“形态美”,基于科学理性的“神韵美”,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意境美”三个层次。通过育美的准备阶段(助学寻美)、育美的实施过程(协同审美)、育美的终极目标(自主创美)的美育实施路径,实现“以美促智”“以美促德”“以美促美”的学科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审美教育依附于德育,或者说把审美教育当成德育的一部分,所以,传统美育注重的是教育者由外而内地向受教育者个体内心输入先验性的、只有共性的“美”,实际上是以一种共同的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认识,而不是侧重于学生个体情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审美对象的一元解读,以教师或教参等先验性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自主体验;二是对审美主体的个性钳制,限制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个性情感的创造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育美工作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物理学科美包括基于形象感性的“形态美”,基于科学理性的“神韵美”,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意境美”三个层次。通过育美的准备阶段(助学寻美)、育美的实施过程(协同审美)、育美的终极目标(自主创美)的美育实施路径,实现“以美促智”“以美促德”“以美促美”的学科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一种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象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现行艺术教材中所选编的内容和形式是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等,蕴涵着大量美的内容。我在艺术课程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或许正因它的美,故而成为我国“美育”体系里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于是也成为了教师进行美学渗透的重要载体和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源泉。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歌曲学唱、名曲欣赏还是音乐实践,都把目光指向了“速成”、指向了“功利”,于是“美”被隔离了,这样的教学不仅伤害了学生对音乐的原始认知,更淡化了学生对音乐之美的追求,为此,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改变现状,通过挖掘音乐内容的内在美和拓展音乐形式的外在美来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情感、能力,最终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