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13年08月11日马鞍山市Landsat 8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软件反演了马鞍山市雨山区和花山区的地表亮度温度,再将地表亮度温度值归一化处理,划分为强绿岛区、绿岛区、正常区、热岛区和强热岛区5个等级.分析了马鞍山市热岛效应空间分布情况,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裸地与建筑用地指数(NDBBI)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对马鞍山市热岛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马鞍山市热岛效应强的地区位于雨山区沿长江南北向延伸,城市建设用地的地表温度明显高于其他用地;(2)地表温度与NDVI呈负相关,与NDBBI呈正相关;(3)城市化、下垫面变化、工业生产等是造成马鞍山市城市热岛效应强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市为研究区,采用2001、2008和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分析郑州市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植被指数的关系.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地表温度,利用ENVI 5.1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在Arc GIS10.2中制出郑州市地表温度图,根据地表温度与NDVI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NDVI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在2001、2008和2015年,由于城市扩建,郑州市植被覆盖度降低,NDVI值低的地区面积不断增加;中温区面积逐渐减少,高温区面积逐年增加,大体上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的热异常大多是使用极轨卫星数据来研究,例如AVHRR和MODIS数据,其时间分辨率为一天2次.由于观测时间间隔约12小时,有可能会漏掉一些异常信息.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的静止卫星数据,研究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M s6.2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首次精细地刻画了该热异常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月5日夜间热异常出现在北京西北部,随后逐渐向东南方向扩展,整体覆盖在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上,到1月6日凌晨消失;其温度高出周边地表温度4 K~5 K;热异常的扩张与风速、风向有关,在卫星云图上表现出明显的随风摆动现象;该异常带之下的地表的温度与周边地表温度相同,据此推断该异常出现在空中,而不是地表,这是与前人完全不同的新结论.综合以上特征,推断认为该异常可能与地下气体溢出或者异常电磁场有关,而不是岩石受力破裂所致.  相似文献   

4.
季风气候控制下的降水集中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城市雨水地表径流的危害日益凸显,但只要加以科学利用,即可趋利避害。笔者通过总结国外城市雨水利用的经验,分析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城市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以控制地表径流、补充生态用水和地下水、促进城市地下水系统健康循环为主要目的,以凹式绿地为主的自然下渗系统为主要手段的城市雨水利用途径与方式,并从法律法规、奖惩政策、市场机制三个方面对城市雨水利用的政策保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大棚番茄为对象,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和常规浇灌管理(对照组),对大棚土壤湿度、棚内空气温度、放风时间、棚内空气湿度、番茄早疫病发病率和发病轻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取少量多次灌溉的水肥一体化管理大棚,土壤湿度较低,升温较快;放风的次数较多且放风时间较长,棚内的空气湿度较低;土壤含水量较对照组低1.76%,棚内空气温度达到30℃的时间比对照组提前28分钟,空气湿度日均较对照组低6.93%,这些因素使得棚内番茄早疫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在大棚生产中,水肥一体化灌溉及其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相较常规浇灌及其配套管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番茄早疫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促进设施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扩张,不透水面增加,热岛现象日渐凸显,对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以2002-2017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反演泉州主城区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建筑物指数,通过均值-标准差法对地表温度进行热岛分级,分析了热岛与植被指数、建筑用地的数量关系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呈中等负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均值为-0.54,地表温度与城市建筑物指数呈显著线性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均值为0.82;②通过均值-标准差法对地表温度分级,2个城区热岛面积均呈上升趋势,鲤城区、丰泽区热岛区域面积分别上升30.33%、8.59%;③热岛区域与城区建设用地发展趋势一致,鲤城区热岛区域受建筑物指数影响较大,丰泽区受植被覆盖与水域影响,热岛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7.
选取具有“火炉城市”之称的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20年的MOD11A2温度产品以及土地利用监测数据,以及ENVI5.3、Arcgis10.2、CorelDRAW X5数据处理平台,运用分类重编码、空间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重庆市15年来绿色空间时空格局演化特征,探究地表温度与绿色空间演化的响应.得出:(1)热岛重心分布在城市重心附近,冷岛重心分布较热岛重心远离城市重心.(2)不同的绿色空间演化过程所引起的制冷效果的数量级为:绿色空间扩张>绿色空间不变>绿色空间转换>绿色空间减少.(3)不同温度区的分布局势发生了较大变化,超高温区、高温区分别向高温区和中温区转移.(4) 2000-2015年,绿色空间扩张引起的温差降低明显,绿地减少引起的温差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常温层刍议     
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称地热。地热的主要来源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释放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正是地热的反映。地表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表现为一定的地表温度。地内温度和地表温度全称地温。就地表温度而言,表现为随纬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试屋顶全开启型与屋顶通风窗型两种Venlo式温室在不同设定条件下的温度变化,建立两种温室室内与室外白天温度变化曲线;结合两种温室自然通风条件下通风比变化与强制降温条件下湿帘风机运行状态,进行屋顶全开启型Venlo式温室降温效果的分析。在自然通风降温条件,晴天时屋顶全开启型温室比屋顶通风窗型温室降温更迅速,室温更低,更接近设定温度;阴天时差异不明显,屋顶全开启型温室1 d中室内最高温度高于室外温度0~2.35℃,低于屋顶通风窗型温室1 d中最高温度0~5.25℃;在强制降温开启的条件下,屋顶全开启型温室湿帘风机启动迟,停止早,湿帘风机运行时间要比屋顶通风窗开窗型温室运行时间少1.5 h,能够在不影响降温效果的情况下减少温室降温能耗。屋顶全开启型Venlo式温室大幅增加了温室的开窗通风比,显著提高了Venlo式温室自然通风的降温效果,并减少了温室强制降温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0.
道路绿化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观测,研究了校园内不同道路绿化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绿化道路的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度,紫外辐射辐照度,空气温度的日变化曲线与对照点相似,但是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曲线与光照度,紫外辐射辐照度,空气温度的相反;(2)3种绿化道路都具有遮光,减弱紫外线,降温,增湿效应。3种中以悬铃木为行道树的绿化道路生态效应最明显,其遮光率,紫外线平均减弱率,平均增湿效应,平均降温率都最大,分别为85%、72%、19%、14%;以合欢为行道树的绿化道路次之;以柳树为行道树的绿化道路最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解决无砟轨道板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变形开裂的问题,本文研制了一种复合氧化物,并制备一系列热反射涂层试样,旨在通过宏观和微观试验,以及数值仿真探究影响涂层降温效果的环境温度,得到一种能够有效减小无砟轨道板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的热反射涂层,以提高轨道板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创新点:1.制备一种具有紫外屏蔽性的无机复合氧化颗粒;2.设计一系列复合氧化物热反射涂层;3.研制室内太阳光模拟试验系统;4.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涂层降温效果。方法:1.制备一系列热反射涂层;2.微观层面,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对本文所制备材料进行成分和光学特性分析,论证Ce/Si/Ti氧化物作为轨道板热反射涂层功能填料的可行性;3.宏观层面,通过搭建室内太阳光模拟测试装置,分别对有涂层和没有涂层的混凝土试件表面和内部温度进行分析研究,讨论本文所制备涂层的宏观隔热效果;4.通过数值仿真对轨道板结构传热变形三维模型研究轨道板隔热反射涂层的工程应用效果。结论:1.热反射涂层能够使轨道板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差降低11.54~21.31°C,当Ce/Si/Ti氧化物掺入量为40%~50%时,涂层降温效果较优异,能够使轨...  相似文献   

12.
株洲市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及热岛效应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温度(LST)是研究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和资源环境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地球系统科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城市热环境和植被覆盖状况相关性研究,对城市绿地规划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研究选择1993年8月25日株洲地区的陆地卫星TM影像,利用单窗算法对LandsatTM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获得较高的精度。通过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用统计方法对株洲市反演的温度和NDVI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温度与植被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地表温度(LST)高的区域对应NDVI一般都较小,反之亦然。在此基础上运用城市热场变异指数对株洲地区城市热岛效应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热场变异指数能够明显地反映出城市热岛现象。  相似文献   

13.
依托兰州地铁一号线的开挖过程,对地表沉降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了兰州地区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地表沉降分为微沉降阶段、快速沉降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在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量达到总沉降量的60%,隧道开挖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为28.7mm。通过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验证了地表沉降的四个变化阶段,同时发现了在开挖过程中沉降槽会逐渐变大并且存在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落后的灌溉设施和粗放的管理制度导致人力成本高、水资源浪费、施水量不合理等情况发生,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的自动灌溉控制器,可实现稳定的远程监测与灌溉控制功能,通过自主灌溉决策将土壤湿度维持在预设的范围内,解决了传统的灌溉方式中存在的环境参数不可视、数据传输不稳定、施水量不合理、人力成本高以及仅凭人为经验判断灌溉等问题.实验表明,该灌溉控制器在灌溉方面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满足需求,成本低且运行稳定,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类工业活动的增加,人类的热环境正在悄悄地起着变化.城市中急剧增加的人口,每时每刻都在向大气中散发着热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要消耗能源,这些能源所释放出的能量除一部分被人们利用外,其余的都将转化为热散发到空气中,如锅炉、电动机、空调、电冰箱、汽车等在工作中都在消耗能量并向外放热;城市建设中大量使用混凝土和沥青,改变了地表的反射率和蓄热能力.所以,人类的活动时刻都在影响着环境的温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产环境减灾卫星遥感数据的油菜冻害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2011年1月发生在合肥地区的油菜冻害为案例,利用国产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监测其灾情分布,探究自然环境条件及植被长势与灾情之间的关系。
  创新点:基于遥感手段监测越冬期油菜冻害的研究鲜见报道。鉴于受灾年份的花期影像难以准确呈现油菜的实际空间分布,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灾害年越冬时期的油菜种植区域遥感提取方法,探索了地形条件、越冬前长势、土壤湿度和最冷日期地表温度对于灾情程度的影响。
  方法:以正常年份的油菜种植区域为基准,利用越冬作物在越冬前生长的特性来提取受灾年份越冬时期的油菜种植区域;利用灾后相对于灾前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百分比变化量作为冻害监测指标来监测灾情分布;采用随机样本点抽取的灾情与各影响因素数据集,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来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灾情与坡向之间的关系,采用灰色相关分析方法考查各影响因素对于灾情的影响程度。
  结论:基于国产环境减灾卫星数据可以有效地监测油菜冻害灾情,展现不同冻害等级的空间分布;在地势低洼、土壤墒情差、植株长势旺盛条件下,油菜冻害趋于严重,南坡向和西坡向生长的油菜受冻相对更为严重;各影响因素对冻害灾情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最冷日期的地表温度、土壤湿度、灾前长势、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温度剧烈变化可导致SARS集中高发。气象对非典流行究竟有什么影响?今年秋冬SARS是否会卷土重来?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自2003年5月以来就“气象因素对SARS暴发和流行程度影响”展开研究,目前取得初步结果:SARS暴发和流行的最适宜温度为17—18摄氏度,冷空气后的降温和升温引起的温度剧烈变化可导致SARS集中高发。2.恐龙灭绝有新说:温度变化导致雌性过少。科学家认为,温度的变化导致雌性恐龙的数量急剧减少并最终导致恐龙…  相似文献   

18.
建筑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都置于室内或埋入土中,在使用阶段,外界气温对其影响不大.但在施工阶段,情况则不一样.一方面,混凝土硬化期,水泥会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外界气温温度相差悬殊,温度梯度较大,因温度变化引起的体积膨胀,在结构表面产生巨大的压应力,容易产生膨胀裂缝.另一方面,在后期降温过程中,体积随之收缩,受到基础的的约束,在混凝土内引起拉应力,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会出现裂缝.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控制温度和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采用“双控法”,可以避免施工中,结构物出现开裂,确保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楠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8):25-27,46
坝体混凝土在水化热、水温、气温、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下,其内部温度发生变化会引起坝体裂缝等情况出现,因此,温度计作为大坝温度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分析温度计的观测数据就可知坝体内部温度分布和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城市雨水能否与城市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产生良性对接,国内外已经进行很多研究,这些研究从可能性、可行性、规律性和潜力等方面给予分析.掌握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技术措施,了解其发展趋势能够对城市雨水资源的规划利用提供理论性和技术性帮助.该论文系统阐述和分析了国内外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措施,并展望未来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