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总结国内外科研诚信他律策略的基础上,利用调查问卷、访谈和数据库语言统计的方法,从时代大环境、制度建设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否适合知识分子和是否针对山西高校的实际等四个方面,探讨他律策略在山西高校科研诚信建设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他律策略并不是山西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最有效策略,更多注意力需转向科研诚信建设的交流和教育,即科研诚信建设的自律策略领域.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学术失范、科研不端丑闻的屡屡爆出,高校学术成果的真实有效性引来学术界的不断质疑,其负面效应已经影响到社会对高校科研诚信水平的整体评价。高校学术研究者"自律"的松懈和沦失以及"他律"的外部监管不力是高校学术失信行为频出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健全的"自律"与"他律"互动的学术诚信机制是确保高校学术成果真实性的有效途径。"自律"与"他律"对学术诚信的作用在不同时期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高校学术诚信建设的合理定位是保证学术诚信的关键所在。在学术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今社会,部分高校学术研究者的"自律"道德底线日渐消失,在"他律"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高校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传统的"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学术诚信体系难以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因此,高校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应定位在建立"自律"与"他律"互动、"他律"为主"自律"为辅的系统的学术诚信"教—监—管—惩"体系,通过系统严密的"他律"教—监—管—惩,实现高校研究者学术诚信的"自律"内控,由此形成高校学术诚信体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诚信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特质。然而,当下中国社会各领域出现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严重现象,身处象牙塔之内的大学生也深受其害,社会上各种诚信缺失的现象在校园内被复制和模仿。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从社会诚信、高校诚信和个人诚信三个方面提出了重塑、建设大学生诚信品德和意识的策略,旨在从制度上构建一个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建设的长效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房地产企业自身角度列举了房地产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运用博弈论分析了房地产企业诚信他律的机理,提出从增大失信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和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两方面建立房地产企业诚信他律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诚信建设应遵循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性,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既要以诚信教育、舆论导向等为手段,强化大学生诚信认同感,建立主体道德自律的内控机制;又要从健全规则入手,奖优罚劣形成制度保障的外治体系,在二者良性互动中实现大学生诚信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艰巨的工程,从形式上讲,包括诚信道德和交易信用;从层次上讲,包括基础保障层、他律控制层及自律屏障层;从内容上讲,包括个人诚信和组织诚信.笔者试图从其内容的角度探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网络诚信的概念与价值、网络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原因、网络诚信缺失的治理等方面进行扼要梳理与分析,认为网络诚信缺失问题的根治不仅需要建立健全法律规制体系、道德规范体系、信用监管评价体系、营造诚信社会氛围,而且还需要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做保障,更需要建立起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网络运营者、维护者、使用者自律为主体,教育与引导、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网络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和网络诚信缺失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科研诚信治理的主阵地和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高校科研工作者是高校学术活动的主力军。文章阐述了高校科研诚信的现状,发现高校科研诚信治理建设存在学术道德仍未坚守、制度建设还不健全、监督体系尚待完善等情况,构建“道德—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高校科研诚信的实现机制,提出以自律的伦理教育推进科研诚信的道德建设、以他律的政策约束推进科研诚信的制度建设、以问责的内外审查推进科研诚信的监督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三农"问题的存在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农村诚信的缺失,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就必须以自律、他律、法律为基础建立诚信建设机制,建设农村诚信,促进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时学术不端行为内涵及特征事实和高校教师学术诚信低下的成因及危害的论述,提出了推进高校教师学术诚信建设的具体措施.指出在推进高校教师学术诚信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内、外因紧密结合、共同作用的原理.高校教师学术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道德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放任自流,通过自律与他律两种手段,相互作用,高度统一,稳步推进高校教师学术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社会道德的一项核心内容。所谓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不说谎话,信守承诺。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诚信的养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内化到外化、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辩证过程。开展班级诚信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制度是塑造个体诚信素质的两种重要手段。一方面,教育树人讲求自律,塑造个体诚信行为道德;另一方面,制度立法则强调他律,规范个体诚信行为理性。个体诚信行为的培育是教育自律和制度他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的规约力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两者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3.
论诚信的失落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诚信遇到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诚信失落的原因应从利益驱动、社会调控的缺陷、政府失信、道德建设中的偏差以及道德观念自身的矛盾冲突等层面进行探究,要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对道德主体的外在约束和诚信意识教育.使自律与他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但社会上又存在着一些不诚信的问题,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期是这些问题产生的基本社会背景。经济成本、法律约束以及评价体制等方面的因素都是诚信缺失的重要因素,因此,诚信建设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完善评价体系,同时加强教育,沟通他律与自律,最终夯实和谐社会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诚信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目标之一,诚信评价是建设诚信社会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手段,它具有自发自觉性、公平受咨性、客观权威性、监督调控性等特点,可分政府诚信评价、企事业单位诚信评价、社会群团组织诚信评价和个人诚信评价四类。诚信评价对评价诚信教育的效果和促进诚信教育、创造诚信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传承诚信传统和美德、增强诚信主体的诚信体验和诚信荣辱感、正确鼓励诚信和惩处不诚信、矫正诚信主体自我评价的偏失、促使诚信主体将诚信他律转化为诚信自律等方面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考中出现的诚信缺失行为,采用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和场域理论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剖析。高考失信行为主要源于考试诚信自律水平较低的考生受到消极社会文化风气影响,或是高考场域中成绩相对靠后的考生争夺文化资本利益的手段出现异化。加强高考诚信治理体系建设,既要从提高考生自律能力出发加强考试诚信道德教育,养成其考试诚信的内在品质;也要丰富他律手段、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对考试诚信缺失行为的处罚。  相似文献   

17.
论传统儒家诚信的意志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诚信建设既要重视社会诚信的他律建设,又要重视个体诚信的自律养成。植根于传统经济、政治和民族文化的儒家诚信伦理,在培植个体诚信自律、调谐社会关系及涵育民族精神等方面曾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对于今天社会诚信建设尤其是个体诚信修养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传统儒家诚信具有强烈的意志特征,通过剖析天人合一观念下儒家诚信的意志自由,揭示儒家诚信的意志动力,分析儒家诚信的意志行为,探寻儒家诚信的意志修养路径,我们可概观儒家诚信的意志精神,为我们探讨传统儒家诚信的内在根据和品质,批判继承儒家诚信思想提供必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既要靠道德力量的自律,也要靠制度规范的他律,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推进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需要对大学生加强诚信道德教育,还需要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构建诚信制度体系。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由一系列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大学生实际相吻合、与诚信道德建设内在要求相一致的具体制度所构成,包括政治诚信制度、学习诚信制度、经济生活诚信制度、人际交往诚信制度、就业创业诚信制度等实体性的制度内容,也包括诚信评价制度、诚信信息采集记载制度、失信处罚与教育制度、诚信档案管理制度等程序性的制度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将传统诚信中的个人诚信转向个人诚信与群体诚信相统一的现代诚信;加强法制建设,使诚信践履从自律转向自律和他律的双重要求;建立健全契约制度,使不对等的诚信关系转为双向平等的契约关系;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导向机制,使履行诺言从单纯的道义要求转向道义和功利的双重推动。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立德修身之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近些年来,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诚信缺失、品德败坏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约束、惩戒等他律机制成为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的最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