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宫华 《出版广角》2014,(18):46-48
正虽然出版数量下降,导致销售数量也有所减少,但是由于图书的质量越来越高,出版变得精细化,图书的销售额以及利润率反而有所增加。其实,减少童书出版的品种,出版社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主打图书的出版上,提升主打图书的质量,提高图书附加值,给出版商带来更多收益。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卷首语图书出版应进行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是指控制数量,不是指控制质量。控制数量,恰恰是为了提高质量。年产9万种图书,进入世界出版大国,这不是一件小事。但到图书市场上看看,情况又不完全一样。看来,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生产能力,还不能简单地以数量而...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组有趣的历史数字对比:1996 年,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全年总共引进和输出了5本书;2002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次就引进图书118种,输出图书56种。从5本书到174本书,这不单单是一个数量的飞跃,恰恰是一个出版实体质量上的升华:到了2002年,版  相似文献   

4.
对出版社实行承包经营的几点反思近来,各地都在试行出版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深化出版改革的一个步骤,但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否是出版改革的最佳方案呢? 所谓改革,就是要解决现行机制中的主要矛盾。不同的企业由于存在的矛盾不同,所以改革的目的也不同,改革的手段当然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那么出版界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宏观上控制图书数量。把提高图书质量作为改革的最终目的,这不难理解,而宏观上控制数量,则是为了优化选题,保证高质量图书的出版。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再生产要得以正常进行,首先要实现供产销的平衡,各个环节能正常运转。目前纸张供应紧  相似文献   

5.
1994年图书出版是整顿的一年,也是发展的一年。整顿是指领导部门大力进行扫黄,取缔非法出版物,严肃批评政治上的错误,同时积极宣传与提倡保护版权,使图书出版走上正确轨道。发展是指图书出版事业在总体上向前迈进了一步。1993年全国出版图书96761种,其中新书66 313种;1994年出版图书的种数还未统计出来,但据权威人士透露,出版种数比1993年略有减少。数量少了,出书的品位有了提高,系列的图书大大增加了,装帧水平也有明显的进步。总的来看,图书质量提高了。对1994年图书出版的特点,试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十四年经济图书出版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图书的出版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无论是品种、数量、质量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关于十四年经济图书出版的主要成就和特点,我们已有专文叙述,在此只着重对出版中的主要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关于经济图书出版的质量问题当前,经济图书出版质量的总体状况是,在内容层次的分布上呈“纺棰型”,即两头小、中间大,高水平的经济理论研究专著和普及性经济读物偏少,一般问题的理论研究或编写的图书偏多;对改革开放实践作超前性和总结性研究的专著偏少,诠释性的编著偏多。  相似文献   

7.
广种薄收与低层次重复出版现象李保平【石家庄】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这是出版工作者的常识。图书质量严重滑坡,是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出版业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畸形出版现象。大量低层次读物的重复出版,是构成当前图书质量严重滑坡的一个基本...  相似文献   

8.
军事图书,即以军事为题材的各类书籍,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在军队出版社建立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军事图书的出版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到现在,军队的出版社已发展到22家,出书品种、数量增多,质量也明显提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军事图书的出版更是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据统计,全国561家出版社中就有100多家安排军事图书约250多种。经过调整,仍然有200余种。军事图书,不仅军队的  相似文献   

9.
华莹  朱宁 《图书馆杂志》1994,13(5):18-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社会科学图书出版打破了万马齐瘖的局面,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出现了一次大的飞跃。但随后出现的图书价格大幅度上涨,却使得各级图书馆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购书经费不足的困境,并且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定量分析15年(1979-1993)来我国社科类图书价格上涨的规律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此项  相似文献   

10.
切实增加编辑含量马镇兴(一)质量是图书的生命。出版业实现由规模数量向优质高效的阶段性转移,核心是要拿出更多的精品书,使图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这个任务,当然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但处于图书出版中心地位的编辑人员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编辑含量,...  相似文献   

11.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向图书出版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改革多年来形成的“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的状况,已成为现代出版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概观近两年来出版的图书,内容质量的显著提高,正是保障图书种类、数量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从一个侧面剖视,图书出版系列化的形态——即大批丛书被纷纷编辑出版,而且畅销不衰,这对于全民族的文化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出版体制转型,经管类图书在数量与质量上实现双重提升。然而,它也面临着利用市场优势推动经管类图书出版发行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巨大挑战。文章认为,经管类图书发展必须改变过去粗放型增长的特征,完善产业增长速度与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既重视产业数量与质量的增长,也重视产品创新能力的培育,促成发展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略论图书出版质量的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直接影响图书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理念树立、制度建设、强化合作、质量管理、硬件完善五个方面略论图书出版质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明天出版社通过努力,从两年半前库存图书3800多万元降到1900万,一般图书的出版从质量到品种、发行数量每年上一个台阶,内部机构的设置越来越适应事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把抓好一般图书的出版发行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工作伊始,我们就把一般书的资源积累和品牌构筑做为奋斗目标,努力追求尽快形成规模,扩大图书市场占有份额,使一般图书近两年有了超常规的发展。1999年到2000年每年出版新书150余种,2001年出版近200种。图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同行的好评。在品种上,明天社提出了“双翼…  相似文献   

15.
图书分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百年历史。由于各个国家实行不同的图书出版与发行政策,图书分类的指标和方法也有所不同。近年来,对不同种类的图书出版数量的统计是各国出版行业数据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本文基于欧洲出版人协会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的出版产业数据报告,分析了欧洲各国主要的图书出版品类以及近几年这些图书出版品种的出版数量和发展特点。了解国外图书分类原则既可以为我国现有的图书分类提供参考依据,也有利于深化国内图书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新出比是反映出版社生存方式的指标,也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既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出版产业的整体状况,也可用来衡量单个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它由两个变量即出版图书总数与新出版图书种数导出: 新出比=(新出版图书种数/出版图书总数)×100%由新出比还可以推出重印再版率: 重印再版率=1-新出比新出比值大,表明新出书多,重印再版率低,数量增长特征明显。一般说来,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书品种不断增加是正常的趋势。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作者队伍及潜在读者数量巨大,新书品种总体向上攀升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我国的出版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不仅出版规模扩大。数量迅速增长。整体质量也明显提高。1950年出书仅12153种,1978年为14987种,而1998年已增至13o613种,我国已跨入世界出版大国的行列。值得欣喜的是,在十多万种图书中,反映出版理论研究,推动出版事业前进的出版专业图书占有一定数量。这是广大出版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出版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出版理论的研究、出版专业图书的出版,50年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世纪50石0年代,我国出版界由于历史的原…  相似文献   

18.
论图书选题质量管理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数剧降、成本飙升、退货不断、库存尾大不掉、发行折扣愈打愈大,频频出现的危机使图书出版从困惑发展到沮丧.透过重重危机,从图书出版自身上找原因,我们会发现选题质量问题其实是导致图书出版陷入重围的罪魁祸首.因此,加强图书选题质量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图书质量,是图书出版摆脱危机走出低谷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图书出版数量逐年增加的同时,图书质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图书编校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图书的出版质量。本文初步分析了图书编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与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非传统图书出版业作为基于网络渠道的新的图书出版业态,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基本模式特征,形成了碎片化的图书出版格局,也造就了美国图书出版数量的繁荣局面,对传统出版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美国出版业增量发展的出版业态,其自身也面临版权、质量、服务等诸多问题。传统与非传统的互动会为出版业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