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镜头画面是动画片中构成的基本要素。镜头画面是动画造型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和绘画的含义不同,它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运用电影一切造型表现工具,通过光线处理、画面构图以及后期加工等一系列过程,才能把对象形色结构变为可呈现在银屏上的影像.负载影象形色结构的一段胶片放映在银幕上,才能称作镜头画面.镜头画面是为形象地体现影片整体构思而设计的未来影片各镜头画面的系列图样.美术师遵照分镜头剧本内容和银幕画面规格,以绘制单色或彩色镜头画面的形式,将影片主要场景气氛、光线处理,主要人物在主要情节中的动作形象,及场景和全片色彩基调等视象化,从而将影片的整体构思和各艺术部门的创作想象体现为可视的造型语言,成为形象化的分镜头剧本.本文结合经典实例将镜头画面设计的构图、颜色、光影几个主要因素做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充分体现出镜头画面设计与艺术短片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黑泽明的影片致力于人性的探讨。在他的众多影片中,始终以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审视着芸芸众生中人性的缺憾和病态。病态人性是黑泽明影片中重要的电影元素,对病态人性的挖掘和探微,形成其电影中重要的影像造型系列。在病态人性的影像造型过程中形成的特点主要有:用"疾病"建构故事情节、"荒凉"的影片背景、夸张地描摹、与民族群体相关连的病态。  相似文献   

3.
摄影一直是电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出色的应用摄影光线更能为一部电影增光添彩。通过影视语言里“光”的角度,从光的造型对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加以分析,找出影片如梦幻般的效果的原因,从而印证“电影是光学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谈琦 《文教资料》2014,(13):76-77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摄影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摄影者通过照片中的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引发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共鸣和审美感受,从而表现创作思想,体现拍摄意图。  相似文献   

5.
基于艺术源于生活的朴素道理,通过结合速写创作体验,阐述了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的速写认知。在动漫角色造型设计创作中,动漫创作者从速写的训练中寻找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方向与灵感。通过扎实的速写功底和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创作积累,动漫创作者可以逐渐形成一种表达和表现的欲望和需要。以速写的绘画理念审视在生活中发现的独特形象,是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一个创作渠道。  相似文献   

6.
对于李玉本人的作品而言,《万物生长》之前的影片,无论主题内容还是风格特色上,都与这部影片有很大的不同。在影片《万物生长》里导演所体现出的新的创作特色,符合当前消费市场环境下青春片的创作特征。本文从电影类型、视听风格、角色塑造等方面,来剖析该片中导演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学美术教学中,除了模仿和基础造型训练之外,教师要把造型意识渗透到美术学习的各个领域,在绘画、雕塑、设计等各种门类的创作过程中,通过教师得当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一、用创意唤起学生创作的欲望美术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吸引学生的,因此我和同事们一直在尝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实践发现,以加工生活用品为题材的创作内容更易激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摄影艺术造型美学特征和摄影造型语言的审美意蕴;探讨了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摄影造型语言构筑摄影艺术美的意义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9.
陈钊 《天中学刊》2001,16(Z1):69-71
"意象"的美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艺的重要指导性理论,是形成中国民族绘画的理论根据.要掌握"意象"造型的规律,就必须对传统的文艺理论中关于它的形成功能、特点、性质及其修养方法等作深入研究,以指导今天的中国画创作."意象"造型在创作心理方面表现为情感造型、随意造型、象征造型、灵感造型、理智造型等五种类别.  相似文献   

10.
姜文的第三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运用碎片化的叙述方式,创造出了一系列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同时高度个人风格化的荧幕造型方式,反映出导演游戏化的创作心理,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但留下的只是咀嚼“活着,尽此而已”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平面设计中,编排设计是专门针对印刷版面中的文本和图像而言的,具有静态的特征。在以动态影像和多媒体为代表的动态媒体中,由于视觉元素在形态、结构和组织上都有着特殊的呈现方式,因而针对这些视觉元素的编排无法完全移植印刷版面的编排经验,需要通过对这类媒体视觉的秩序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其特有的形式规律从视觉表象中剥离出来,从而有效地促成这种动态方式的视觉传达。  相似文献   

12.
刘之常:平凡而伟大的电化教育先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之常终生从事基层民众教育工作,重视和善于运用媒体来辅助民众教育。他提出了电影是推进教育的好工具、是视觉教育的延续和发展的观点,践行了基于媒体的系统设计的理念,总结出了极具推广价值的电影教学方法,萌发出了电影与课程整合的思想,提炼出了"电化教学"术语,勾画出了电化教育教材的内容体系,对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电化教育先驱。  相似文献   

13.
电影艺术离不开用特定的视听语言来表现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电影中的服饰设计作为影视美术的重要的部分参与电影的叙述和人物塑造并不是将自己隐藏在电影和人物背后,相反,是对影片的视觉形式起了致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感官盛宴的概念和感官盛宴的艺术思维阐述,通过对多部电影中服装设计特点的解析,归纳提出服装设计的"庞大感"能够增强人物在视觉上的力度,服装设计的"奢华感"能够渲染出影片的视觉质感。  相似文献   

14.
阿里斯泰戈指出,电影中"空间是流动的、无限的、没有完结的,是一种要素"[1],电影中永远有空间的存在。数字时代的影视镜头语言使得镜头的构思不再仅仅是一副副静止的图片。在虚拟世界里建立的数字镜头可以引领观众在极近真实的虚拟环境中以任意角度进行观察和游历。这种突破明显加强了观众在观看电影时的亲身体验感和视觉冲击,同时也拓宽了影视镜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三维影视动画中的场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设计理念。这种由单纯视觉上的平面欣赏到身临其境的立体感知的转化,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对于观众,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电影作为综合艺术是以视觉造型艺术为基础的,视觉是电影艺术的第一感觉和基本元素。电影视觉是在艺术与现实关系中建构的,是视觉生理心理原发性生成及视觉文化的建构过程。电影具有现代大众媒介的视觉造型艺术革命的特质,使视觉利用工具技术而得以扩大延长,也使电影的复原性与虚幻性的对立统一张力为影像创造和接受提供了视觉想象的空间,电影因之成为人类艺术化和审美化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论电影音乐对观众接受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最适于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因此,"影片在表达感情和抒情的部分使用音乐是最合适的"。电影音乐借助电影的视觉形象使它插上翱翔的翅膀,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感染力,增强了银幕形象的思维空间感,多层次地丰富了画面,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Arousal during learning is known to be related to subsequent trend in reten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relation is the same for auditory and visual learning. Arousal during learning was measured by GSR recorded while high school students viewed an instructional film scheduled by the teacher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ourse. Retention trend was measured by 15 film-related (7 auditory, 8 visual) items administer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film and one week later. Intraindividu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s between arousal and retention trend were almost identical for auditory and visual inform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films were discussed.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 from a similar study was offered. This study was funded by the California Transportation Agency and the Bureau of Public Roads,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U. 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developed under a grant by the U. S. Office of Education. Data collection was facilitated by the cooperation of Robert Lewis, Jack Moscowitz, Gerwin C. Neher, Eugene Olson, Herbert Popenoe, Melvin T. Schroeder, and George L. Wilson, all of the Los Angeles City School System.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t the UCLA Computing Facility.  相似文献   

18.
与美国式西部片相比较,中国式西部片在环境、衣着、马匹,职业工具等方面可以大体对应.但中美西部片的视觉表现则存在较大差异:因美国西部开发较晚,美国西部片表现的是蛮荒的西部、统一的牛仔装束、老式的长枪等视觉元素;而因中国西部开发较早,中国式西部片更多展现的是文明化的西部、不拘一格的衣着和各种冷兵器的大量使用.视觉元素决定了故事的讲述方式,在社会矛盾的解决方式、人物的情感处理、故事情节艺术化追求等故事的内在处理方面,中美西部片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美国西部片着力表现西方刚性的牛仔文化,而中国式西部片则体现出东方人独有的生存智慧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9.
影视民族学、人类学是通过影像与影视手段,记录和思考人类社会的有效方法。影视民族学、人类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美,现在我国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影视科技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关系,探究我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利用影视科技的现状,以及我国影视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视觉文化的兴盛,读图时代到来,图像全面占优,文学阅读式微。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开始与图像融合,走上了一条图像化的道路,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一方面使得文学和影视都获得了广泛关注,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与原著作品相比,其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品位都大大降低。但在视觉文化环境下,文学的影视化却可能是文学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