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晓惠 《华章》2011,(12):16-16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相似文献   

3.
〔原文〕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断壁残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为 ,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 ,摧毁着她的骨骼 ,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 ,百余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 ,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 ,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 ,是那种切肤的痛。是十年前 ,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 ,说是那么远 ,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是阴凄凄的天 ,是冷嗖嗖的细雨 ,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 ,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 ,终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 ,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 ,可当…  相似文献   

5.
成龙 《语文知识》2006,(8):41-4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来到了在北京我最想去的地方——圆明园。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年间,到乾隆时完工,由康熙、雍正、乾隆出亿万银两建造,是清朝皇帝的夏日行宫。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如今只剩下遗址。我们踏在透着微弱阳光的小道上,看着边上一条条干涸的河流,我心里想:原来这里一定是河水清清,荷花盛开在水上,亭亭玉立,金鱼在水中欢乐地嬉戏,而如今却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一路走下来,满目疮痍。我们来到西洋楼遗址,在那儿,我看到昔日风貌的模型,简直惊呆了,原来富丽堂皇的宫殿,如今竟然只剩下残垣断壁。看着那破碎的楼房,从残留下来的石块上的纹样…  相似文献   

9.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西洋楼建于清朝乾隆12年至24年(公元1747年至1759年),由郞世宁、蒋友仁、王致成等欧洲传教士设计监造,由中国工匠施工营建。西洋楼吸收了欧洲巴洛克建筑形式,建成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幅以北京圆明园遗址为素材创作的电脑画、圆明园原是我国著名园林之一,它是由园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的,故又称“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中叶最宏伟的皇家园林,1986年遭英法联军抢掠焚毁,现仅存残址。惟一耸立的建筑,只剩长春园北部仿西欧巴洛克式石建筑(俗称“西洋楼”)上的几根石柱,就星这几根石柱,成了圆明园遗址的标志。电脑画《圆明园印象》突出地表现了遗址上残留的那几根石柱,有极强的震撼力。作者将那饱经沧桑的高大石柱连同散落于地面的石块,构成一个巨大的“山”字形,给人以顶天立地的感觉。在制作上,运用用脑的特殊手法加强了石柱的外轮廓边缘线,使之构成一个整体,俨然是一组纪念碑,让历史凝固在了那沉重的一刻;作者又夸张了石柱柱头的体积,加重了色彩,与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进而用一条压低的充满不祥之兆的乌云从石柱背后斜穿过整个画面,将石柱衬托得异常挺拔突出。这条左低右高的黑云,还将地面散落的碎石挤压在画幅的下沿,与左上方的晴空形成对比,似乎使人在感到无比耻辱和压抑的同时,又可以透过那一角天空,去反思中华民族的历史并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1.
长城、长江、泰山、黄河,这些世界闻名的历史和自然遗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和自豪;但是,也还有另外一些地方,却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屈辱和苦难,比如圆明园、刘公岛甲午海战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来到这些地方,我们不仅游历名山大川,了解历史知识,而且还会浮想联翩、思绪万千,产生关于历史与未来的种种思考。倪人杰的《在圆明园遗址前的思考》是一篇游记。小作者记录了游览北京圆明园的经历,他运用自己的想像,把现在能见到的各种园林遗迹还原成历史原貌:西洋楼的残垣断壁原来是富丽堂皇的宫殿,那一条条干涸的小河也一定是风景秀丽的奇观—…  相似文献   

12.
<正>书中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打动着我的心。我懵懂地随她走着,去看她的历史,也是我的将来。她"像被什么东西扯着一样往回望",我没有,却可以度量出时光带给她的深深教诲,那是种带着痕迹而又令人惊恐的、悄悄划过你生命的记忆。我在那记忆中望见一个个生命,"他们,是流淌的"。她的记者岁月与我的年纪相仿,当我还在牙牙学语时,她却面临着一个深刻的考验。我没有经历过那场灾难,但我知道它有一个可怕的名字——"非典",那是一场巨大的恐慌,是生命脆弱的体现。她在那次经历中感受  相似文献   

13.
圆明园的风     
远离了闹市的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寂静——我来到圆明园。眼前是一个巨大的方塘,塘里的水早已干涸,只剩下大片大片依旧干枯的芦苇。风,在低吟,老鸦在枯木上哀鸣,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走到方塘的尽头,又见散落在荒野的片片瓦砾,一种悲愤之情油然而生。再往前, 此行的目的地——西洋楼终于到了。  相似文献   

14.
半兽人     
我,是一个半兽人,一个漂流在充满着浮尘的幻影之中的半人半兽.、我被毁灭过,但,我叉被重新塑造起来。我又是谁?诳——我拥有着一个半真半假的信仰,一个反派的角色,因为我是名义上的半兽人。我不想,我不敢去想!我的丑陋的皮肤——就是我的标志一个充满着血腥的标志,一个是与非的极端!直到黑夜,我才偷偷摸摸倚在人的窗口,感受着那无比真挚的爱——为什么我是一个半兽人?因为我是一个“失败者”。我继承了半兽人的一切!我只能去倾听,但我不能去诉说!因为我是他们中的“另类”,我只好去杀戮,那一切的一切.我将去毁灭——毁灭,毁灭!我是血与火的…  相似文献   

15.
大火燃烧之后的圆明园,残留的不仅仅是石块、石柱、石雕,还有那穿越时空、萦绕华夏大地的令人心揪的哭声。这哭声,诉说着一个民族屈辱的历史;这哭声,诉说着外国列强的野蛮罪行;这哭声,叩击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扉;这哭声,震撼着东方古老的大地上生活着的子民的灵魂。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能闻听到圆明园撞击心灵的哭声,都能感受到圆明园百年以来经久难愈的疼痛,那种切入肌肤的疼痛。如此的疼痛,让我们明了:作者为什么决意选择十年前一个下雨的日子,来到那一片大火无法毁灭的石头前,做一种虔诚的凭吊和拜谒;为什么选择了最缺少景致却有最…  相似文献   

16.
我缱绻的遐思,感受着仰韶文化遗址,寻找着秦赵会盟台,展望着远古的重镇三门峡,还有那生生不息、跌宕冲撞、奔腾而来、咆哮而去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17.
"听见风吹过/像一首渐行渐远的歌"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好朋友——朵朵。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总是在她名字的含义上争论个没完。她说那是花朵的意思,而我说那是耳朵的意思。我们常常争论了半天也没有一个结果。她通常会撅起嘴丢下一句"我不理你了"然后走掉,但没过多久就笑靥如花地跑过来拉着我说:"我们去逛街吧!"  相似文献   

18.
圆明园残简     
一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朗之吟之,如痴如醉。读圆明园,如同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她原来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  相似文献   

19.
自从住广东以来,我就再没见过你一面,十几载春秋如白驹过隙。听着刀郎的歌——他那粗犷沙哑的嗓音,恍如遍数人间沧海桑田——我沉浸其间,迷乱地找寻着新疆昔时的踪迹。虽然我在新疆仅仅生活了三年,学会走路,就蹒跚地离她而去,然而她毕竟是生我育我的地方,所以我称她为故乡。每当别人问及我的出生地而我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20.
致圆明园     
“小天使”铜像奖征文最佳作品奖圆明园,为了我相信你并没有死,为了那顽强的生命的活力还存在于你那大理石廊柱残破的躯干里,为了你深深的沉默中那些只能用心去倾听的语言——圆明园,我把我的心声献给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