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对於全面發展教育目的的正確理解很重要就我个人学習教育学的体会看来,“全面發展”具有三种意义:第一是消灭腦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及其本質的差别;第二是使年輕一代受到体育、智育、綜合技术教育(即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六方面的教育;第三是使年輕一代每个人的智力和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相似文献   

2.
<正> (一)成人教师的劳动是连结“精神产品”向物质产品变化的中介成人教育教师的劳动,既有一定的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但主要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他们的劳动过程是一个运用智力的过程。就知识结构看,教师的劳动不但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有从事“传授”、实现“精神产品”转化的教育能力。这就意味着对成人教师的劳动能力比对一般的脑力劳动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说成人教育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智力劳动。  相似文献   

3.
实行半工(耕)半读,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制度。在社会主义时期,要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别,然后才能进入共产主义;而消灭这三个差别,最主要的是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多办半工(耕)半读学校,能减轻国家负担和学生家庭负担,教育就得以普及;学生半工(耕)半读,教师半工(耕)半教,可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这对彻底挖掉修正主义的根子,防止资产阶级的复辟,是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我省和兄弟省、市一样,把发展半工(耕)半读教育制度作为今后教育事业中头等重要的任务,这类学校,各地都正在规划,作进一步发展。这里报导的是我省农业中学的新情况和一所半工半读学校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实行半工(耕)半读,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制度。在社会主义时期,要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别,然后才能进入共产主义;而消灭这三个差别,最主要的是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多办半工(耕)半读学校,能减轻国家负担和学生家庭负担,教育就得以普及;学生半工(耕)半读,教师半工(耕)半教,可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这对彻底挖掉修正主义的根子,防止资产阶级的复辟,是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我省和兄弟省、市一样,把发展半工(耕)半读教育制度作为今后教育事业中头等重要的任务,这类学校,各地都正在规划,作进一步发展。这里报导的是我省农业中学的新情况和一所半工半读学校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实行半工(耕)半读,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制度。在社会主义时期,要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别,然后才能进入共产主义;而消灭这三个差别,最主要的是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多办半工(耕)半读学校,能减轻国家负担和学生家庭负担,教育就得以普及;学生半工(耕)半读,教师半工(耕)半教,可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这对彻底挖掉修正主义的根子,防止资产阶级的复辟,是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我省和兄弟省、市一样,把发展半工(耕)半读教育制度作为今后教育事业中头等重要的任务,这类学校,各地都正在规划,作进一步发展。这里报导的是我省农业中学的新情况和一所半工半读学校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理论是苏霍姆林斯基全画和谐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劳动和劳动教育问题上有许多贡献和创新,“创造性劳动”问题是其中最大的创新和贡献。 “创造性劳动”这一词语的含义,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理解的呢?他认为,人类社会已进入创造性劳动时代,“体力劳动在社会现阶段更加隶属于智力创造活动,体力劳动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的劳动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社会成员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效益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与发展的程度。将学生之所学用于生产实践中,“这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也“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怎样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劳动教育不能丢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我们…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把教师的劳动归类于脑力劳动,是人们基本接受的一种提法,可能是基于以下认识:一是依据对劳动的分类,劳动就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其中以消耗脑力为主,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为脑力劳动。二是依据教师的身份,因为教师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依靠头脑工作的。所以,把教师的工作归类于脑力劳动比归类于体力劳动就有勉强的理由了。然而,教师的劳动果真是以消耗脑力为主吗?其劳动产品能叫精神财富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自古以来对教师职业的经典概括。但是,“传道、授业、解惑”仅道出了教师职业的内容和目的,而没有…  相似文献   

9.
实行半工(耕)半读,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制度。在社会主义时期,要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别,然后才能进入共产主义;而消灭这三个差别,最主要的是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多办半工(耕)半读学校,能减轻国家负担和学生家庭负担,教育就得以普及;学生半工(耕)半读,教师半工(耕)半教,可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这对彻底挖掉修正主义的根子,防止资产阶级的复辟,是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我省和兄弟省、市一样,把发展半工(耕)半读教育制度作为今后教育事业中头等重要的任务,这类学校,各地都正在规划,作进一步发展。这里报导的是我省农业中学的新情况和一所半工半读学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实行半工(耕)半读,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制度。在社会主义时期,要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别,然后才能进入共产主义;而消灭这三个差别,最主要的是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多办半工(耕)半读学校,能减轻国家负担和学生家庭负担,教育就得以普及;学生半工(耕)半读,教师半工(耕)半教,可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这对彻底挖掉修正主义的根子,防止资产阶级的复辟,是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我省和兄弟省、市一样,把发展半工(耕)半读教育制度作为今后教育事业中头等重要的任务,这类学校,各地都正在规划,作进一步发展。这里报导的是我省农业中学的新情况和一所半工半读学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实行半工(耕)半读,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制度。在社会主义时期,要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别,然后才能进入共产主义;而消灭这三个差别,最主要的是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多办半工(耕)半读学校,能减轻国家负担和学生家庭负担,教育就得以普及;学生半工(耕)半读,教师半工(耕)半教,可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这对彻底挖掉修正主义的根子,防止资产阶级的复辟,是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我省和兄弟省、市一样,把发展半工(耕)半读教育制度作为今后教育事业中头等重要的任务,这类学校,各地都正在规划,作进一步发展。这里报导的是我省农业中学的新情况和一所半工半读学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是得不偿失,体力劳动不会产主教育效果,这是吴文礼对贯彻教育方针问题的两个基本论点。他从这种论点出发,提出了所谓调节“教育与生产劳动矛盾”的四项步骤与方法。许多同志作了很好的分析,把他的这些论点、步骤、方法综合起来,那就是:小学生不能参加任何体力劳动;脑力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有些同志轻视智力劳动的观念根深蒂固,总认为知识分子的劳动是“笔墨功夫”,“纸上谈兵”,与创造物质财富的体力劳动相比,无足轻重。这种轻视智力劳动的小生产观念同鄙薄体力劳动的剥削阶级意识一样,同出于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均起破坏作用。本文拟就智力劳动的性质、特征和地位谈点浅见,以求纠偏切弊。  相似文献   

14.
一毛泽东同志有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论述是毛泽东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基本原理之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历史进步的趋势,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曾经把脑体之间强制性的社会分工作为“阶级划分的基础”①,“为阶级差别辩护的最后理由”②,列宁也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作为“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主要的根源之一”③。马克思主义是主张消灭包括脑体差别在内的三大差别的,也主张消灭强制的社会分工,包括脑体分工在内,但那不是现在,而是在实现了共产主义的时候。马克思说过,“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一贯方针。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实施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既有文化,又有劳动技术,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差别的必由之路。如何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新的特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是本文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7.
劳动最光荣     
“劳动”有很多好朋友。一天,“劳动”来到“尊重”家里聊天。“劳动”说:“唉,现在我们‘劳动’家庭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脑力劳动’,一部分是‘体力劳动’,这可把我们害苦了。”“尊重”挠了挠头,说:“你被分到了哪部分?为什么你们被害苦了?”“劳动”还是一副苦瓜脸:“我  相似文献   

18.
一、劳技课的德育内涵 国家数委颁发的劳拉(初中)教学大纲指出:“劳技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开设劳动技术课,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逐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的必要措施;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学习《大纲》,我认为劳技课的第一个任务是要使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将劳动认为是光荣的事情,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学习技术。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认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改造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早在 1 943年毛泽东就把“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写入根据地教育总方针之中。 1 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 :“党的教育工作方针 ,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的目的 ,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此后 ,连续开…  相似文献   

20.
H.C.赫魯晓夫在全苏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在他个人的发言中特別强凋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公益劳动的,把青年教育成尊重社会主义社会原則的人——这一任务应是我国学校的首要任务”。要解决这一任务,有系統地組織学生参加劳动就应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的本身是一个艰巨的劳动,但是这一誘导学生和教师智力发展的劳动,还不能保証对体力劳动的尊重和热爱。生活表明,仅仅誘导智力发展的教育通常是以老爷式的蔑视态度来对待体力劳动,这显然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則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