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又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者。无论是作哪种报道,记者都需要关注身处其中的“人”的存在,写出它和“人”的关系。对于受众来说,任何缺少人文关怀的报道都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世”以后,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也必将对中国媒体产生重大影响。从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由于中国媒体正越来越多地脱离了政府财政的支持,主要靠广告等市场化的经营项目生存和发展。而经营项目,尤其是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业,已使中国媒体变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产业。在国际信息产业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媒体就难免受到国外信息产业的冲击。在非政治领域,媒体更趋同于一般性的市场主体——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只看到对“人世”的报道责任而不研究它对自身的影响,认识上是有偏差的。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家媒体都离不了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报道,这不光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重大的对产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企业事件极具新闻价值,而且因为企业的读者己成为媒体重要的广告和发行客户。但由于报纸定位不同,报道风格差异,媒体之间对  相似文献   

4.
《新闻三昧》2000,(6):8-14
20年来,企业报道一直是传统媒体的重要报道题材。在媒体的共同努力下,企业报道不仅有力地推进了改革进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而且随着媒体自身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报道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重大突破,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企业报道路子。但是,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新兴媒体不断发展壮大,传统媒体的企业报道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着的企业改革现实和激烈的媒体竞争形势。为此,《工人日报》最近约请首都主要新闻单位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的同志,就传统媒体的企业报道进行专题研讨。本刊现将研讨会的部分发言摘要刊登于此,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图企联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平  王玲 《图书馆杂志》1997,16(1):42-42,34
“图企联姻”顾名思义就是图书馆与企业相联合。图书馆以文献信息为依托,根据企业所需,及时提供有关的文献或信息,而企业则给图书馆一定的经济补偿或资助。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这种方式不仅有利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以来,媒体集中报道了社会中的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其中涉及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等诸方面。以“小悦悦事件”为焦点,媒体就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报道似乎达到了一个顶峰,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在媒体铺天盖地进行道德追问的时候,我们也隐约发现了报道的情绪性、片面性乃至游离于既有法律之外的“道德审判”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类型媒体经济新闻报道内容逐渐增多。但是,许多媒体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弊病:即把经济新闻时政化,媒体成了企业或部门的“发言人”,缺少贴近普通百姓的通俗化阐释。近年,不少媒体在选题角度和作品风格上另辟蹊径,即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体现人文关怀。笔者认为,经济报道民生化是大势所趋,做好“民生化”经济报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吴马丽  刘荣 《新闻窗》2011,(1):66-67
“问题产品匿名报道”,是指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不便或不宜公开报道所要揭露的问题产品的名称。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媒体也渐渐走是商业化与市场化的道路,在公众利益和资本利益的博弈中,许多媒体也兴起了类似两方媒体曾经出现过的、揭露资本侵害公众利益的“扒粪运动”,  相似文献   

9.
“新闻自由”的美国,有没有宣传和灌输,从美国媒体对美军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事件、中美撞机事件以及对“911”和伊拉克战争的报道,都可以找到肯定的答案。只是应该承认,一是美国的宣传与灌输比较“高明”,二是在美国的“信息市场”上,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未能有效地参与竞争,也造成了美国公众受其政府和媒体影响,对中国和其他国家产生错误认识和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0.
从“三鹿”奶粉事件反思媒体责任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毒奶粉迄今已经发生了数月,但是因这一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危机,足以引起我们对政府信息公开和媒体责任的思考,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执行力度不够,不仅严重影响媒体对事件的介入和报道,造成许多相当负面的效应,而且也直接或问接地削弱了国内外公众对我国政府的评价,削弱了奥运会形成的正面效应。本文通过分析“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前后相关报道的特点和效果,阐明政府信息公开在处理社会危机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如何突破报道社会危机的困境,为今后政府和媒体处理类似社会危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企业新闻,想当然地就是企业内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如今,随着受众的高知化,媒体的市场化,信息的多元化,企业内部的新闻,越来越难在大众媒体上“抛头露面”了。但是,经过一番策划后,一些企业新闻,却能成为大众媒体争相传播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薛杰 《新闻三昧》2006,(6):10-12
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企业媒体也不例外。在报道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受众对象有很强的针对性等特定条件下,企业媒体应如何卓有成效地实施舆论监督,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企业媒体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河南油田新闻中心在选取、优化可行性监督路径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并且走出了一条企业媒体强化舆论监督的“阳光大道”。近年来,我们多次实施舆论监督大行动,均取得了油田领导和职工群众满意的“双赢”效果,其中两次荣获局长特别奖。“辨向”:把握大局,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不动摇…  相似文献   

13.
试论企业档案有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科研等各项活动和成果的记录。它不仅反映了企业过去、现在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它蕴藏着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具有为企业活动服务的潜能。根据企业及社会等有关方面的需求,对这些信息通过加工、报道、交流、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以及日常提供利用等方式.将其发掘出来,同企业的资产、人力、技术相结合.充分开发企业档案信息的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提高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益.由一般意义上的利用发展为有效利用.以便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报纸群众工作如何走出传统的“围城”,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这是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报纸群众工作的任务,尽管1984年9月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的首届地市报纸群众工作学术讨论和经验交流会议上具体开列了十大项,但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却没有涉及到为市场经济服务的问题。市场经济虽然在十四大才确立下来,但却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而新闻传媒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变革的巨大冲击和影响,使新闻传媒无论是在结构体系、传播内容、还是报道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巨大变革。这种经济体制与新闻传媒的同步变革,使双方产生了许多共同的需求:其一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和作为新闻传媒主体的报纸都有进一步加快信息沟通与传播的要求。从报纸的角度看,企业,尤其是步入市场经济的国有骨干企业,是重要的新闻信息源。只有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才能迅速获得与深入开发这些新闻信息源。从企业的角度看,报纸是他们获得外部信息与传播自身信息的重要渠道,加强与报纸的联系,将有利于自己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在市场经济的竞  相似文献   

15.
笔者供职于一家以工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报纸,按说作为我们的媒体应以多上工业报道题材的文章为己任,是分内事,但我们毕竟又工作和生活在现代社会里,市场经济的“大熔炉”锤炼着我们的意志,“烧烤”着我们的灵魂,高尚与庸俗把我们浸淫得复杂和现实,复杂得让我们失去方向,现实得我们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或理想。可悲的是连我们这个号称端工业饭碗、吃企业饭的媒体,在其版面上都“难觅”工业报道方面的文章时,还能责怪其他媒体是否“本分”?笔者到基层走得多,下企业采访得多,知道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想法,懂得工业报道的重要性。但笔者毕竟人微言轻,没有资格“掷”重话,就是“掷”了,也没人听,在所谓的“提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笔者最多只能提出矛盾,进而作一些肤浅的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曾祥敏  董小染 《传媒》2016,(6):32-35
在媒体融合的变革转型期,当前国内许多媒体已经在生产机制、组织、渠道、产品、用户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改革,尤其是在生产机制和产品形态上不断创新,重新探索与用户连接的关系。诸如《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新华社的“全媒体报道平台”等所进行的平台、产品的实验与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具体做法。而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每年的全国“两会”不仅受关注度高、信息量大,成为众多媒体抢新闻的重地,而且也成为近几年来媒体争相试验新的报道技术、新的报道方法与手段、新的产品形态的信息场。尤其是从2015年全国“两会”开始,基于技术基础上的可视化产品不断创新突破,成为中国媒体融合进程中的亮点,正是基于此,本文选取了2016年3月2日至16日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4家中央级媒体及腾讯、网易2变革创新中的具体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媒体特别是报社都是将评论与理论合在一起,称为“理论评论部”或“评论理论部”。其实媒体不仅可以考虑建立“新闻评论部”,同时,也应该建立“评论记者”的运行机制和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8.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19.
陈波 《新闻三昧》2006,(7):16-18
新闻学认为,报纸除了有“引导舆论”的宣传功能外,还有“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功能。也就是说,报纸既要以宣传为己任,又要为受众提供信息、知识和娱乐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何将宣传功能与新闻报道有机融合,不仅是党报当前的重要工作,也需要企业报长期探索。从新闻学和宣传学的角度来看,宣传和新闻都是传播信息的行为。但是,前者是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其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后者是对客观发生的实事的叙述,其归宿是“受者晓其事”。其实,企业报作为企业的“喉舌”,就应该在“扬者传其理”和“受者晓其事”上…  相似文献   

20.
对于记者、通讯员以及所有爱好新闻写作的同志来说,“独家新闻”太富有魅力了。同时,从新闻事业的特性来讲,“独家新闻”对任何一家媒体来说,它的多与少、大与小、重与轻,直接影响到这家媒体的声誉和竞争力。 顾名思义,独家新闻是地地道道的“本报讯”、“本台消息”,是其他新闻单位都应该报道,都可以报道而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抓到,没有报道的新闻。它具有一般新闻所共同的特点、共同的要求,即都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者说都是反映新近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