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嫱 《海外英语》2012,(20):270-271
流行语在近十年来是人们讨论研究的的一个热点语言现象,人们用流行语来判断社会的一个走向和发展趋势,然而很少透过流行语来研究不同文化下两国人民的思维差异。以流行语为媒介来分析中美两国人民思维差异,更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周余瑞  刘世理 《海外英语》2012,(4):265-266,272
流行语的出现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和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思维活动变化的过程。任何改变,甚至是非常微小的社会生活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在语言上。反过来,流行语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意识形态。该文通过谐音、关联理论、范畴映射理据分析流行语的生成机制,并从流行语语义特征研究其作用和价值,引导流行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俄两国外交日益密切,两国人民的精神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对俄罗斯电视剧汉译的研究掀起了新浪潮,影视翻译有别其他翻译,注重在短时间内向观众呈现出通俗形象的翻译结果。本文从中俄文化的差异、译者主体性差异、流行语的兴起三个方面分析影响俄罗斯电视剧汉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上存在重要差异,这些差异也体现在两国人民创作的各种作品之中.本文以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和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这几部反映陕北红色政权的报告文学为例,来浅析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并揭示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如何在报告文学写作中影响作者的目的、选材、视角、立场、观点的.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研究中,隐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在认知语言学中认为隐喻是认知的,并提出了概念隐喻的概念.而语言作为思维的容器则更是一种能体现人的隐喻性思维方式的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切入点,研究在网络流行语中的概念隐喻的体现,以及概念隐喻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望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现实世界的另一种编年史,看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更是发现整个社会进入一个造词时代.这些流行语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思维模式,也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流行语越来越受到关注.模因论为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模仿、复制和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拟从模因的视角探讨网络语言流行的现象和内在机制,进而分析流行语进化和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以简单生动的形式受到人们喜爱,发展神速,对网络语翻译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表面看,将流行语翻译成英文并不难,而难的是如何让外国人了解它们背后的黑色幽默,热点,故事乃至其中所包含的无助与无奈.当然,不同情况下的翻译并非千篇一律.本文运用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来分析热门网络流行语"杯具"的翻译,从而为网络流行语翻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使用、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2010年流行语中的语言模因,描述其"基因型"和"表现型"这两种复制和传播的方式,从而揭示流行语的传播规律,以期能扩大模因论在汉语中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流行语随着社会变化发展应运而生,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内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作为一种语言样式,流行语既具有所有语言样式的普遍风格,又具有其独特风格.本文阐述了流行语的含义及来源,同时基于Jef Verschueren语言顺应论中的语境关系顺应,从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语言语境五个方面对流行语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流行语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校园流行语为考察对象,着重论述和分析其特征、表现类型、找出校园流行语的来源,剖析产生的心理原因.研究校园流行语,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校园文化,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