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对你来说一定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熟悉是因为无论是我们的课本书刊里还是网络信息中,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科技发展中都随处可见化学;陌生是因为化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她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她到底有什么样的美?还不是那么清晰,那我们就在你即将打开化学课本之前先欣赏欣赏她的美吧!  相似文献   

2.
问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 ?答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 ,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 ,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 ,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 ,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 ,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 ,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 ,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 ?这样 ,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问 :你怎么安排这些小人物与剧情的呢 ?答 :人物多 ,年代长 ,不易…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校招生》2004,(9):19-20
无论是考生估分填报志愿还是知分填报志愿,两者都是以分数为基础的。那么“高分段”、“中等成绩”、“低分段”的考生应如何填报志愿呢?  相似文献   

4.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每天都要见到形形色色的人,无论是老人、青年、小孩,还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究竟把谁收在“印象深”这个镜头里,还真得费一番周折去仔细寻找。否则,你还真就决定不了写谁呢。确定合适的对象:从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起,除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外,还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如爸爸、妈妈,或许还有更多的人。那么,在你认识或接触过的这些人当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是亲人,还是朋友?是他的长相,还是言行?把所有你认识的人统统拉出来,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从前到后一个一个地检阅,找出你认为最有特点的人细细考究…  相似文献   

5.
考试妙答     
1.某次地理考试: 海南省盛产( )? 某学生填了(蚊子)。2.有个学生政治考试时只有一道要写某个领导人的题答不出来,后来就写了个“我”。结果他成为建校以来分数最高的留级生。  相似文献   

6.
大综合下怎样才能把高中政治教好、学好 ,这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有人认为政治就是要多读多背 ,背得越熟分数越高 ,这一观点已为实践所否定 ,一是因为政治理论与诗词、小说、散文等不同 ,它们读起来琅琅上口 ,而政治理论性强、术语多 ,容易背了前面忘了后面 ,二是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背熟了 ,也不能用来解题 ;也有人认为政治只要能看懂理解就行 ,不需要背 ,但是我们知道记忆和理解是分不开的 ,没有记忆为基础 ,也谈不上理解。那么 ,政治学科要怎样学才能学得轻松 ,学得“有用”呢 ?我觉得“五思学习法”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你说过谎吗?面对这样的提问.你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回答呢? 说“没有”,难道你真的从来没撒过谎?答“说过”,便是承认自己曾经不诚实。无论怎样回答,这是一个两难的命题。那么,面对撒谎。人们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观点呢?  相似文献   

8.
<正>写高考作文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回答考题中的多个问题,要回答问题,先得弄明白问题是什么,需要我们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答……由此,“追问”思维便产生了。就议论文来说,其目的是说理,让读者相信你讲的道理是正确的。那么,讲道理时就要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前提到结论、从结构到功能,各个方面都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要不断对所写观点进行追问。只有经得起追问的观点,才能为读者所信服。那么,我们写议论文时,具体该如何“追问”呢?  相似文献   

9.
蜗牛的家     
晓敏 《幼儿教育》2000,(2):44-44
一天,小蜗牛在草地上爬,一只小老鼠问它:“你背个大包,是要出去旅行吗?”蜗牛说:“你难道不知道?我背的是我的家呀!”“你的家?那么,窗户在哪儿?”小老鼠觉得很奇怪。“我的家不需要窗户!”蜗牛边说边爬开了。小蜗牛爬呀爬,一只小蚂蚁问它:“你背个大包,是不是要去度假?”“这不是什么包,这是我的家!”小蜗牛仍然耐心地解释。“你的家?那么烟囱在哪儿?”蚂蚁也觉得奇怪。“我的家不需要烟囱!”蜗牛边爬边说。小蜗牛还是慢慢地向前爬。草丛里跳出一只小蚂蚱,问它:“你肯定是个邮递员!你背的大袋子里有我的信吗?”“我不是邮递员,那也不是袋子。我背着我的家呢!”蜗牛回答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家具吗?”蚂蚱也挺好奇。这时候,天下起雨来,动物们都躲雨去了,只有小蜗牛不慌不忙,慢慢缩进自己的壳里。那是一个舒适的家,尽管没有窗户、烟囱和家具,可是,它能为蜗牛挡住风和雨。(选自《幼儿画报》1998.8)  相似文献   

10.
乐器会发出悠扬的曲调,打桩机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嘈杂声。那么,从“钥匙的异常声”,你能想到什么?期待你有创造性思维的语言产品出现![自备材料] 不需要。[活动方法]两个人以上,我说你答,或者你说我答。答得通顺但较平淡,得1分;答得稍好些,有点新意,给3分;答得出乎意料而且合理的,就得5分。[冷静思考] 按题目的要求,要你答什么?[友情提醒]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异常”。那么“钥匙”的“正常声”是什么呢?问题的实质是要训练你运用逆向思维方法进行联想的能力。[热心举例] 好像没必要了吧?如果你真的需2004·要答案,可以提供给你参考一下:A.…  相似文献   

11.
王 老张,初一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的教学,看来比较困难啊!张 是的,小王.因为学生从小学的算术到中学的数学,认识上是一个飞跃.学习有理数,是把数的概念扩充了.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首先明确为什么要扩充数的概念.王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说到:“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我觉得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应很好体现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张 我认为可从两方面去做.一方面,由于数的概念来源于现实世界,所以无论是引进负数概念或是讲运算规律,都要尽可能用实际例子并配合图形来说明,引  相似文献   

12.
裤子作文     
毛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也教我们语文。他非常有趣,说自己是一个两面派。什么两面派呢?就是叫我们,如果写交给老师看的作文,写考试的作文,那么要按照老师上课教的要求写;如果是自己写作文,写了不交的,那么就按照自己的愿望写,想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他问我们明白这个意思了吗?我们都说明白了。不过汪小中举手了,“那么我们自己写的不要交的作文可以交给你看吗?”毛老师说:“如果你愿意交给我看,那么当然可以交给我看。”汪小中仍旧有问题,“那么你是说我写得好,还是说我写得不好呢?”我们被弄糊涂了,他写的作文毛老师还没有看见,那么毛老师…  相似文献   

13.
写人物,要写出人物的个性。无论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还是古怪博学的金岳霖,都是因为是独有的“这一个”,才让人们牢记的,这就是个性。那么,如何在文章中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14.
文科综合下怎样才能把高中政治教好、学好,这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有人认为政治就是要多读多背,背得越熟分数越高.这一观点已为实践所否定,一是因为政治理论与诗词、小说、散文等不同,后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政治理论性强、术语多,容易背了前面忘了后面;二是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背熟了政治理论,也未必能用来解题.也有人认为政治只要能看懂理解就行,不需要背.但是我们知道,记忆和理解是分不开的,没有记忆为基础,谈不上理解.那么,政治学科要怎样学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有用"呢?我觉得"五思学习法"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所谓"五思学习法"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5.
复习到了第二第三阶段,大部分考生的最大困惑就是:政治学科的知识都“背”了,但是面对新的试题,仍然感到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难以答到要点上、那么,怎样才能“答到点上”呢?就此困惑,我们的回答是:要想答到点上,首先必须知道“点”是什么?怎样去找“点”?然后再针对“点”来组织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6.
孙琦 《学周刊C版》2014,(5):134-135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业啊?”很多孩子都这样问教师和父母。成年人的回答一般是:“学生上学写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写作业是重温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作业是教师针对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布置的……”当然.也有大人讥笑和不屑回答。无论是这些大道理,还是野蛮的斥责和无视.年幼的孩子都不能完全理解。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我们的语文作业大都是枯燥、无味、机械反复的写、背、记.难怪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不喜欢写这样的作业。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是家庭作业的阅读不便于教师检查.无法立竿见影看到学生的学习实效.那么.如何布置“有热度的作业”.既能巩固学到的知识.又能让学生爱做作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17.
苗晓丽 《现代语文》2013,(4):123-124
翻开众多的高中生作文,笔者发现一个很不乐观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写"八股"式的议论文,大都是"中心论点+分论点+若干实例"。学生很少写有血有肉情感真实的记叙文。那么如何在高考中写好一篇质量上乘的记叙文呢?笔者认为要做到"小、巧"。一、材料的选择要"小"任何文体的文章,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首先都要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和范围性,那么对于记叙文而言,选择材料要"小",所谓的"小"就是要从浩如烟海的  相似文献   

18.
装牙膏     
苏莲英 《湖南教育》2005,(22):43-43
“我不想读二年级了!”刚放学的孩子一进门就气呼呼地大喊。“为什么呀?”“读二年级一点都不好玩,老师总是叫我们读书、背课文,还要抄写生词。”他嘟着嘴。“那你想读几年级呢?”“我要回去读幼儿班。”我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你一年级不是读得很好吗,为什么现在又想回去读幼儿班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本来以为只有读一年级才要抄写生字词、背课文,二年级就不要了,谁知道二年级了老师还是要我们读书、背课文、抄写生字词,而且课文那么长,不会背还要留下来补背。”孩子撅着嘴。“小学阶段与幼儿班不同,你现在年龄大了点,就该上小学,…  相似文献   

19.
一日,大师问弟子:“在金矿里,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金子.”弟子答. “不对.”大师说,“是矿渣.” “天下的金子,不是一挖出来就是金子,而是要淘尽千千万万的矿渣才成为金子.同样,天下的人才,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人才,而是要‘淘’尽无数的缺点、瑕疵、毛病,经历失败、坎坷和挫折后,最终才成为人才的啊!”大师感叹道. 另一日,大师拿出一块金子和一堆烂泥,问弟子:“是金子有用还是烂泥有用呢?” “当然是金子.”弟子答. “为什么呢?”大师问. “因为金子代表着财富,有了金子,就可以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弟子说. “如果你是一粒种子,你是选择金子还是烂泥呢?”大师继续问.  相似文献   

20.
“你看看人家毅毅,毛笔字写得那么好,这儿得一个奖,那儿得一个奖。你看看他写的作文,这儿投一篇,那儿发表一篇。你看看你,狗屁不是,就知道瞎摆摆,上次考试还比他少一分呢,瞎养活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