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菱     
冯倩 《百科知识》2011,(2):42-4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誉称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水体污染程度日益严重,许多原生植物,如海菜花等灭绝。历经多年综合治理,部分入湖河道水质有了很大改善,一些曾经灭绝的水生植物又重现滇池,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菱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的变暖.病菌抗药性的增强与其基因的变化……”所有这一切结合在一起,使一些原来认为已经绝迹的疾病再度“死灰复燃”.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新的威胁。以美国为例.从1980至1992年,因为曾经被视为完全灭绝的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上升了58%即使把老人的因素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3.
灭绝动物再生博物馆昨日首次向中小学生开放自2010年以来,全球各国生物学家都在研究灭绝动物的再生问题,并于2022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学家们利用最新的克隆技术,从已经灭绝的动物体内(如灭绝动物的标本)提取遗传基因物质,再由人工培养出动物来。这些被克隆出来的灭绝动物统一被运送到位于中国吉林的灭绝动物博物馆里。迄今为止,灭绝动物博物馆中已经拥有200多种灭绝动物。这些动物大多数的灭绝时间为18世纪初到20世纪末期。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观看到活生生的动物,还可以了解到它的具体灭绝时间及原因,就连这些动物的生存环境也与灭绝前…  相似文献   

4.
濒危动物乐园能否改变动物灭绝的命运?濒危动物乐园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东部建成已经有30多年了。与灭绝动物博物馆里的动物们相比,濒危动物乐园里面的动物就幸福多了至少它们种群还从未在地球上消失过。但是,它们的种群个数已到灭绝的边缘。如何扩大这些动物的种群,如何让它们回归大自然,是濒危动物乐园研究的重点。遗传生物学博士、濒危动物乐园的园长法布尔先生对此并不十分乐观。他说:虽然人类曾经把一些动物从灭绝的边缘挽救回来,如中国的麋鹿、朱(?),但是这毕竟还埋下一些隐患。比如现在的濒危动物无法避免近亲繁殖问题,而且在它们…  相似文献   

5.
正在过去4.39亿年间,地球上发生了5次物种大灭绝,每一次都把当时的生物清扫了50%~95%,包括那些占优势的生命形式,最近一次遭殃的就是恐龙。研究证明灭绝事件之后要经过1 000万年,物种才能恢复到灭绝前的水平。但是新一轮灭绝事件又悄悄开始,有些物种曾自由生活了上千万年,逐步演变为所在环境里的王者,并一度被人视作图腾。但在近几十年里,在人类社会前进的凯歌中,它们正被一步步逼入绝境。风浪起,江上又来豚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众》2014,(11):8-9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遭受到传染病的困扰。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下面列举了一些骇人的病毒,它们有些现在仍困扰着人们,有的已经彻底从人类的历史中消失了。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地球上物种消失速度不断加快,几乎达到了与前五次地球物种大灭绝时相当的程度,因此,有科学家说第六次物种灭绝已经来临了,而这一轮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有人推测,目前,地球大约每小时就有一个生物物种灭绝,每年有1.75万种生物消失。自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 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它们曾经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过,可是就像美丽的花儿一样,绽放不久就凋谢了。如今,它们只是书上的一幅图片而已。  相似文献   

8.
刘凯 《百科知识》2023,(6):34-35
<正>传染病防控是社会工作的重点,随着近年来卫生水平的提升和艾滋病、肝炎、肺炎等防控知识的普及,传染病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仍经常出现高校学生感染事件。以往的传染病暴发案例提醒我们,必须关注高校传染病防治,对高校常见的传染病和目前高校传染病防治的问题、重难点进行分析,为保障高校卫生安全做出理论上的贡献,因此本文在实际事例和理论基础上探讨高校传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SARS和禽流感的流行,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疾病的防治.中国疾病防治工作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防治.传染性防治有数百种疾病,但我国列为法定传染病有二十多种如鼠疫、副霍乱、白喉、流行性脑炎、百日咳、猩红热、流感、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出血热、森林脑炎、恙虫病、钓端螺旋体病,还有 SARS病等.  相似文献   

10.
抗菌素的发现和普遍应用是最近几十年来医学上最重大的成就,过去许多传染病缺乏有效药物,医疗上常常束手无策,抗菌素发现以后,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有了强有力的新武器,很多危险性很大的传染病如鼠疫、脑膜炎、腸伤塞、猩红热等都得到治疗。目前抗菌素又扩大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于防治畜禽疫病与植物病害,刺激动物生长,以及保藏鱼肉、奶品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抗菌素的发现什么是抗菌素呢?抗菌素是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抑制或杀死他种微生物的物质。我们知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起源是个谜,生命的毁灭同样是个谜。地球上,人类记录的物种大约有175万个,而据估计,实际存在的物种可能达500万到1亿个。然而,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地球上曾经存活过40亿个物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物种被淘汰了。其中,恐龙就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科学家们发现,很多物种的灭绝是集中发生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毁灭性事件的发生竟然有着周期性的规律。有些科学家提出,生物大灭绝的周期大约是2600万年。也就是说,每过2600万年,地球上就会发生一次绝大多数物种的灭顶之灾。这就是…  相似文献   

12.
地球上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也有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其实,地球上还有濒危的语言和灭绝的语言。和地球上的物种一样,人类的语言也正面临着日渐消亡的风险。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死亡据统计,在一万年前,世界上已知的语言可能有两万多种。但到目前为止,只剩下不到7000种语言了,而且语言正在以比物种灭绝还要快的速度消失,差不多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宣告"死亡"。预计到2100年,很可能又会有一半的语言消失。其中,很多濒危语言往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些说法认为,地球物种正在经历史上第六次大灭绝,而这正是人类的"作死行为"所致。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危言耸听。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否真的会到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许汉奎认为,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处于快速灭绝期,灭绝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如果再不加以保护,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说法将成为现实。在地球的生命演化史上,曾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前五次大灭绝都属于自然  相似文献   

14.
生物物种自从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已经经历了30多亿年漫长的进化过程。其间大约有5亿种生物生存过,如今绝大多数早已消逝,如2.5亿年前的三叶虫、6500万年前的恐龙等。物种的形成和灭绝本来是地球上的生命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其形成和灭绝的速率也原本是平衡的。但是,自从人类进  相似文献   

15.
正它们是巨大的鸟类,在自己的生活区域内曾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强者。可是,为什么世界不能再继续"容下"它们?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的许多动物,今天都已经被列在"可能灭绝"的名单中。为什么说可能灭绝,而不是已灭绝呢?因为那些幸存下来的动物数量极少,它们可能隐藏在一些隐秘角落,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掉。例如澳大利亚有一种生活在海里的名叫"豪勋爵岛竹节虫"的树龙虾,人们曾经以为它们已经绝种了,但后来却在悬崖峭壁上发现一个仅存的小群体。因此,很多动物只能暂时被冠上"可能灭绝"的称号。然而,象鸟  相似文献   

16.
不要让科技顶尖人物担纲行政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半年,接触或听到一些科技界的朋友,担任了高级行政职务,比如研究院院长、所长、政府厅长、副部长等;他们是更忙了,因为除科研任务外,又要出席各种会议、主持各种事务,处理各种人际矛盾,以及对付各种应酬.我没有统计,这些朋友用在科研的时间占他们全部工作时间是多少?和过去相比肯定是少了.他们中的有些人由于行政领导事务过于繁忙,已经无暇顾及科研工作了.这些人是我国科技界的顶尖人物,有些已经是两院院士,有些刚从国外归来,并且在科研前沿作出了杰出成绩.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已故水下摄影师和探险家维斯-斯基勒斯拍摄的一组照片,展现水下考古的精彩瞬间。1.潜入灰岩坑考古学家潜入灰岩坑,探索神秘的水下世界。2.牛的头骨在洞内,他们发现了古代动物的遗骸,有些已经灭绝。由于处在低氧环境,遗骸保存完好。此外,他们也在洞内发现现代动物的遗骸,例如牛的头骨。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校传染病防治快速反应的常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  陈联俊 《中国科技信息》2007,(4):198-199,201
传染病的流行对社会造成的很大的负面影响,高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必须引起重视。高校传染病防治快速反应的常规机制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建立:建立传染病应急处理队伍体系,加强快速反应能力;建立一套有效、灵敏、反应迅速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疾病网络直报系统,有效控制信息流通;加强医务人员岗位培训,明确处置传染病事件的岗位职责;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转变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及时改造高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做好健康预防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事件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发布《世界面临最严重危险的10条河流》的报告说,受气候变化、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正面临干涸危险;全球大约41%的人口居住在这些流域,1万种淡水动物和植物中至少20%已经灭绝。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的长江,赫然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保障西藏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切实提高对《传染病防治法》重要意义的认识。方法: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治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的建设。结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结论:各地要按照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综合执法、权责一致的原则,不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能力建设,加大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执法力度。以提高人民群众对流行病的认识和防护,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搞好卫生防疫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