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自编"大学生压力源量表"实证考察青年大学生压力感的主要来源,研究发现,大一学生的压力大于其他年级学生,各年级间除了学习压力之外,其他压力源存在明显差异;男女大学生和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压力感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借助《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对湖南省22所高校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处于较低压力水平;男生的总体压力感、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社会环境压力感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女生;大四学生心理压力感压力最大,其次是大二年级学生;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差异仅表现在恋爱压力和自卑压力两个因子上;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在社会环境心理压力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科在社会环境压力、适应压力、择业压力、情绪压力方面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农村来源大学生的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高于城镇来源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通过对湖南省内10所大学共2000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湖南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有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家庭压力、择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恋爱压力,且在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类型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的结果对大学生心理成长辅导和日常心理危机干预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通过对湖南省内10所大学共2000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湖南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有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家庭压力、择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恋爱压力,且在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类型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的结果对大学生心理成长辅导和日常心理危机干预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检索,分别以压力感,大学生压力及影响因素为关键词,搜索了相关中外文献资料50篇,经过筛选、分析,确定了其中的19篇关于压力感方面的论文作为本文研究依据.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研究了当代大学生压力感影响因素,旨在了解大学生压力感的水平和现状,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依据.据此提出了对已有研究不足与展望.该研究对于压力感的理论知识方面进行了完善,而且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及增强心理健康水平都具有实际意义.根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大学生压力感的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学校环境因素(.2)主观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应对方式因素,负性情绪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压力感处于一般水平,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学习压力因素、经济压力因素、人际交往压力因素、就业压力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高职大学生生活事件调查问卷对中山、番禺两地三所高职院校共628名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源按照压力感依次是就业、父母及家庭、学业、重要事件、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学校环境压力;女生在就业、学业、人际关系、重要事件、学校环境等5个方面的压力感大于男生:二年级学生在就业、学业、父母及家庭、人际关系、情绪情感、重要事件等6个方面的压力大于一年级学生:非理科生的压力大于理科生的压力:非本市学生的压力感大于本市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就业压力大于独生子女.而在其他方面的压力感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烟台职业学院378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问卷调查,比较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分析了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减轻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78):150-151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易导致其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与失衡。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包括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压力感、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心理压力的差异性等内容,对其的回顾能为日后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因特网因为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资源丰富等优点受到众多在校大学生的青睐。一方面它拓展了大学生知识视角,缩短了大学生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对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不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则可以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网络依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瘾"。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及不良后果,以求得解决大学生"网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依据压力交互作用理论,结合939份问卷调查结果,从压力感和压力反应两个维度,把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划分为高压力感、高压力反应等四种类型,综合分析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对教师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力感对工作绩效的不同维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高压力反应对离职倾向则更具有预测力。这些结论不同于"高压力感造成了工作绩效下降和离职倾向升高"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对地方高校的3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对象的生命意义感总体处于偏低水平。2.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在生命自主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生源地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得分没有显著差异。3.对父母期望的主观评估及就业前景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较大。对父母期望主观评估不同,学生在生活目标和生命价值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就业前景对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的形成有显著影响作用。学习压力感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网络飞速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大学课堂里的"低头族"越来越多,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两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本文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教学实践,让手机进入"两课"课堂,让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因为手机的大胆使用而变得更有趣,手机不再是大学生玩游戏、聊天、刷剧的工具,转而成为学生学习讨论和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能有力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困惑的初中女生期中考试结束后不久,三位女生就神情落寞地来到我的咨询室,她们是从数学课上"逃"出来的,因为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她们觉得学习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学习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但现在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探讨驱动型实验教学对学生实践兴趣度、压力感和成就感的影响。基础综合实验采用以问题、任务、翻转课堂的驱动型教学,创新实验以专题讲座为引导的自主立项、自主研究的开放性的驱动型教学。调查学生的基础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的实践动机(实践兴趣度、压力感和成就感,分值为0~100)。2012年至2014学年,学生实践兴趣度、成就感的均值稳定在80以上,实践压力感的均值小于80;实践兴趣度、压力感和成就感频数呈左偏态分布,兴趣度、成就感高于80的学生数,基础综合实验为85.9%、和81.5%,创新实验为90.8%,84.4%;学生的实践压力感和成就感与实践兴趣度成正变关系。驱动型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机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评估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感的水平,分析性别、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的差异发现:受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处于一般水平;性别和专业类型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感的主效应不明显,专业满意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的主效应显著;并且性别和专业类型,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以及性别、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而性别和专业满意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的交互作用明显。由此可见。地方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感存在显著的专业满意度差异,并且性别和专业满意度对其的交互作用也显著。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不能出现技能学习"泛化"的状况。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最基础的课堂教学的系统化开始,因为这符合心理学的原理、符合文化社会学的要求、符合大学生发展的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从关注受教育权到对"学习权"的尊重是自由价值和教育理念的历史性回归。大学生学习权包括受教育权为核心学习保障权和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习自由权。无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英国开放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全方位的开放理念和机制满足和维护着大学生学习自由权,以具体而多元化的学习支持和保障措施呵护着大学生学习保障权,为了防止学习权的泛化和滥用,而采用了严格的预警机制。也正是因为对学习权始终如一的尊重和维护,才使得英国开放大学成为世界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里程碑,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考察应对方式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压力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自编城管人员压力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417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城管执法人员的压力感主要来源于工作压力和人际压力;积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负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对压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增强作用。应对方式对压力感和心理健康症状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三学生课业负担重,应试压力大,其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据有关调研资料显示:71.6%的高三学生存在着轻、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学生存在较明显的"情绪波动""学习压力感""焦虑"和"适应性不良"。进一步分析发现:女生在"抑郁""焦虑"得分上明显高于男生,"适应性不良"得分却低于男生,这表明女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较好,但情绪容易波动。调查还发现,父母离异的孩子"情绪波动性"得分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