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常观是《徒然草》一书乃至作者兼好的中心思想之一。本文通过对第41段的考察,得出该段所反映的无常观是一种自觉的、积极的无常观,也是深受佛教影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的无常观。作者兼好没有对如何应对生死无常提出一个明确的方法,反映出兼好的无常观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李韬瑾 《文教资料》2010,(16):22-23
《方丈记》是平安末期鸭长明所著的随笔集,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一同被誉为日本古代"三大随笔"。《方丈记》中体现出的无常观,也是日本中世文学在思想内容上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徒然草》第九十一段是以周易思想为肌肤的章段,该段中所反映的作者兼好法师的无常观是佛教无常观与儒家思想调和的产物。通过比较分析《周易》及其注释书,考察兼好是如何吸收《周易》思想,并使其融入无常观中的。  相似文献   

4.
《徒然草》第三十八段中,兼好法师在批判世俗人们追逐名利的同时,对世俗人们的"智"进行深刻剖析,并援引庄子思想加以否定。通过比较《庄子》本文与成玄英疏,看兼好法师是如何理解《庄子》思想的。  相似文献   

5.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从日本古代文学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无常观主要表现在其忧患意识与生死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本文试从日本古代文学、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日本人的生死观三个方面分析日本人的无常观。  相似文献   

7.
《徒然草》第二百十七段中某大富翁认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断积累财富,为积蓄财富,就要禁锢一切欲望,进行精神上的修行。对此,兼好提出异议,认为通过禁止任何欲望积累钱财,还不如一开始就没有钱财的好。按大富翁的逻辑,贫富将无区别,大欲与无欲相似。该段与《庄子》思想有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张媛媛  单澄 《文教资料》2011,(28):26-27
日本人把樱花尊为国花,是因为能够从粉红色的花瓣飘散殆尽那一瞬间深切地感受到生与死的交界线。这一刻的樱花形象在日本人的记忆中成为永恒。在被称为日本人心灵的镜子、心灵之花的《古今和歌集》中樱花更是受到了歌人们的青睐,尤其是醉心于表达对飘落樱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日本人之所以会产生对落樱有感,产生"无常感",与受地理环境和佛教的影响等原因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徒然草》第七段所表达的“物之哀”具有特殊性,它基于对自然和人世间无常的赞美。兼好法师在表达“物之哀”这一理念中,援引了《庄子》中的相关语句。通过比较《庄子》与其注释书《南华真经注疏》的异同,论证《徒然草》第七段中的“物之哀”与庄子思想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A5):25-26
文学的"超政治性"一直被视为日本文学的传统性格之一。在汉字文本和中国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日本文学虽很少涉及政治性或政治、社会等批判因素,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方丈记》作为隐逸文学思想实现日本化的标志性作品,贯穿其始终的佛教的无常思想与隐逸思想一直是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但其细节描写中不乏作者忧国忧民的"政治性因素"的体现。本文拟从《方丈记》记述的"灾厄"中的细节描写出发,分析其在揭示无常观之余所隐含的作者鸭长明虽身在乡野,但心系朝廷,关注时事,不失为社会人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政治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方丈记》是日本隐士文学家鸭长明的代表作,文章多有借鉴中国先人作品之处,模仿中国“记”的文体成为日本和汉混合体的先驱,并广征博引,贴切地运用中国古代的诗文典故,模仿汉文句法,善用对仗和比喻,富有韵律感。佛教的无常观贯穿始终,同时也渗透了中国的儒家和道教思想,来自中国古典的因素与鸭长明自身的人生经历、创作思想与方法共同形成了作品的灵与肉。  相似文献   

12.
"人生无常,历史无情"是苏童对《我的帝王生涯》的评价。所谓"无常"指的是在久远的时空和有限的生命之间,矛盾是始终存在的。不曾想过做帝王的端白偏偏坐上王位,对王位志在必得的端文却又与它失之交臂,而支配他们的就是无常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和《平家物语》两部作品中都蕴含了对世事、人生无常的感叹,但由于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创作时代不同等原因,两者在对"无常"的认识上有很大差异。《三国演义》从宏观历史的角度出发,用儒家思想去解释"无常",将"无常"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社会政治的腐败;《平家物语》从佛教的无常观出发,认为"无常"之所以产生,虽然与社会、个人的善恶有关,但决定因素在于人生本身的无常,具有一定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4.
考察《鸣凤记》可知,作品对嘉靖皇帝没有歌功颂德,而是借对帝王与臣子的关系的描述、借助双关语巧妙地揭露了嘉靖皇帝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5.
"一期"是指人的一生,"一会"表示仅有一次的相会。"一期一会"源自佛教的无常观,是指世事无常。"一期一会"的思想是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在著作《山上宗二记》里首次提出的,后经江户时代后期的茶人井伊直弼在其著作《茶汤一会集》中引用,而作为茶道的基本精神广泛流传。本文探讨"一期一会"的思想来源,以及它在日本茶道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刘慧 《现代语文》2009,(11):94-95
白先勇在他的小说集《台北人》中通过对琐碎的生活和普通的人生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不同人物背后所蕴藏的普遍人性和人生无常。而白先勇的这一创作特色的形成,是受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影响的结果,更是社会的变迁和他自己的人生阅历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7.
《杜隐园观剧记》是一部研究晚清至民国时期温州地方戏曲的珍贵的日记体史料。日记记载的戏目、剧种、班社、戏俗等的数量和种类,比较清晰地反映了这个时期温州戏曲的繁荣。在这个整体繁荣的背景下,受乱弹班冲击的昆班和高腔班在困难的境况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另外,官府禁戏、戏价低廉、伶人地位卑下等现象也体现了艺人艰难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8.
干宝编撰志怪小说《搜神记》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巫"。其中对道教中的神仙亦有不少记载,小说描述了神仙的长生不老,变幻神通;早期道教道士与神仙的关系;以及神仙世界的等级观念。从而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神仙世界,蕴含着鲜明的神仙观。  相似文献   

19.
《学记》作为我国古代一部较早的教育学著作,其中所包含的学习观是非常深刻的,如重视学习,立志勤勉、亲身实践,注重基础、尊师重教、了解自我、善学善问、慎重交友等,符合学习的规律,也对今天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间故事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集体创作的文化财富,其中包含着一个群体的精神形态和民俗信仰,是民众朴素思想的表现。民间故事中的"禁忌母题"是世界民间故事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而"密室型"故事是"禁忌母题"的一个主要代表类型。日本的"密室型"民间故事体现了日本民族独有的无常思想、座敷童子信仰及自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