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学习描写白鹅"步态"和"吃相"的段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左顾右盼、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空空如也、扬长而去、供养不周、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四字词语,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2.对比学习相关段落,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3.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发现反语的妙用并尝试运用,感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教学目标1.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三维目标的制定突出阅读教学的特点,是交融的,符合年段要求,具有本课的个性。】教学重、难点在语言学习中了解白鹅的特点和本课作者表情达意的主要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参赛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看…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特色 :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二、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 ,并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三、教学要求 :1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2 .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 ,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四、教学重点 :着重理解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段落的解读,理解百草园之"乐"。2.归纳段落中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通过课后练笔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重点:仔细揣摩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的遣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多种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理清段落思路及作者的描写顺序。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设疑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大致浏览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全文,并对文章划分了层次。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  相似文献   

6.
正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已然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多数教师都是围绕着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关键段落展开研究,缺少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条理、顺序等方面对作者的表达形式进行探讨。由于篇章角度阅读经验的缺失,笔者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对于段落、细节的描写掌握比较扎实,但缺乏从整篇文章的角度去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写清了哪些故事?故事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故事如何体现要表达  相似文献   

7.
作文时,写人总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景状物总要"历历在目":写事总要有"身临其境"之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是必要的.语言描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两"体"一"练"的作文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一"体":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人物时.要描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使文章里的人物跃然纸上.会说会动.有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比如,《草地夜行》一课,写老红军战士为了救小战士们表现的舍己救人精神时,是这样描写的:  相似文献   

8.
石伟红 《辅导员》2013,(4):53-53
<正>作文时,写人总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景状物总要"历历在目":写事总要有"身临其境"之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是必要的.语言描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两"体"一"练"的作文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一"体":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人物时.要描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使文章里的人物跃然纸上.会说会动.有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比如,《草地夜行》一课,写老红军战士为了救小战士们表现的舍己救人精神时,是这样描写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外形美观、行动敏捷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翠鸟的情感,激发喜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有序观察,抓住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描写自己喜爱的事物。[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借助字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采用"读中感悟"的基本策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要途径,架设文本与学生交流平台。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11.
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已然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多数教师都是围绕着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关键段落展开研究,缺少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条理、顺序等方面对作者的表达形式进行探讨。由于篇章角度阅读经验的缺失,笔者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对于段落、细节的描写掌握比较扎实,但缺乏从整篇文章的角度去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12.
学习描写景物的课文,学生往往是从课文表面去理解认识景物,很难达到身临其境,从中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的“美丽”的目的。如何才能学好景物描写的课文段落呢?  相似文献   

13.
正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的第七单元,编排了《人物描写一组》《金钱的魔力》以及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刷子李》三篇课文。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至于应该体会和学习运用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教材的"交流平台"及配  相似文献   

14.
邱国庆 《考试周刊》2016,(15):35-36
<正>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抓作者的两个写作意象"梅花与雪"体会外貌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二)通过比较作者的语言特色,学习恰当运用对话与比喻的方法。(三)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体会人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二、教学过程(一)通过《梅花魂》与《钓鱼的启示》入课,理清文章内容。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相似文献   

15.
《荷塘月色》和《绿》是朱自清先生的两篇著名的写景散文.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体会朱自清先生在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理解和学习景物描写的手法和语言上.当然,景以孕情,研究景物描写不可能不涉及景物描写的意义与旨趣,因此,除让学生熟读课文,背诵写景的几个段落,自然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在必要时对这两篇散文的写作背景与动机还应作适当的交待介绍。《荷塘月色》导读步骤:拟导语——创设意境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层次清楚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朴素清新、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 2.教学难点:掌握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教学方法:使用导读法、在本教材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因而有必要教给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第一步,在审题、辨体的基础上了解本文是写景散文,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写了什么。第二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小石潭记》是古代写景散文名篇,自然教学的重点就是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同时体会作者借描写景物所表达的情怀。而教学方法则采取"问题探究式阅读法",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18.
今天教学了四年级上册《白鹅》这篇课文,我确定的目标是通过对白鹅的吃相描写,让学生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课后师父石景章老师亲自评课指导,收获颇多,并给出宝贵的建议如下——第一,要提高课堂效率。石老师认为讲授《白鹅》第二课时,只讲授白鹅的吃相和课文所用的写作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够饱满,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过于简单,如读课文第1、2自然段就能一目了然知道这篇课文讲什么,不用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依托文本,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语文能力的升华。设计特点:以白鹅的“特点”为主线,以听、说、读、写、思为主要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导”与“学”的功能,让学生在师生共建的自主、互动、训练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学目标:l.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已然成为教师的共识,一线教师在课堂上勇于尝试,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精彩片段常见于报刊,但是多数优秀教学范例围绕着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关键段落展开,缺少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条理、顺序等方面对作者的表达形式进行探讨。由于篇章角度阅读经验的缺失,笔者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对于段落、细节的描写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