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姜阀 《考试周刊》2015,(15):190-191
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重点应按照依托环首都经济圈与沿海经济带同步推进的发展定位,河北实施"错位互补、互动合作、聚集重点"的主动对接战略总体思路,以农产品物流服务为基础,以工业产品物流服务为主线,以大港口大物流为平台,增强京津冀物流国际化地位为对接重点。  相似文献   

2.
首先,阐述了皖北地区推行城乡对接合作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打造畅通的物流运输体系。其次,对国内在城乡对接合作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从推动工业园区与乡镇结对合作发展、深化产业园区带动的城乡对接合作发展、积极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对接合作的组织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皖北地区实施城乡对接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广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挥地理、平台、战略、定位和政策五大优势,主动对接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格局新需求,培养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物流职业教育与培养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化校企合作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实施"十个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法,提高了一体化办学办企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钦防北港口在港口群区域优势地位、建立区域性枢纽港的战略,提出实现港口物流与场站物流的无缝化对接,广西区内物流一体化就必须要考虑区内同质化的物流节点的业务整合,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合作,基础设施改建和业务流程再造以及信息化建设来满足创新型产品的物流需求。  相似文献   

6.
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实证研究对象,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提出"岗证课一体化"内涵,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规格为切入点,以就业和职业岗位群综合能力为导向,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构建工学结合的"岗证课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师资、教材、实训基地、考核方法,为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7.
正我校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以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烹饪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5个专业为引擎,以校企合作为载体,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定位,为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我校的校企合作内涵为"五个共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筑一体化教学平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开展岗位技能教学,共同营造职场氛围。我校的校企合作目标为"五个对接",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  相似文献   

8.
“厂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蒙忠  何斯远 《高教论坛》2011,(12):105-107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大型电力企业共建"厂中校",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校企一体化、产教一体化、学工一体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对接产业、依托行业、合作企业"办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张丹  赵凯 《成才之路》2020,(7):72-73
若将世界技能大赛的任务内容、技术规格、评分标准与一体化教学流程相结合,以大赛为标准,对接专业教学,则有利于完善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以"Ⅵ识别系统设计"课程为例,简述一体化教学对接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的必要性,并探讨一体化课程对接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教改机遇与挑战并存,"政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将成为未来教改发展趋势。本文以辽宁广告职业学院商务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为案例,探讨该校"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与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专业服务支柱产业能力建设,分析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思路及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思路与整体规划,并对基于人才培养的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进行探讨.要对接军工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军民融合不断深化;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实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共育;共享集团优质资源,引领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共赢共生、融通自为”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机制理论和学校多年的实践,围绕建立协同共赢、长效稳定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通过产学对接确定人才培养标准,校企之间不断强化"共建共享、权责对等"的一体化工程教育环境建设,深入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了"共赢共生、融通自为"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从实践的角度深入阐述了产学合作教育机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3.
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始终围绕"四个对接"即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等方面开展专业建设,将课堂搬进实训车间,进行"一体化"教学,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有效传授,同时强调真实生产工作情境下团队合作等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创设了生产型教学情境,开发了"校本化"课程体系,构建有效教学。文章以《典型焙烤食品制作技术》核心课为例,展示生产型教学情境的实施过程,并将"校本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实践做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胡震  陈艳 《考试周刊》2013,(56):155-155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开展校企合作时,由于政策、师资等种种原因往往无法实施。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校企合作"相关文献,在剖析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提供可参考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圈)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圈)联动发展,应当以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联合推进为依托,由浅入深地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互动合作.从实际情况分析,当前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圈)互动合作的重点领域应包括对接交通物流网络、承接产业转移、共同开发资源、接轨现代服务业、合作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联合共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对"后示范校"后我国高职教育定位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高职教学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四个合作"的角度审视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改革思路,并对教学、产业、科研一体化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面向人才市场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业已形成共识,但专业如何与市场对接有待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了"专业与行业对接,方向与岗位对接,课程与能力对接,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对接"的四对接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内涵、实施思路,分析了该模式实施面临的两大困境,并提出了高职教育产品市场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在校企紧密合作、共建共赢的基础上,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训基地与工作环境对接、专业教学与岗位要求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订单班教学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深化工学结合,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权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专业与生产企业岗位对接,增加专业课程内容,建立职业技能标准,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能更紧密对接,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武汉城市圈经济的迅速发展、鄂州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一系列重大物流基础实施项目的落成.传统的以企业自有物流为主的物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文章从鄂州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剖析了在现阶段物流业面临的问题,探寻了物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对鄂州企业物流模式适应性的选择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