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试图以美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林黛玉“情情”之美加以阐释,即“情情”的自然之美、极致之美和悲剧之美。“情情”的自然之美,阐释了林黛玉“情情”具有禀赋的特质,是“情中之情”;“情情”的极致之美是“情情”在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至真至诚的深情之美,是“情外之情”}在“情情”的悲剧之美中,借助西方的悲剧理论展现出“情情”的升华和超越现实的崇高生命力,是“情上之情”。  相似文献   

2.
"礼"的起源与原始祭祀活动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的程序与礼仪演变为一种规则与规范,以协调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于是就产生了作为最初社会规范的"礼"。作为最初社会规范,"礼"起源于对神、对天的祭祀;其敬畏神灵、崇奉天帝的意义与"人神"之间、"人人"之间相互尊重、尊敬的精神,遵守公序良俗等等内容是通过祭祀礼仪得以传达的,所以,祭祀礼仪也就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礼乐教化"活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素来以山水居首,“远”是构成山水画有如此显赫地位的重要因素。自六朝以来,“远”的理论的成熟与发展,本身就影响着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北宋的郭熙强调“远”在中国画中的透视;到了韩拙,强调的则是画面的意境的营造;而元代的黄公望更上一层楼,把“远”的理论深化,追求画外之韵,人与物合的境界。本文将从宋元山水画的发展轨迹中探寻“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名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采用引证文献、列举典型事例等研究方法,侧重从古人名字的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名”与“字”的来源,就典型事例分析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名”与“字”的真正寓意,浅析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以及对现代人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名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采用引证文献、列举典型事例等研究方法,侧重从古人名字的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名"与"字"的来源,就典型事例分析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名"与"字"的真正寓意,浅析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以及对现代人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莹 《家教世界》2014,(Z2):109-110
<正>在孩子的心目中,幼儿园老师往往是"无所不能"的"魔法师",她们能猜中自己想说的话,知道自己做过的事,因此对老师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老师们也常常乐于利用这种敬畏心去维持幼儿成长中所需要的秩序,支持甚至鼓励家长利用教师的权威,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让他们按照成人的预期那样长大。  相似文献   

7.
在汉字“家”词义的演变过程中,根据其构词能力可将其词义变化分为四个阶段:本义(居所)、作为单音节词时的词义派生(有一定血脉联系的组织、出生或自幼居住的地方、国家等)、在复音词中的语素义(凡尘俗世之家、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以及作为词缀时的用法。从词义演变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归纳出“家”的文化内涵:个人私有、血脉联系、情感寄托等,“宀”下有“豕”、何以为“家”也可从其文化内涵中窥探一二。  相似文献   

8.
宋词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是一个看似和宋词风貌没有很大关系的“人”字.采用数据定量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对宋词中“人”字使用频率最高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人”字外延义项众多,构词能力极强,本身就是古汉语的基本词汇和高频字.就宋词名家的“人”字使用倾向进行分析,得出有关“人”字的具体高频词,从五个方面归纳这些高频词汇的词义指向,总结宋词中“人”字高频使用的蕴涵所在.  相似文献   

9.
“家”在语言中属于最小的语言信息单位,“家”一词的演变与发展体现着中国以“家”为核心的文化发展。文章以语言文化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家”一词的字形和文化意义,多维阐释“家”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赋予的历史厚重感和携带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0.
正《泊船瓜洲》系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绝:"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宋诗鉴赏辞典》如是赏析该诗:"‘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原本是一首思恋家园的乡愁诗,为何被当作政治抒情诗来解读?诚然,"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是否著一"绿"字,便春风浩荡,明月高悬?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是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它构成人生存的重要文化环境,直接塑造了文的文化心理.汉字“天”本指人的头部和天空,又引申为自然界和人类的主宰,最后虚化为人类情感的寄托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汉字“天”的词义演变过程,揭示汉字的文化意蕴,反映汉民族的文化心理趋向.  相似文献   

12.
“文”义阐释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探讨中国人对文化的认识不能不涉及“文”,和今人所说的“文化”一词意义最为按近的莫过于“文”,无数先哲在这个神秘的字眼面前留下他们智慧的思考,若将其爬梳剔抉,颇能见出中国人对文化的一些独特认识。“大哉文之时义也”——关于“文”的形态结构今之“文”多指文学、文章,在古代却没这么简单。梁昭明太子云:“  相似文献   

13.
意境理论是我国古代诗词学说中,作为对诗词作品艺术形象的创造和诗词艺术价值评价的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之一。而司空图所著的《二十四诗品》相对于意境理论促成的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司空图意境论的内涵——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科研》2020,(2):75-75
疫情当前,当我们绞尽脑汁给居家的孩子们送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线上“学科课堂”之时,还有一门重要的课程一定要“快递”给孩子,那就是疫情环境下的“生命之课”。让通过学会关注当下全国发生的疫情状态,学会关心身边发生的抗疫故事。也许很多孩子已经在关注,但是我们需要孩子持续关注;也许很多孩子已经在关心,但是我们需要孩子能深度认识现象背后的信息。仙居县实验小学教师们试图通过“疫主题微拓展”语文系列微课程,从“疫情起源、病毒传播、抗疫行动……”等10个不同角度引导孩子通过“阅读新闻时事信息、思考现象背后原因、书写内心真实想法、积极参与抗疫行动”等落实语文学科要素,将“社会参与、敬畏自然、珍爱生命、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独立思考、直面人性……”等人文要素在孩子心中“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1856年,一艘在大西洋上航行的双桅帆船遇到了一场特大风暴,帆船被巨浪打坏,在汹涌的海面上挣扎了一番以后,漂到比斯开湾的平静岸边,抛锚停泊。水手们利用停航的空隙上岸打猎游玩。回船时,海上又刮起了一  相似文献   

16.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是由于诗人情志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仕与隐”、“忠君与爱民”及“忠君爱民与个体人格”之间的三重矛盾。从“情”与“志”矛盾与张力的角度,对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进行分析,可见“情志”作为诗歌的生命本根。  相似文献   

17.
培育家国情怀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功能。本文依托闽台“五缘文化”,将平潭岛作为研学地点,以“探寻闽台‘五缘’”为研学主题,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为目标,以“情境依托+研学任务+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的思路进行研学活动内容设计,引导学生探究海峡两岸一衣带水、同根同源的历史与现实,深化海峡两岸一家亲的共识,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以"人(亻)"作为构字部件的单音节词的梳理,分析了"人"部字单音节词的语义范畴及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正《红楼梦》中的政治斗争无处不在,妇孺皆知。笔者就《红楼梦》中的一些小人物之间的明争暗斗管窥蠡测,看看《红楼梦》中的政治,探看大家庭平静表面之下的波涛汹涌。这里,我们来看几个人。这几个人,算不得《红楼梦》里很重要的角色,起码说到政治二字时,我们一般不太想起她们。可是,今天我们来看看她们的"政治哲学",也很有趣。大观园的抄捡,王夫人挤走了许多人,她却成全了另一个一直野心勃勃的女人——刑夫人。刑夫人很蠢,蠢得分不清利害,居然跑去找老太太要鸳鸯。但刑夫人却受益于她又蠢又贪,大观园建成伊始,她  相似文献   

20.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尾饰"在其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中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这与他们的原始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试从几个比较典型的民族的服饰出发,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探讨了滇人服饰中"尾饰"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