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林艺 《辅导员》2010,(8):51-52
儿童文学对幼儿爱和美的情感熏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让幼儿在学习作品中获得丰富的情感熏陶,为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塑造真、善、美相融合的人格魅力积累宝贵的经验。如何让幼儿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感受到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和积极的道德熏陶,使文学作品教学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发挥积极的教育功能?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有以下几点切身体会,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儿童文学观演变之评述章红如何为幼儿选择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何为幼儿创作改编儿童文学作品,是幼教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儿童文学理论的基础上的,而儿童文学观则是儿童文学理论中的核心。因而,是否准确、透彻地理解了儿童文学观,决定着幼教工作...  相似文献   

3.
幼儿期的审美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能磨炼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这段话精辟而概括地道出了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美育活动包括美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教育。儿童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事件、所塑造的形象等较生动、具体,而且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让幼儿喜爱、理解和接受。更重要的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本身所蕴涵的美的因素,也在通过…  相似文献   

4.
周洁 《文教资料》2010,(31):148-149
为了落实《规程》的精神,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本文从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利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融入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家园共育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谭旭 《华章》2013,(20)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的改革和发展,利用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的主要授课方式。学前儿童文学教育可以增长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同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学前儿童文学的涵义、特征以及作用等问题存在着模糊认识。本文从学前儿童文学的涵义及特征入手,重点分析学前儿童文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散文与孩子     
有位儿童文学作家曾说,幼儿散文是幼儿文学中的小小艺术珍品,如园林艺术中的盆景,能巧夺天功之美。这一点也不夸张。幼儿散文是美的,美得让人偏爱;幼儿散文是甜的,甜得叫人陶醉。孩子们喜欢散文,散文给孩子们以美的感受,美的启迪和美的想象。美的感受幼儿散文以抒情为主,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尤其是作品中优美而和谐的语言,如配以美的音乐、舞蹈或图画,会把孩子们带入美的意境,去充分感受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7.
王丽娟 《今日教育》2009,(11):29-32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通过幼儿文学启蒙教育,给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良好环境,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施教者应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游戏中促使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其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把爱、尊重和严格要求融入其中,家园携手共育,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诗歌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幼儿学习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慧,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以及美的感受。这正符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的:“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那么,在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活动中,该如何实施呢?  相似文献   

12.
车培晶的前期儿童文学创作由于社会环境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创作心理因袭较重的负担,作品更加注重真实生活状态与善爱思想情感的表现,具有成人般儿童文学色彩;后期的创作则因文学观念及心态的变化,显得更加轻灵,通过对典型性、幻想性及成长的意识的深刻拓展与表现,使其儿童文学具有了更多的内涵和更美的韵味。  相似文献   

13.
家长及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高低对幼儿感受和理解儿童文学作品就显得至关重要。采用问卷法和文献法对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初步梳理出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相应地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家长及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高低对幼儿感受和理解儿童文学作品就显得至关重要。采用问卷法和文献法对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初步梳理出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相应地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儿童文学的第一要素,而婴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儿童文学作品是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与训练的天然粮食。本文选取苏教版和南师版语言教材,采用修辞学视角对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修辞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幼儿教师解读儿童文学作品提供参考,有效促进幼儿修辞语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大波 《家长》2024,(7):168-17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让幼儿多接触儿童文学作品,增强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丰富幼儿情感体验。诗歌是一种高质量的儿童文学作品,符合幼儿语言能力发展需求,能够促进幼儿情感发展。在大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诗歌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基于诗歌进行教学设计,科学组织教学活动,更好地借助诗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一、幼儿诗歌教学的价值分析(一)适应新课改发展需要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儿歌是以年龄较小的幼儿为接受对象,是幼儿喜 闻乐见的一种可吟可唱的简短诗歌。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 一种重要文学样式,儿歌内容简单形象,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 节奏美,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中启迪幼儿的心智,陶冶 幼儿的性情,完善幼儿的品格,提高幼儿的文学接受能力。幼 儿园儿歌教学活动主要是指把儿歌应用到集体教学活动中,教 师在活动中依据儿歌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 的集体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本文主 要对儿歌教育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影响做了一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结合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在整体性、同一性和互动性方面的共性,通过对<奥兹国的稻草人>、<红色童话>、<橄榄色童话>、<伊索寓言>、<彼得·潘>等儿童文学中一些片段的翻译进行解析,分别从内容、形式及修辞手法等角度阐述翻译文本中儿童文学本身所蕴含的美,具体表现为译者不仅要通过词美、句美、意美来传达原文的含义,也使儿童本身成为构造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意义的一部分,表明重视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不可或缺,把握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之间的共性并合理利用、加以发展,将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范例,教师应每天给幼儿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儿童文学欣赏。然而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幼儿读物中,真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优秀文学作品却不多。这给一线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选择优秀文学作品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文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其中“引导”和“感受”需要教师预设,而更多的需要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反馈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