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琼花 《考试周刊》2015,(19):65-6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很多小学生普遍有厌恶、害怕写的心理倾向。这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以及认识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据调查表明:一大部分的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有怕写作文的心理。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的途径和方法。一、消除害怕心理,培养写作兴趣学生害怕作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作文的要义,把作文与生活隔离开。文章的源泉是丰富多彩的现  相似文献   

3.
生活作文     
《中文自修》2009,(9):54-56
好作文需要生活的滋养。留意你身边的人、事、物.用自己的心灵直接体味生活:欣赏莲花缓缓开放,俯视淡淡的草芽在雪中孕育……这种亲身的体验会让你的眼前呈现一个充满意味和情趣的世界。你在琐碎平凡中思考着生活的内涵.体验着不凡的感受。然后用文字留下这份体验的感动、惊喜、内疚……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教师在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教师,教师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学生作文亦然,就是将自己在学习、活动、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各种感受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在纸上,形成文章。若学生没有见闻与实践,就没有写作材料,就没有情感抒发,所作文章就是"无米之炊”,瞎编乱造,言不由衷。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我、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也就是说,写作不仅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认识世界、感知自我、培养个性的重要手段。传统作文教学,教者命题,学生被动写作,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假话、空话连篇,虚情假意。鉴于传统作文教学的种种弊端,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我谈谈对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与其它教学相比较,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创造空间,所以作文教学也难以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写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本应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但许多学生都怕写作文,很难把作文写好。其原因是无话可写,不知道写什么。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有话可写呢?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只有细细品味,才难领会其中的韵味,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灵气,才能感来人打动人,从而引起心灵的共鸣,使读者读来回味无穷,爱不释手,这才能称之为一篇成功的优秀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田振 《现代语文》2008,(6):94-95
写作是一种“得之于心,形之于手”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一种思维性、情感性的特点,同时也掺杂复杂的心理因素。由于写作心理出现障碍而导致写作过程刚刚开始就马上终止的情况在学生当中时有发生。对于高中生,主要表现在:作文课上,在两节课的时间里,有些学生只写出一个题目,或者只写了一个自然段,根本写不出一篇800字左右的符合要求的文章。他们要么是复习语文基础知识,要么是随意地翻看课外书,要么是在那里苦思冥想,更有甚者,坐在座位上发呆。我觉得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使他们的写作过程无法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从教三十年,教了三十年的作文,从农村小学,到都市学校,从三十年前的贫困到现在的小康,我深深地感觉到,生活是我们写作的唯一土壤,至少,对小学生是这样。农村有极其丰富的写作资源,城市有五彩缤纷的写作素材。我出生在农村,每次给孩子们讲农村里的见识时,孩子们都是那样专注——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但长期以来,"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是学生们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是学生习作脱离生活实际,对于所写对象的理解过于简单化、概念化,说大话,不着边际;说假话,虚张声势。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生命力,语言积淀不够,底子太薄,不能"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写作和生活不能割裂开来,让学生坐在几十见方的"笼子"里去凭空捏造生活,还要形成语言文字,并记录下来,写成作文,这是多么不切实际的行为。由于学生不能感悟生活,不能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导致写作中产生如下一些弊端:复制、照抄、翻版生活,缺乏个性、细节、情趣,内容失真,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让学生走近生活,观察自然、社会,我想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充实,饱满,有灵性。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生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3.
“大语教育观”是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张国生《“大语教育”的思想和模式》95年河北中语会论)。“大语教育观”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后第一轮语教学改革的蓬勃之时,但是随着人们对语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大语教育观”的内涵也应该不断地丰富和  相似文献   

14.
正作文课:讲什么,如何评陈金铭(主持人,《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中最难的一个领域,我们编辑部发起了"新体系作文进校园"活动,就是为了突破作文这个难关。我们先来谈谈这两节课。余家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周菊芬老师这堂作文讲评课很具有我们吴江"二次作文"的基本特色。我们提出,作文教学第一步是作文指导,作文课指导完了以后要当堂完成。第二步是快速批改,要求老师在三天之内把作文批完。第三步要求及时讲评,然后二次作文。周老师在上课之前做作前指导的时候,我想肯定是很淡化的,只是提了一些基本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易于动笔写真事,乐于动笔表真情。作文是语文基本功中集中的体现,也是衡量和体现学生其他语文技能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写作欲望,培养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快乐。多少年来,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教学中,学生害怕写作文很普遍,不少学生以写作文为难事,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我的做法是"由浅入深"。一、浅形式,深表达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有兴趣,就会乐于表达,不吐不快。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喜欢的植物,好几天他们都写不好。我给他们每人发了两粒种子让他们种在花盆里,每天观察,学生们兴致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84):44-45
面对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现象,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让学生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寻求写作素材,说实话,诉真情,让作文绽放出生活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写作和生活不能割裂开来,让学生坐在几十见方的"笼子"里去凭空捏造生活,还要形成语言文字,并记录下来,写成作文,这是多么不切实际的行为。由于学生不能感悟生活,不能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导致写作中产生如下一些弊端:复制、照抄、翻版生活,缺乏个性、细节、情趣,内容失真,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让学生走近生活,观察自然、社会,我想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充实,饱满,有灵性。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生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9.
正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学生闭门  相似文献   

20.
李国平 《生活教育》2013,(9):109-113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逾十年,小学教育的面貌有较大改观,但是初中和高中教育的变化并不令人满意,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顽固存在,沉重的课业负担还是像大山那样压得中学生喘不过气来。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是受应试教育影响最为严重的一门学科,而语文学科的写作教学则受害更深。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外书面作业训练为中心的"四中心"教学剥夺了学生认识生活、快乐生活的权利,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