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译笔记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强化口译逻辑思维的训练、强调笔记的逻辑结构,提出分阶段的训练方式——从对源语和目的语的复述训练、文字材料的笔记训练过渡到听力材料的笔记训练,从主要信息的记录过渡到细节信息的记录等,强调学生进行模仿操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口译员自身口译能力与笔记语言之间的差异,对大三、大四及研究生英语专业口译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在笔记语言选择方面,大三学生与大四学生以源语为主;而研究生倾向于用目的语和符号笔记。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口译训练时,初学者笔记以源语为主。随着口译水平提高,口译笔记可逐渐向目的语和笔记符号过渡。  相似文献   

3.
范雯 《考试周刊》2012,(88):23-24
口译是一种通过听取和解析源语信息,随即将其译为目标语语言符号.实现传递信息之目的的言语交际活动。口译笔记是口译活动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本文对口译笔记的必要性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对口译笔记与速记进行了比较,对口译笔记的记录技巧进行了分析等。得出结论:能突出讲话者话语中心。提示难点,给口译者提供提示的笔记为有效笔记。口译员应在理解讲话者话语内容的前提下记笔记,在记录过程中,可使用符号、缩写和图式进行辅助。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16,(6):109-112
无笔记交替传译(主旨口译)是专业口译培训(交传/同传)的准备阶段,要求口译学习者在不记笔记的情况下,复述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无笔记交传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听,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清关键信息、相关信息及无关信息,进而组织语言进行主旨口译。通过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可以自发并且快速的分析处理信息。无笔记交传选用的材料大多长度为1-2分钟的新闻小段。本文对大连大学2014口译大赛主旨口译环节中英文10段材料通过主位推进、信息结构、实词/关键词衔接三种方法进行文本分析,旨在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建立无笔记交传信息分析模式,找到一种便于指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组织信息的模式,为口译培训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材料处理方法用以进行口译训练的语言强化,更好的指导口译入门。  相似文献   

5.
口译笔记是影响口译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记用得好,能有效地帮助译员储存和组织源语信息;反之,用不好或不会用,则会成为分散译员注意力并影响口译顺利进行的最大干扰因素。基于此,立足于分析交替传译受训者在笔记记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导致记笔记困难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在口译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笔记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交替传译是口译的一种重要形式,交传笔记可弥补人脑记忆的空缺信息,保证译文的质量。记交传笔记时常会遇到不能"一心多用"、试图记下所有信息、抓不住逻辑关系、不善于使用符号或缩写的问题。交传笔记具有个性化、临时性和提示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记交传笔记的过程中要注意纵向记录、不可分行,源语与目的语兼用,保持良好心态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口译任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笔记。本文以Daniel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天津科技大学本科三年级英语专业口笔译方向的学生进行的实证研究,讨论了笔记的语言选择对英汉口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英汉口译中,译者分别使用源语(英文)和目的语(中文)记笔记,口译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着显著差异:采用源语(英文)记笔记对译者口译质量的影响是正面的,然而,采用目的语(中文)记笔记使译者口译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论证语类是口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类,也是口译工作语言的典型话语结构之一,其特点是结构清晰,转折明确,逻辑严谨。掌握论证语类讲话的口译可以有效帮助译员提高理解、记忆和逻辑性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口译的质量。论证语类讲话的成功口译过程呈现了听辨、分析、推理、综合、理解的思维线路。除了遵循科学的思维程序,论证语类讲话的成功口译还取决于译员大脑中储存的语言知识和认知知识、笔记与记忆,信息重组与译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口译,特别是交替口译中,笔记发挥着重要的提示作用,是准确翻译的可靠保证.单靠记忆根本无法保证准确、快速地传达发言人的意思,适当的笔记也可以帮助译员理解和记忆原语信息,从而实现准确、快速、流利地翻译.对于笔记记忆方法,不同的译员有不同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判断笔记记录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其是否能帮助译员顺利完成口译任务.本文拟就从自己的实践中,对笔记过程中的理解与记忆,以及方法做一简单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胡斌 《考试周刊》2013,(23):83-84
口译笔记,是帮助译员回忆讲话者的原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口译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口译笔记中常见的问题、口译笔记的原则及技巧等方面分析口译笔记的特性,强调口译笔记的重要性,旨在让口译学习者更好地利用口译笔记辅助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金懿韬 《考试周刊》2015,(36):28-30
在口译实战中,源语发言人的意思和情感,必须被完整、准确地翻译成目的语,传达给目的语受众,促成双方的沟通和了解。本文根据释意理论的要求,通过实例讲解双语知识在口译实战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笔记是交替传译中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减轻记忆负担和为译员提供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提示潜在记忆,提高口译输出质量。交传笔记需要"脱离源语外壳",进而"关注意义"。在口译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译员的访谈及对学生译员口译笔记原稿的观察分析,发现口译中"关注意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交传笔记效率和译文质量,并且提出了改善交传笔记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在口译教学中教授学生记录笔记的正确方法,分笔记数量、笔记形式、笔记语言等诸方面。在笔记数量方面,尽可能减少记录字数;在笔记形式方面,尽量使用单字、缩略语以及各种记录符号,减少词组数量;在笔记语言方面,尽可能使用目的语记录。  相似文献   

14.
陈贞 《英语辅导》2011,(3):175-178
作为口译的重要环节——口译笔记,不仅要运用简洁符号和缩写记录关键词,更要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记录语篇、句间乃至句内关键词间的逻辑关系。为探寻口译教学、培训的有效方法,提高英汉交替口译中双语转换速率和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体现句内逻辑关系的介词在英汉口译笔记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英汉口译笔记中,应当对体现句内关键词间逻辑关系的介词予以记录,并通过例证分析,指出了介词对帮助译员在口译笔记中逻辑整理及口译转换输出方面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它以源语的口述为基础,对其含义进行语言的转换输出。交替传译是口译的一种,具有短期交传和长期交传两种形式;前者要求口译人员记忆源语内容并翻译,后者则需要笔记的帮助。本文将试探讨交传中记忆及笔记相关的问题,也即交传的精力分配理论对口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明确了口译听辨技巧训练和传统学生听力练习技巧的区别,结合当前听力教学方法的缺陷,论述了公共英语听力课堂引进口译听辨技巧训练方法的必要性和具体手段。通过具体的例证,着重说明了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在听力课堂上利用常用口译笔记方.法提高短时记忆能力,以及如何根据语篇的特征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口译笔记作为包含听辨、理解、记录的一个认知过程,是译员尤其是交替传译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译员借之储存大量信息,有效弥补大脑短期记忆不足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口译笔记的记录训练成为口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分析了口译笔记的重要性、作用和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口译笔记的方法,力求帮助教师完善口译课堂训练并指导学生掌握口译笔记技巧。  相似文献   

18.
从口译笔记的构成出发,提出有效口译笔记理论研究的论证假设,并通过相关信息论、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对口译过程进行微观分析,特别是对口译中信息解码过程运用语义三角形模型加以探究扩展,探究理论上不同效率的口译笔记。经逻辑分析综合论证得出结论:经完整信息加工过程并选择“路标式”提示符号记录下的笔记是有效笔记;“速记主义”或信息加工不完整而直接记录下的笔记不是无效也不是错误的笔记,只是次有效笔记;因各主客观原因未使得信息加工为成品直接进入思维而对之记录会导致低效甚至无效笔记。  相似文献   

19.
一名合格的口译员应全面掌握多项口译技能,才能在各个口译任务中游刃有余,而笔记技能就是其中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笔者从口译笔记教学的目的出发,并结合前人和自身在口译笔记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试探老师和学生在口译笔记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旨在强调口译笔记教学的重要性,帮助老师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笔记技巧。  相似文献   

20.
语块是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其相关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国内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该研究着重考察二语学习者在口译产出中的语块使用情况。通过对7名英语口译专业学生的汉英口译语料及问卷、访谈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英语口译专业研一学生在汉英口译中对语块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对语块的运用能力需要提高。就结构而言,动词词组、名词词组等短语类语块使用频率要高于小句类语块的使用频率。(2)对语块使用的准确度方面不同学生差异较大,但产出的大部分语块是正确的,分为完全正确和部分正确。(3)大部分正确语块得益于同学平时的积累,错误语块产生的原因分为同学用近义词对部分语块中单词的替换,或将整个语块转译;另一方面是对语块的不完全理解及体现在笔记上的内容缺失等。(4)语块的准确及高频使用能提高口译的准确度,流利度和信息完整度,即提高译员的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