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4位专家、学者对《关于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 ,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的颁布和 15年来的实践 ,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他们肯定了此项决策的成绩 ,认为此举促进了学生课余训练的开展和学校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如目标与现实脱节、管理体制不顺、经费不足、缺乏高水平的教练等 ;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 ,定下恰当的目标 ,并围绕之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5,自引:0,他引:115  
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目标及其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落实中央7号文件相结合;要制定长远规划,为3年后的考评做好准备;要充分发挥体育部门和共青团部门的作用;要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线;要发动从基层做起的活动,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缺失集中表现在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次数、时间少,坚持课余运动训练的学校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与学校群众性体育观念淡漠、群体活动组织不力、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学生缺乏自主活动能力以及体育竞赛机制不合理等因素有关。并提出要明确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与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健身娱乐能力;坚持抓好学校代表队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总结和分析《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颁布以来十几年中取得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战略研究的角度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教育学依据与目标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学校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基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课余体育训练对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3个方面论述了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必要性;同时还提出了我国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定位是在全面推动学校体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目前虽然尚属试办探索阶段,但当前各高校已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与自身需求试办了各种类型的高水平运动队,这一工作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各高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各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本文针对高校高水平运动的管理目标,作了具体要求,旨在推动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信息动态     
北京普通学校培养 运动员的课余训练 体系初步形成 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主办的“北京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经验交流会”上获悉:自北京市开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工作以来,经过 13年的实践和探索,北京普通学校培养运动员的课余训练体系初步形成。 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自 1986年起,北京市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联合在普通中学进行培养运动员的试验。 1988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通知》,极大地推动了北京市的试验工作,当年就成立了 16所涉及篮球、…  相似文献   

8.
景枫 《体育师友》2014,(4):72-73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体育课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开展课余体育必须建立保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9.
1986年,原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作为战略性、纲领性件实施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课余体育训练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由教育部确定的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试点高等院校有160多所(其中部属60多所、省属近100所)。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运动竞技水平上均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验及改革对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杨铁黎  陈钧 《体育学刊》2002,9(4):104-107
总结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颁布15年来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如何搞好普通高校业余排球训练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球运动是最受人们所喜爱的球类项目之一。它具有很强的群众性,便于开展。在高校业余体育训练中,业余排球训练工作占有重要的地位。搞好高校业余排球训练工作,能培养体育骨干,以点带面,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活跃校园体育气氛,提高排球运动的技术水平;并且在完成高校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学习,以及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确立高师体育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体育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以往的改革大都是对学校体育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某个环节进行改革。由于缺乏明确的整体改革目标,又缺乏具体的分类指导,致使一些改革不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重复性,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浪费。根据系统优化原理,要对高师体育进行改革,必须首先确立高师体育目标;以此来指导和规范高师体育系统的一切改革,走系统整体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以及单个目标的两元价值。并深入分析了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历史上先后出现.如今皆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3种典型目标:1)体育教学的传授“三基”教学目标;2)促进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目标;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个性发展,健全心理,促进人的社会化目标。并就其中的显性及隐性价值作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1月20日.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在北京成立,自分会成立以来,本着提高中国中学生田径运动技术水平和为全体会自学校服务的宗旨,在教育部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的直接领导和各会员学校的太力支持、积极体助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成功地举办了两次全国中学生“学校杯”田径锦标赛,  相似文献   

15.
为国家教育计,为民族利益计,调整我国高校的教育目标,改变旧的教育观和体育观,是当务之急。因此,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我国高校体育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全面实现体育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学校体育工作规定指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近几年来,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受到各级教育、体育部门及学校的重视,发展迅速,各种课余体育训练形式的出现,逐步形成了以教委系统为主体的三级课余训练体系,成为培养体育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然而由于课余训练体系起步慢管理水平仍较低,特别对各级各类学校课余训练水平和质量的评估体系仍未建立,不少评价以主观或简单的效果评价,影响不少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积极性。为了更  相似文献   

17.
关于职高体育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职教事业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作为其重要方面的职业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在某些方面还落后于形势的发展,比如教材没有系统的体系,教学的组织缺少自己的特点等。学校教育目标决定了学科教学目标,也决定了教材的选用。而目前各类职校的体育教学基本沿用普通中学模式,教材基本选用普通中学的高中体育教材,这就必然不适应职教体育的特点和发展,不适应职校对各类人材的培养,所以,我们认为职校的体育教学整体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重点对职高(职专)的学校体育教学整体…  相似文献   

18.
再论开展大学竞技体育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学开展竞技体育的认识已经突破了原有的框架,认为大学开展竞技体育对学校和社会有重要意义:(1)有助于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2)能积极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3)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声誉;(4)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5)能为社会行各业培养复合型的人才;(6)能为学校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山东工业大学制定了高水平动动队综合管理条例,对运动员入校后的体育运动水平实行学分制管理,与学校文化课学分制并轨;确定运动技术和专项身体素质为运动员运动水平的考试课,每门课9学分。为此,制定了球类、田径、游泳等各项目运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果的考试内容及考试标准。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各层面目标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校体育学科中各层次的主目标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讨论。结果认为:现有的学校体育学科理论体系中各概念层次的目标表述不清,且相互混淆;从新课程中的“运动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运动技能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分离出“运动技能”目标,并以此目标对各层次目标进行了串联,构建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学校体育各层次主目标的衔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