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一在中国人的各种思想观念中,“阴”与“阳”可算作是最占老、最基本的形态。它包罗万象,根深蒂固,深刻地影响着华夏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那么,何为阴阳?阴阳原初的涵义是指太阳光的向背,向日的一面称“阳”,背回的一面为“阴”。《说文》~书是这样解释的:“阳,高明也”,“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后来,阴阳一词又引申解释为气候的寒暖。随着人类认识事物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阴阳作为一对重要的哲学概念,被用来广泛涵盖、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互相对立消长、矛盾而又统一着的动态平衡势力及其关系,形成了诸如日…  相似文献   

2.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些句子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其中“阴”“阳”却总不能完整地加以解释,于是就看注释或从工具书中找答案:“阴”“阳”是一个相对概念。《辞海》中解释为:“阳”与“阴”相对。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以阴阳指自然界两种对立的物质势力,并以此来说明自然现象的变化……《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即是如此,还是有可能不甚理解,如果我们用地理知…  相似文献   

3.
“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贯穿整个内丹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本是指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和方面,亦可指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抽象为两类不同且相关的属性。中医阴阳学说是一个哲学抽象性更高、辩证思维更强及重视研究阴阳平衡和阴阳互根转变的内在根据和规律的医学方法论,其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一套完整的医学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阴阳观念是中国先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懈地观察、体验和思考而逐步形成的,太阳神崇拜、生殖崇拜和巫术筮占活动是阴阳观念诞生的三个基本来源。探讨阴阳观念的起源,有助于深入研究阴阳学说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阴阳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易经》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大渊源较早地提出了阴阳观念,儒道两家从《易经》中分别吸收了自己的营养;儒家主要发挥其阳的方面,道家主要发挥其阴的方面。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阴阳不但有助于对阴阳及其关系的新认识,也有助于理解儒道两大文化之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阴与阳把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相反相成的关系贯穿于自然等一切事物之中,是人体生理病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源头与规律。谁掌握了阴阳的转化规律,谁就能适应自然规律的变化,谁就掌握了养生的密码。万物皆可用阴阳计诠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正由于阴阳有无处不在和对立统一,既变化而又有规律的特点,所以,我们对一切事物的变化都可以用阴阳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可用阴阳诠释,疾病诊治可用阴阳去指导,养生的方法更可以用阴阳去剖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周易》阴阳论是形成地名阴阳法则的理论根源。中国古代地名命名,多遵循《周易》所谓宇宙万物皆合于阴阳又分于阴阳的二元法则,根据各地所处位置、方向和地势等条件的不同,或直接贯以阴阳法则,或间接贯以阴阳法则,从而出现大批带“阴”字或“阳”字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分布与古代文化中心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人体内,血为阴,气为阳。在自然中,夜为阴,昼为阳;静为阴,动为阳。想要气血平衡,就要昼夜规律,动静有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宅”这一生活类型的出现,给人体带来了各种因为阴阳不平衡引发的疾病。人体阴阳平衡,则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容颜发光;若是身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早衰、失眠、内分泌失调,甚至导致脏腑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阴""阳"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其本义,“阳”为山南水北之谓,“阴”为水南山北之谓也。这种解释表明古人注意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阴”和“阳”由其本义,各产生了较多的引中义,这些意义几乎都能对举。“阴”“阳”组合而成双音词:“阴阳”也有较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与现代科学中的物质运动状态是对应的,是物质运动状态或构成成份相对于自组织系统最佳有序状态正负偏离的哲学抽象,偏快或构成成份增加属阳,反之属阴,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和几十年来的中医证实质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给出了有力的证明,通过“阴阳与物质运动状态”的对应及相应“稳定平衡态”概念的建立,可以在东方与西方的思维式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阴阳观念的发生、内涵和思维方式的分析,认为八卦中的阴阳概念是中国哲学的逻辑起点,阴阳八卦不是巫筮而是一种独特的符号形式的哲学,卦占是哲理化的巫术。在文字没有形成的时代,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用阴阳八卦图式“象”“赜”,曲折地表达他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创立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个哲学世界观,并以此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文《登泰山记》首句云:“泰山之阳,■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各种选本对“阴、阳”的解释都是:山的南面水(河流)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叫阴。一般的字、词典和辞书甚至把山北水南、山南水北误当作“阴阳”的本义,至于为什么山南为阳、水南反为阴,山北为阴、水北反为阳,更未作详尽解释。”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术语。古人认为宇宙和万事万物中都包含着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即阴和阳。如自然界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又如人际伦理上君  相似文献   

13.
本列举大量古书中的例,进一步证实了清代学提出的“阴阳对转”现象,即在古书中韵腹相同而韵尾不同的阴、阳、入之声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具有对称的特点,尤其是动物,一般都可从中轴线上把它分成对等的两半.中国古代的阴阳之说几乎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对立性: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单效为阳;双数为阴;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从某一已知孤立事物上从对称性的特点去思考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思维方式就叫对立思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从描述自由电子运动的方程中,得出了正负对称的两个能量解,一个能量解对应着负电子,那么另一个能量解对应着什么呢?人们知道电荷正负的对称性,狄拉克从对立思维中提出了存在正电子的电解。他的观点后来被科学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5.
论"阴阳两仪"思想范式的美学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方文化和美学观念中,“阴阳两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范畴和文化命题。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哲学,而且也反映了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美学思想范式。其美学意涵主要有四:一是“耦两”美观念,即强调在相反相对的两种矛盾因素之间思考美、创造美;二是“中和”美意识,即讲究在两两相对的矛盾因素之间实现均衡持中、不偏不倚的和谐之美。其核心范畴是“中”。三是“刚柔”美理想,既讲究阳刚与阴柔这两种审美理想之间的相成相济,又有偏重阴柔之美的趋向。四是“虚实”美境界,在阴与虚、阳与实的对应中,既强调虚与实之间的互用相生,又讲究以虚为体、以实为用,从而推动“意境”美学理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周易》形式结构的剖析,梳理并阐释了《周易》思维的方法论体系。认为这一体系以阴阳矛盾为基点,用普遍联系、运动不居的观点概括事物,通过“时”、“位”、“乘”、“承”、“比”、“应”等观卦方法来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规律,形成比较严整、成熟的方法论系统,并以此影响与塑造了华夏文化的传统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春秋繁露>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论述应该是自春秋战国以来最为系统、最为详尽的.通过宇宙观、世界观的建构,通过对阴、阳,五行及其与天、人关系的充分论证,董仲舒第一次把阴阳五行予以了哲学的提升.阴、阳之转移,有互不相同的基本轨迹.因此,阴、阳之位次也不相同.通常状态下,阴与阳不可能同时在一个时空点上俱在、并出.所以,阴阳不得俱出.阴阳之间,阴是阳之助,阳是岁之主.阳绝对尊于、高于,优越于阴.天道总以阴为权、以阳为经,并显经而隐权、先经而后权.但阴阳之间存在着一种"合别""中和"的关系.阴阳只有在中之居处才具有属于自己的开始和终结."中"是天下万物的真正归宿, "和"是天地世界所生所成的真实本然.  相似文献   

18.
“顺乎天而应乎人”,推崇天人合一的养生智慧;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指出阴阳平衡,健康一生……这些都是《易经》告诉我们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从古代“阴阳”观念入手,阐述“阴阳”观念的历史渊源,与中国古典哲学、古典美学、文学批评等观念的关系,旨在说明古代“阴阳”观念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中的阴阳之道天水市第二师范学校薛世昌,程天启阴阳之道者,宇宙之大道也,它源于《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世界人生的一个最深刻最本质的认识。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第一次明确地表述了这一对世界人生的规律性认识,他说:“一阴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