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台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的兴趣。而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最初的阅读活动只能是朗读,学生只有读出声音,才能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就阻碍了思维,学生就难于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几千年来人们在阅读实践中总结的真理。目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是文章情景形象化再现的完善过程。它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利于理解精彩语句,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它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从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得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所以,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都要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朗渎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倡导“自然的朗读”。这告诉我们,学生要真正读懂义章,朗渎时所表达出的感情就要符合文章的主旨,这其实是对朗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强化朗凑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把朗读教学、语感和情感培养落到实处,使学生在朗读中培养情感、积累知识、加深领悟。我认为,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阅读”将伴随人的一生。培养阅读能力应从培养朗读能力做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这就更突出了朗读的理解和感悟功能。朗读成为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有效的方法之一。朗读是少年儿童增强语感、领会文义的最好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符号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化无声语言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它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它让学生认知文字、感知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发展语感。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在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读出思考,读出情趣,获得真知。  相似文献   

8.
包礼胜 《考试周刊》2013,(25):39-40
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现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进行多形式的朗读技能训练,以及对学生朗读进行精心指导,从而达到优化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叶利萍 《辅导员》2009,(3):43-43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还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朗读也是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生动地显现。因此,了解朗读训练的必要性、掌握朗读训练的方法是重中之重,对此,在实践训练中,我们要多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11.
一、强调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反复地向学生讲清朗读训练的意义,使他们知道大纲中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所谓“最经常”,即是指每个年级的每一课都要进行读的训练。所谓“最重要”,即是指在听说读写几项训练中,读的训练是最基本的。从而引起师生从思想上、行动上对朗读训练的足够的重视。 二、认识朗读训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教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存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获得真知。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兴趣、读出情趣和品出乐趣呢?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所以,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都要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梦鹏 《课外阅读》2011,(11):119-119
如果说语文是一首诗,那么,朗读就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个显示器,是一面镜子。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借朗读教学之光,育语文素养之果。  相似文献   

15.
季洪雪 《现代教育》2014,(6):111-111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教学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在朗读时,都是“有口无心”“有声无情”的单调朗读,未能真正享受到朗读带来的快乐.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认为在朗读训练中,要从营造朗读的氛围、指导朗读的技巧、丰富朗读的形式、优化朗读的评价以及强化朗读的理解等五个方面,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并爱上朗读.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吉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文章中的情感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读文章就要把文章的神读出来,以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的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文章中的情感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读文章就要把文章的神读出来,以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的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