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春 《档案天地》2007,(5):20-21
从1946年被秘密押解台湾到1956年,张学良在井上温泉被囚禁了整整10年,这期间,张学良除了记日记,或有个别朋友来访偶尔写些诗外,大部分时间是在读书,对于往事、家事,只留在记忆中,他不愿意去回忆……  相似文献   

2.
李树远 《湖南档案》2002,(11):26-27
l930年5月的一天,邓斌(邓小平在百色起义时的化名)奉中央的指示,去百色地区组织红七军。他装扮成商人模样从南宁出发,日夜兼程。不料腿摔伤了,一跌一跌地向西慢慢走着。幸好组织派来了一个交通员,跑来对上暗号后,马上扶着他躲进一个又窄又小的瓦窑。邓斌追问为啥进窑不赶路,交通员才咬着他的耳朵说:“我们党内出了叛徒,说出你邓斌要去百色,白匪已从南宁出发,沿着隆安、平果、田东、田阳一路追来,并且布置了各县各乡到处都挂着你的画像,民团日夜站岗巡查。怕你出事,组织上通知你最好夜晚行动,还让我暗中保护和帮助你。”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和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不但形成了大量的文字、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档案,而且还曾亲自领导和分管过党和军队的档案工作,为我们党和军队早期档案工作的建立和珍贵档案的保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他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和理论,指导和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总理曾经高度评价张学良,称他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作为一代风云人物,张学良的个人经历及其档案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吊桥彼岸,是张学良的幽禁处;此岸,是三毛的“梦之屋”。在三毛眼中,清泉是世界上“最可爱,也是最哀伤”的一处风景。  相似文献   

6.
王俭利 《大观周刊》2011,(9):123-123,120
本文通过写西安事变中张学良陪蒋回南京一事,我认为张学良将军此举有些过于鲁莽他个人的安危是小,东北军和西北抗日大局得失是大,不能自己不顾后果轻易送蒋,即便送蒋也必须有条件札我认为张学良将军此举有些过于鲁莽;不应该送蒋,以历史为依据,分析张学良不该送的原因;另外,从中可见蒋介石的为人阴险的一面,阐述个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一举粉碎。第二天,在西山叶剑英住处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当华国锋宣布粉碎“四人帮”消息后,陈永贵第一个站起来鼓掌。接下来面对邓小平的复出问题,陈永贵坚决主张让邓小平早日复出。  相似文献   

8.
兰子 《湖南档案》2009,(3):37-38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却幽禁了张学良,时间长达半个世纪,辗转幽禁之地达13处,湖南沅陵凤凰山便是幽禁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送蒋回南京后不久即被幽禁,那么在事件中作为受害方的蒋介石及宋氏兄妹,在将张扣留后又将与张如何相处,他们的关系到底又怎样呢?美国斯坦福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分别收藏的宋子文档案与张学良与赵一荻文件为我们揭示了这些疑惑。  相似文献   

10.
刘多荃,字芳波,东北凤城人。保定军校毕业后,到张作霖的奉军任职。1925年任张学良卫队副队长。由于刘多荃忠实可靠、有勇有谋.张学良卫队扩编成卫队旅后.刘多荃任卫队旅第一团团长。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中,一些地方往往是先有红军出版的报刊,大造革命舆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然后才有地方党的报刊出版。因此,中国红军出版的报刊,是中国现代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吉路 《北京档案》2009,(2):53-53
2008年12月12日即西安事变72周年之际,岛内正式对外开放西安事变的组织者、爱国将领张学良在新竹的故居.据台湾媒体报道,该故居是在深山里,主建筑物为桧木修建,室内面积54坪(1坪约合3.3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陶涵 《出版参考》2008,(5):21-22
打击之后的“和平攻势”1926年.邓小平与蒋经国同在苏联中山大学求学。那时,邓小平是蒋经国所在共青团小组的组长。  相似文献   

14.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不与杨虎城和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商议,擅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回南京,临行前他交给杨虎城一个手谕: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以突遽的兵谏形式发生的.因此,张、杨两将军于事前是在绝密情况下进行缜密部署的.张学良授命王玉瓒临潼扣押蒋介石,就是在其公馆单独面授机宜的.此事则鲜见于报端,了解王玉瓒其人者就更不多见了.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已经过去了7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史学界曾有许多猜测和谜团,其无法廓清的争论焦点是:张学良发动事变究竟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还是有过艰难曲折的思想准备过程?中共在事变发生之前是否得到张学良的"通风报信"?  相似文献   

17.
<正>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致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天,张学良即电告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变和平解决。22日,宋子文、宋美龄也从南京到达西安,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在蒋介石承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是一位长寿的将军,享年101岁。他一生历尽磨难,充满坎坷,丧失自由长达54年。若是一般人,早就抑郁而终了,而他却健康地活过来了,成了人间罕见的百岁寿星。张将军长寿的涵义,不仅仅是他个人在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2月12日晚,古城兰州一阵激烈的枪声响过,东北军五十一军迅速解除了驻兰国民党中央军武装,并扣押了部分国民党中央驻兰要员,这就是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兰州事变"。"兰州事变"是"西安事变"的延续和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指挥者是东北五十一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两"事变"和平落幕不久,张学良和杨虎城先后被囚,杨虎城还几乎全家遇难,  相似文献   

20.
李克农写剧本《你走错了路》被俘团长高福源幡然醒悟 1935年冬,李克农随长征北上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正是全国形势非常严峻时刻,中共中央在陕北多次研究全国的政治形势.提出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