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广播音乐的文化建构冯明洋“当代广播传播和音乐发展”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登一、关于文化特性的认识广播音乐是文化的一种有声载体,具有大众传媒的特性。广播与音乐结合.是随着现代广播科技发展起来的。现代广播的文化视野,主要关注社会新闻、经济信息、商业广告、音...  相似文献   

2.
徐明鸣 《视听纵横》2002,(4):106-107
近年来互联网方兴未艾,传统媒体纷纷与网络“联姻”,国内各级广播电台也陆续涉足网络,欲借网络之翼与报纸、电视等强势媒体站在多媒体传播的同一起跑线上。1999年初宁波电台尝试传统广播与新兴网络的结合,开通了《音乐之声》节目的网上广播,使宁波电台的节目第一次超越时空的局限。2001年5月,宁波电台为延伸广播宣传,拓展广播发展空间,正式建立综合网站“宁波广播在线”。一年来,网站实现了全台3套节目的实时广播  相似文献   

3.
音乐广播的整合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眼下的音乐广播正经受着来自广播市场的巨大压力。无论是节目还是创收都受到严峻的挑战。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本文拟结合“(全国)卫星音乐广播协作网”的实践,就音乐广播的整台和发展做些许检视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1997与广东广播李东江泽民总书记到广东考察时,肯定了广东对港澳政权顺利回归和保持长期繁荣方面具有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作用。《南方日报》(1994.7.4)1997年7月1日,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将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李强 《视听界》2000,(5):54-54,53
21世纪即将到来,在中国诞生不到10年的音乐广播该如何发展,值得从业人员思考。1.定位更加明确。我国的音乐电台起步较晚,可供借鉴和学习的既有经验不多,目前广大“音乐广播人”的  相似文献   

6.
“声音”无疑是广播最大的魅力与优势。声音包括“主持人(播音员)声音、同期声、音响、音乐”等,广播发展的历史曲线证明,音乐一直是广播节目的重要表现元素。“音乐”正是发挥广播优势的一种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7.
陈敏 《新闻世界》2009,(9):71-72
由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电台合办的“南都视点·直播广东”栏目于2009年6月22日正式开播,这种新的时评节目形态将报纸与广播的联姻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本文认为,在调动报纸全部资源、借助报纸迅速扩大广播栏目的知名度、吸纳多种声音元素等方面,“南都视点·直播广东”都实现了报纸与广播时评联姻形态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8.
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广东广播与广东流行乐坛关系初探陈小奇广东本地原创流行歌曲通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近年大规模走向全国,形成一股强烈的岭南冲击波,并使广东当之无愧地成为与北京并列的南北两大创作基地之一。广东流行乐坛的成功,有多种因素,而广东广播业...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广播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历程中,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创造的“珠江模式”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为纪念广东人民广播创建50周年,广东电台编辑出版了《横空出世———广播“珠江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该书集中了我国广播界专家、学者和第一线的广播工作者对“珠江模式”的研究成果,也记录了一代代广播人奋斗的足迹。该书共分12章:广播“珠江模式”概述;“珠江模式”的意义及其历史地位;以新闻为骨架;主持人与“大板块”;直播在振兴广播中的作用;电话与听众参与;节目特色;系列台建设满足多方面需要;对外交流合作开新…  相似文献   

10.
钱笑 《新闻知识》2005,(11):94-95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电视普及的冲击,广播媒介曾一度走入低谷。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1983年的第十一次广播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自己走路”的方针和“四级办广播”的发展战略,1986年的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拉开了我国广播改革的序幕,出现了广播发展中的“直播热”、“主持人热”、“板块热”、“热线电话热”等新气象,  相似文献   

11.
吴国跃 《中国广播》2007,(12):40-42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在“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端论坛”上演讲时,针对“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以及当前许多广播人看不清广播自身特点,毫无方向地与报纸、电视、新媒体竞争的状况,提出了广播“回归”概念。其中心思想就是:广播媒体首先要做自己该做的事、善做的事、能做的事,然后再谈更高层次的开拓和创新。尤其是在节目内容的“回归”上,应该做好三个基本种类的节目:一是做好新闻,二是讲好故事,三是放好音乐。  相似文献   

12.
叶帆 《中国广播》2011,(9):57-58
广播的收听与使用方式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从半导体、随身听、MP3到“网络广播”和“应用程序(如音乐生物钟)”,从汽车广播的车内移动收听,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随意移动收听,“听广播”已日趋发展演变为“用广播”。听众对广播音乐的消费需求已逐渐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3.
经过2003年“广播发展年”、2004年“产业发展年”的助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的一系列探索,中国广播正在步入良性发展的历史阶段。为了巩固和扩大广播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的成果,今年7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办了“中国广播改革与节目创新研讨会”,来自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台的80多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代表就新的历史时期广播理念的提升,管理的创新,频率的经营,品牌栏目的创优,构建联合发展的平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交流,共同探寻新时期、新挑战下广播改革与创新的新思路。此次研讨会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一次高层研讨会。与会代表在交流中传达的思想理念和创新经验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本期“特别策划”将他们的发言整理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广东省广播电视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协办,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端论坛”在广东广播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广播改革20年”。在论坛上演讲的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著名学者,也有来自全国各地业界的领导。会议回顾了从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以来,中国广播改革2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分析了“珠江模式”的核心价值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广播在新时期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广东广播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江英,陈永光,余碧君(一)广播新闻改革,一直是广播界自身发展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十五年的探索实践,广东电台走出了一条有岭南特色的广播新闻的路子,在省内外众多的新闻媒介中独树一帜,成为广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总汇和舆论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6.
黎佳 《中国广播》2006,(2):69-72
本文试从受众、节目、市场三方面通过比较北京电台音乐广播与中央电台音乐之声这两个国内代表性音乐广播的定位,结合广播发展史、传播学理论及调查统计资料来分析二者突破同质化、寻求个性化发展的思路,从而对我国音乐广播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数字广播已经历了约20年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立项研究数字音频广播(DAB);“九五”期间。建成珠三角DAB先导网和京津塘DAB先导网;1999年,珠三角DAB先导网与欧共体合作,开展数字多媒体广播(DMB)试验,此后出现了广东粤广数字广播公司和北市阮龙数字广播公司两个专门的数字广播运营实体。现在,数字广播终于进入了实施阶段。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河南等地的电台、电视台正在筹划建立“中国数字音频/多媒体产业联盟”,其目的是为了就标准、前端设备、发射、接收、节目制作、经营模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确保我国数字广播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广播的总体发展还是十分缓慢和艰难的,这既有技术的问题也有观念的问题。本文就从数字广播的概念、运营模式、经营理念、节目制作等方面阐述我国数字广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电脑、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加之广播节目的纷纷上网,使得传统广播媒体的受众覆盖面扩大、层次拓宽,因此,这样一个受众群体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本只能收听到广播的人群,而是面向更广大的网上人群,这个人群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巨大的受众层面使得受众的耳朵变得“立体化”、“多声道”,因此要求我们的广播音乐是“全信息”与“多功能”的。广播音乐作为广播文艺中的一大门类,需要用三只耳朵听音乐,广播音乐编辑(主持人)也应用三只耳朵去做音乐节目,一只耳朵听流行音乐,一只耳朵听古典音乐,一只耳朵听现代音乐…  相似文献   

19.
城广 《新闻实践》2005,(4):62-63
本刊讯 4月5日下午,浙江广电集团举行“广播品牌建设经验交流会”。集团总编辑程蔚东在会上要求集团全体采编播人员立足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不断深化和推进广播品牌建设,更好形成广播媒体的传播优势,更好地为听众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20.
广苑随想     
陈青 《中国广播》2002,(10):52-53
随着科技的进步,广播改革的深入的发展,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手段也在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悄然变化着。面对这种嬗变,笔者有所感悟,现就新闻节目的“播”与“说”、直播与录播、听音乐与“看音乐”等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