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献征》是清代山西地区的人物传记集。“献”“征”二字同时出现,见《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这句话是说:夏、殷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朱熹《论语集注》:征,证也。献,贤也。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解经     
改变古人书的原义而为自己的思想服务,谓之“六经注我”。然而,“六经注我”的极致,就会显得过分的任意。在这方面恐怕没有人能超得过康有为,如他为了说明“古”字的种种不好处,便采取了一种触类旁通的原则:“于文从古,皆非佳义。从草则苦,从木则枯,从草木则……从文则故,从口则固……从牛则牯,从疒口则痼,从水口则涸。且从人则估,估字非上流也。  相似文献   

3.
[原文] 荆宣王同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相似文献   

4.
名人论读书     
读书患不多 ,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 ,既学患不行。处若忘 ,行若遗 ,俨乎其若思 ,茫乎其若迷。——韩 愈卑意欲少年为学者 ,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故愿学者 ,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 ,且只以此意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 ,求事迹故实 ,典章文物之类 ,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 ,而他日学成 ,八面受敌 ,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苏 轼  其向之不切 ,则其听之不专 ;其思之不深 ,则其取之不同。不专不固 ,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王安石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  相似文献   

5.
一昌黎论文曰:“惟其是尔。”余谓“是”字注脚有二:曰正,曰真。昌黎以“是”、“异”二字论文,然二者仍须合一。若不异之是,则庸而已;不是之异,则妄而已。昌黎尚陈言务去。所谓陈言者,非必剿袭古人之说以为已有也,只识见议论落于凡近,未能高出一头,深入一境,自“结撰至思”者观之,皆陈言也。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报纸杂志上,常见“们”字用法不当的现象。例一:“白云区检察院和广州民航公安处、监察处的干警们,协同作战……”例二:“她的心愿和所有中国留学生们的心愿是共同的:这就是要让中国运动员们休息好,吃得好,在运动场上创出好成绩,为祖国争光!”例三:“……四是青年人们思想已解放,过  相似文献   

7.
新书预告,大概是出版社发出的关于图书的第一个信息。虽然只有寥寥二三百字,在目前情况下,却是图书征订工作的唯一依据,对图书的印数有着直接影响。怎样写好新书预告,自然就成了编辑必须研究的一项课题。写新书预告,首先应该以海明威为师,而不能学茹太素。海明威是要求自己写得简洁,用他自己的话说,用的是“电报体”。茹太素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是朱元璋手下的刑部主事,一次上了份万言书,五百字就可说清楚的事,竞用了一万七千多字,看得朱元璋大为恼火,命人把他打了一顿。这当然有点“量刑不当”,但由此亦可见出缠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反元初期,曾受挫折,心灰意冷,借酒消愁,刘伯温与朱元璋饮酒对句,激励他东山再起。朱元璋随口说出: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刘伯温立即对道:国乱民怨,王不出头谁作主。 这是拆字联。“水”加点成“冰”字(古时“冰”字偏旁是一点),“王”出头成“主”字。上下联对仗工整,用字巧妙。 又,二人下棋,杀得难解难分。刘伯温故意失一子,朱元璋胜,乘兴吟出一句: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  相似文献   

9.
字与字搭配不当,是容易出错的:如,“亟”字和“急”字,由于搭配不当所引起的差错较为典型。因为它的隐蔽性强,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它最典型的搭配不当两例差错是“亟需”和“急须”,而正确的搭配应该是“亟须”和“急需”。同时,“亟待”和“急促”这两例正确的搭配,有时也因交叉搭配错误而引起差错。“滴”和“嘀”这两个字,在日常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11.
艳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杜预曰:“色美曰艳。”孔颖达曰:“美者,言其形貌美;艳者,言其颜色好。”①竹添光鸿曰:“凡女子称美者言颜色,则艳者其光也。美之尤者, 必有光气动人。”②按:《方言》卷二:“艳,美也……宋、卫、晋、郑之间曰艳……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美状为窕,美色为艳。”以“色美”释“艳”,不为无据,然与“美”字并列,终嫌意义重复。“艳”当指身材高大。《说文》:“(?),好而长也。从(?),(?),大也。盇声。《春秋传》曰:‘美而  相似文献   

12.
读《出版工作》1988年第11期《录“像”还是录“象”》一文,作者亦均同志认为应该作“录象”而不应该作“录像”,对此我有不同意见。按“象”、“像”二字在某些意义上本来相通。亦均同志文中引《说文解字注》也说:“按:古书多假象为像”;又说:“似古有象无像,然像字未制之前,想像之义已起,故《周易》用象为想像之义。”而亦均同志下文却据《现代汉语辞典》中“想象”一词的释义,推论出由“想象”派生出来的表示形状、样子意思的“图象、印象、形象、影  相似文献   

13.
《隋书》卷七十五《刘炫传》载:(牛)弘尝从容问炫曰:“案《周礼》土多而府史少,今令史百倍于前,判官减则不济,其故何也?”炫对曰:“古人委任责成,岁终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繁悉,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今之文簿,恒虑复治,锻炼若其不密,万里追征百年旧案。故谚云:‘老吏抱案死’。古今不同,若此之相悬也,事繁政弊,职此之由。”弘又问:“魏、齐之时,令史从容而已,今则不遑守舍,其事何由?”炫对曰:“齐氏立州数十,三府行台,递相统领,文书行下,不过十条。今州三百,其繁一也;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目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其繁二也。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其可得乎?”弘甚善其言而不能用。  相似文献   

14.
戴、带二字读音相同,但字形字义悬殊,有时容易混淆。“戴”的初文为“異”。在甲骨文中,“異”为“人头上戴物,两手奉之之形”。“異”演化为“戴”,只是加了一个声符。“戴”的范围后来显然并不限于头,如耳上可以戴环,颈上可以戴链,胸前可以戴花,手上可以戴表……凡加于上皆曰戴。不过,“戴”的本义毕竟是加之于头,因而又引申出尊奉、崇敬等义,如爱戴、拥戴、感戴。 带,《说文》的解释是:“绅也”。这是古代士大夫束衣的腰带,故其字“像系佩之形”。这种腰带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绅士”一词便是由此而来的。因带上常佩以饰物,故又可解作佩、挂。由带的形状、功用,后来还引申出携挈、引领等义。 作为单音词,戴、带还是容易区分的。如“戴帽”不能写作“带帽”,“戴花”不能写作“带花”,“带电”不能写作“戴电”,“带兵”不能写作“戴兵”。  相似文献   

15.
将天理解为意志之天的哲学家以董仲舒为主要代表。他断言天是宇宙方物的创造者:“天执其道为万物主”,“万物非天不生”。至于天人关系则是“人副天数”、“人之为人本于天”。他创立的“天人感应论”就在于要论证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能主宰万物和人,而天人亦能相通并相互感应。积极意义:以神权限制君权;还具有人本主义的萌芽:人最为天下贵也。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是故其为欢不怜而怜,其为悲不慑慑,万方百变,逍遥而无所定,吾独慷慨遗物而与道同出,是故有以自得之也,乔木之下,空穴之中,是以适性,无以自得。世.虽以天下为字.万民为臣妾.不是以养生也.能臣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公安部动员近日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为期7个月的严打整治行动,旨在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电信诈骗犯罪、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两抢一盗”犯罪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公安部门还要求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强化大社会面巡逻防控措施。目的则是为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17.
卷六《秦始皇本纪》:“攻魏垣、蒲阳。”《正义》:“垣,作‘(?)’。(?)音袁。括地志云:‘故垣城,汉县治,本魏王垣也,在绛州垣县西北二十里。……’”(228/2,此为中华书局1982年版页数行数,下同)吉案:黄本、凌本、殿本同,彭本上“(?)”字作“垣”,无下“(?)”字。张文虎《札记》:“案此宋人讳‘桓’,因并及‘垣’而缺笔,非《正义》有异文也。王、柯、凌所据宋本皆如此,仍其旧以见当时坊刻之谬。”张文虎言“(?)”乃“垣”之避讳字,不误。北宋钦宗名赵桓,据《淳熙重修文书式》,“垣”字亦在避讳之列(参陈垣《史讳举例》,页11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故今所见百衲本《史记》所影印之南宋黄善夫本于“垣”字多有避讳  相似文献   

18.
“豆腐块”者,短新闻之戏称。出自作者之口,每属谦辞;出自读者之口,则多含贬义。故短风久倡而未盛,长风屡刹而不止,其源盖出于对“豆腐块”之谬见。子曰:“必也正名乎?”为“豆腐块”正名,此其时矣。豆腐块之为物也,营养丰富,物美价廉,乃大众之美食。然制作豆腐洵非易事:一曰求细,重在去杂;二曰求新,贵在鲜嫩;三曰求精,妙在特色。三美俱备,方称上品。故工其事者纵穷毕生之力,未必尽臻佳境。新闻亦然。所谓短新闻乃“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说,不亦惑乎! 纵观中外新闻名篇,能传诵一时,历久弥新者,  相似文献   

19.
林明深同志于一报上所撰《在美国的杨贵妃》中有:“历代人的审美要求不尽相同。在我国,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古有‘秦王好细腰’的说法,在秦汉时期,以苗条、清秀为美……”秦汉两朝是否“以苗条、清秀为美”且不去说它,而“秦王好细腰”却是大有问题的。据墨子《兼爱·中》说;“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意思是说,从前楚灵王喜欢臣子生得腰细身瘦,所以他的臣子每天只吃一顿饭,屏住气息,然后束紧腰带,弄得扶着墙壁才能走动。到了一年,满  相似文献   

20.
“……夫爱其乡矣,乡何由而保?告之曰:必爱尔国以保尔乡。则爱其乡者必爱其国;爱其国者始于爱其乡……使国人而人人怀一乡土志也,展册一读,乡土宛然在目,虽重洋万里之外,吾知其怆然泪下,念其祖国,媚外之心决不复存。则乡土志之研究也易而收功也……”谁能料想,这流畅的文言散文出自于白话文大师老舍先生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