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话总龟》是现存宋人编辑的三大诗话总集之一,“摭拾旧文,多资考证”,是研究中国古代诗史和文艺批评史极具价值的参考文献。该书南宋曾有刻本,久佚。传世最早刻本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月窗道人刊本,但写刻草率,讹舛、脱漏之处甚多,未为善本。今于《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中,见卷八O三至卷八O六“诗”字韵内辑有该书部分内容,与今本对勘,多有佚文,可补今本《诗话总龟》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刘斧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小说作者与编纂者,《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著述有《青琐高议》十八卷、《翰府名谈》二十五卷、《摭遗》二十卷,均题作刘斧撰。《青琐高议》今存二十七卷本,《翰府名谈》、《摭遗》早已亡佚,这些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散佚严重,很多作品被后世的类书及小说集收录,刘斧小说集的辑佚渐为学术界所注意,程毅中先生曾据《类说》、《诗话总龟》、《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岁时广记》辑录《青琐高议》佚文三十六则。在此  相似文献   

3.
《永乐大典》是明初编纂的著名类书,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朱棣认为“古今事物散于众书,不易检阅”,他打算把经、史、子、集各家之书,分类编辑,而且以音韵为序,以便于检索。于是,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命解缙主持,参与编纂的有一百四十七人,次年即成。但朱棣认为收辑“尚多未备”。  相似文献   

4.
关于全祖望与《永乐大典》辑佚,学人已有许多讨论。但全祖望开始辑佚的时间并不是雍正八年,也不是乾隆元年,而是雍正十三年。其辑佚书可考者并非仅十四种,而是五十八种。辑佚书也没有全部遗失,今日尚有原辑本存世。  相似文献   

5.
三礼馆为突破《三礼》文献阙如的困境,接受李绂建议,从《永乐大典》辑出大量佚书。这是第一次由国家力量组织并实施的辑录《永乐大典》佚书的实践,对四库馆的设立有直接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永乐大典》所录南宋《江州志》虽然有所残缺,但它所含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特别是其中《文籍》部分,具有独特的目录学价值,对于官府藏书的研究和地方文献的研究均有助益。  相似文献   

7.
解缙与《永乐大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才子廉臣解缙为官清正的生平事迹以及由他主持纂修的巨型类书《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基本内容和历史兴衰。  相似文献   

8.
刘冰 《出版史料》2004,(2):24-26
今年(2004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和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成员,在美国圣地亚哥市亚洲学会年会,及洛杉矶长青书局举办“中华古籍图书与文化展”。展示图书为介绍新中国五十五年来在古籍整理出版方面的成果。这次活动我特别感到有兴趣。因为我从事出版工作五十余年,其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9.
《永乐大典目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是明代编纂的大型类书,所收典籍多为宋元旧本。然大部分现在已经散逸。《连筠移丛书》中刊刻的《永乐大典目录》,提供了了解《大典》全貌的钥匙,我们得以窥见各卷的大致内容。但其刊刻经过学人皆语焉不详。文章查阅大量材料,发现了刊刻者杨尚文之墓志,以及抄录者张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永乐大典》编纂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之 《图书馆》2000,(5):69-71
论述了<永乐大典>的成书过程和编纂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收藏与著录、辑佚、影印、研究等四个方面阐述傅先生与《永乐大典》的关系,从而揭示先生为保存、保护与研究《永乐大典》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永乐大典》修复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是明代官方组织编修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它初名《文献大成》,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五年(1407年)完成。书成以后,明成祖朱棣,亲赐书名为《永乐大典》。  相似文献   

13.
冯金牛 《图书馆杂志》2003,22(2):80-80,68
我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纂修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共11095册,书中保存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古代典籍8000多种,是中化民族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整部《永乐大典》的数量十分巨大,纂修时只抄写了一份。至嘉靖年间(1522-1566),“好古礼文”的嘉靖皇帝下谕旨令馆臣抄录了一个副本。于是,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存在两个重要版本;永乐年  相似文献   

14.
南宋著名词人与思想家陈亮原有《龙川文集》四十卷、《外集》四卷,人元亡佚。至明成化年间汪海收拾断简残编,补辑而成《龙川文集》三十卷,流传至今。陈亮诗文多有亡佚,三十卷本《龙川文集》中也误收入伪篇。如卷十五中有《后杜应氏家谱序》一文,其中有"登宋咸淳中解榜,官至广东廉访司副"等语,显为元人  相似文献   

15.
正9月30日,《永乐大典》入藏国家图书馆仪式暨《永乐大典》特展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出席。国家图书馆收藏《永乐大典》历经百年,通过海外送还、政府拨交、藏家捐赠、员工访求等途径,入藏了222册《永乐大典》。此次新入藏的为"模"字韵的"湖"字一册。据介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后,2007年11月,古籍普查专家在上  相似文献   

16.
南宋洪迈所作《夷坚志》,共420卷,明代以来陆续散佚,今所存仅约原书之半。自上个世纪初开始,先后有人对该书进行辑补,其中张元济、何卓辑有二十七卷(见中华书局1981年版新校本《夷坚志》);康保成有《〈夷坚志〉辑佚九则》,载《文献》1986年第3期;李裕民有《〈夷坚志〉补遗三十则》,载《文献》1990年第4期;王秀惠《〈夷坚志〉佚文辑补》,载《汉学研究》第7卷第1期;李剑国辑有佚文22则和一些片言只语,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永乐大典》卷5770"沙、长沙府十九、诗文"有4800字出处不明的引文,研究者根据《舆地纪胜》与《永乐大典》这两部书的独特编纂体例,判定其即《舆地纪胜》今本所缺失的卷54"潭州"中有关长沙的诗与"四六"。这有助于《永乐大典》编纂的研究与《舆地纪胜》的辑佚,同时也纠正了《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中的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之新史料,以时间为序,甄录有关《永乐大典》副本下落的史料,并予以简略的分析,尝试对《大典》副本的流散史作更为详细而准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永乐大典》散聚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卷帙宏富,前所未有的大型类书。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命翰林学士解缙等编修一部类书。“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尔。”解缙等接受了这个使命,在第二年便纂集成书呈上,赐名《文献大成》。明成祖审阅后认为过于简略,复命太子少保姚广考等与解缙同监修,动员儒臣文士约3000人参加编校,永乐六年全书告成,共22877卷。外加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定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编成后藏于文渊阁,永乐十九年(1421)北京皇宫落成,文渊阁藏书大部分北迁,《永乐大典》亦被迁移,藏于文楼,嘉靖三十六年(1557)宫内大火,大典经抢救免于焚毁。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世宗朱厚(火总)恐孤本遭意外,选礼部儒士程  相似文献   

20.
《永乐大典》正本的流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升 《图书馆建设》2003,(1):107-110
本文对《永乐大典》正本在明代的流传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明其各个阶段收藏的地点及变化缘由,认为《大典》正本最有可能是亡于明末战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