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电视在美国已经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中国将数字电视作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目标,也大力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和普及.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数字电视推广模式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借鉴美国数字电视推广的成功经验,加快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珠 《视听纵横》2005,(2):99-101
我国从2003年开始推广数字电视。然而,在人们的一片叫好声和满心的期待当巾,数字电视推广工作却遭遇了出人意料的寒流。2004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数字发展年”.全国已有49个城市开始了数字电视试点,“按照年初的预计,全国数字电视用户到年底将达到1500万户.近5000万人口。然而截止去年11个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数字电视用户只有200万户,与3.6亿电视用户相比微不足道。”业界对数字电视的态度开始转变为怀疑与担忧.  相似文献   

3.
肖菡 《新闻世界》2008,(12):127-128
自2003年中国第一个数字电视内容集成平台开始建立以来,到2008年已有120多个频道投入使用。目前中国推广数字电视的浪潮正好为中国数字电视频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社会消费环境。但是每个频道的收入却仅仅只有100万元,去掉投入部分,利润寥寥无几。笔者认为,虽然中国数字电视目前需要解决传播过程的产业化,但更需解决的是数字电视如何扩大销售。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对中国数字电视营销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数字电视推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吉 《新闻界》2004,(5):79-80
2003年是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起步年。数字电视节目类型主要有现有模拟频道转成数字化播出的节目;中央平台下传的付费电视节目;各省自办的数字电视节目;境外落地的数字电视节目;NVOD准视频点播节目和部分信息资讯服务等。目前,由于对数字电视在概念上还存在分歧,加之国家技术标准颁布的滞后和地方市场壁垒制约,因而数字电视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在此,笔者拟从概念认识、技术标准、内容供应和运营模式等方面就数字电视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广电系统正采取措施,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节目内容不足.数字化标准推出迟缓.机顶盒定价过高等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市场需求疲软,数字电视运营商和平台商的犹豫不决等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究竟是在技术上还是市场上?是不是解决了上述问题,数字电视的推广就能一帆风顺呢?  相似文献   

6.
朱立 《新闻窗》2005,(4):70-70
南京广电网络公司对有线数字电视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一是将中央、江苏省、南京市的电视节目和部分省市卫视节目共60套纳入公共数字电视节目范畴,用户只要购买数字机顶盒,即可永久免费收看公共数字电视节目;二是适当降低数字电视收费门槛,采取多种措施推广普及数字机顶盒,包括借鉴其他城市整体转换的做法,采用预付服务费的形式,有条件的向全市用户赠送数字机顶盒,即用户每月预付12元即可获赠。  相似文献   

7.
无线数字电视是基于有线数字电视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电视接收方式,两者覆盖方式有很大区别。目前,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在我国的推广上处于初始阶段,覆盖范围有待扩大,并且存在接收不良等各类问题,这也导致无线数字电视的推广受到限制。基于此,本文在简要分析单频网原理及优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单频网SFN的组网模式,最后探讨了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单频网SFN接收不良的有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24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设备展览会(BIRTV2004)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开幕式上说:“整体转换是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次展会上第一次开辟了600平米的数字电视展区,大力宣传数字电视的不同推广模式,青岛、佛山、杭州等模式集体亮相。  相似文献   

9.
数字电视、互动电视与网络电视之异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齐心 《新闻界》2005,(1):46-46,45
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媒体上经常出现“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和“互动电视”等概念,但这些概念到底所指为何,多数人并不了然,甚至一些专业研究者的文章也常常将这几个概念混淆起来。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广数字电视,并将2004年定为“数字电视发展年”,因此,将这些概念梳理清晰并辨析三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廓清人们对它们的某些认识误区,对于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宣传和推广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媒体汇流下的数字电视产业内涵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鉴 《新闻界》2009,(1):140-141,144
本文就目前我国对"大传媒"推广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要加快我国数字电视发展,推动我国进入数字电视时代,就必须重新认知数字电视产业的内涵,并以此重新定位数字电视.  相似文献   

11.
杨凯 《新闻界》2008,(2):102-103
本文从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规制的必要性、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政府规制的现状以及有线数字电视规制的完善等三方面来分析政府在有线数字电视推广进程中的作用,旨在为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和推广,电视机将成为家庭多媒体的信息终端,是家庭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如何解决和保障数字电视信号入户的质量和安全,如何提高用户的服务质量,已是普及和推广数字电视的基础和重要前提,是运营商急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信息平台     
我国将在14年内停止播出模拟广播电视据出席上海中国信息港论坛的专家透露,我国可望在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在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根据有关的产业发展规划,到2005年,全国有1/4的电视台将发射和传输数字电视信号;到2010年,东部相对发达地区将普及数字电视,2015年以前推广至中西部。据介绍,我国正在加紧制订数字电视标准,并确定北京、上海、深圳为数字电视实验区。目前,三个城市的数字电视试验系统已经开通。(珍华)2O01年100名媒体工作者遇害国际记者协会称,2001年全球有100…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广电行业在付费频道和数字电视齐头并进的工作中,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一个弊端就是两者常常被混为一谈,发展付费频道往往淹没在推广数字电视的汪洋之中。使得付费频道无法在各地“模转数”的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成为数字电视形式上的附属产物被闲置着。如何让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付费频道在数字电视网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看到付费频道和数字电视这两者的共生关系,两者各自的服务方向决定了不同的责权利关系。这一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电行业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江虹  卓俏青 《现代传播》2008,(2):112-115
有线数字电视的收费(定价)模式直接关系到当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进程和产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有线数字电视的成本结构,讨论二部制定价模式的适用性及其优势,进而结合价格歧视理论,尝试探讨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设计多种价格套餐的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数字电视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作为我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首批试点区域中的直辖市城市,在落实电视数字化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本次数字电视转换中,笔者跟随天津市广电网络河东分公司进行了跟踪采访,并且发放了大量调查问卷,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做出阶段性总结, 以期对天津数字电视转换的继续推广实施产生指导、借鉴意义。以期对天津数字电视转换的继续推广实施产生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数字电视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在身处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俄罗斯数字电视的推广和其国家安全战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俄罗斯数字电视转化模式抛弃了原有的纯商业运营模式,转而成为一种国家政治组织、市场传媒组织共同合作的推广方式,具有很强的政治化管理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的特色。通过调整俄罗斯的数字电视转化政策,俄罗斯联邦政府的权利进一步扩大,俄罗斯传媒的国家资本控制力度进一步加强,俄罗斯战略防御体系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是2005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极力推广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加快这项工作的进程,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了[2008]1号文件,鼓励发展数字电视。但是由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是一项投入大、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的全新工作,真正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到目前全国的数字电视用户有4000万,  相似文献   

19.
有线数字电视是彻底改变传统电视概念的新的技术革命。它使我们从看电视过渡到用电视,目前,数字电视在概念上和国家技术标准没有一个统一,因而数字电视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在此,笔者拟从概念认识、技术标准、节目内容等方面就数字电视在抚顺市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一、抚顺有线网络数字电视现状1.数字电视用户。用户是目前数字电视产业链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提出: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乡镇广电站数字电视发展与管理为中心话题,主要探讨分析了乡镇广电站数字电视发展现状、乡镇广电站数字电视运行管理的要求、提高乡镇广电站数字电视管理水平的策略等问题.乡镇广电站数字电视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满足这些新要求,提高管理水平,今后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营造竞争氛围、重视宣传推广,并注重创新,构建新型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