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有这样一种转化规律,线线←→线面←→面面,从左到右常表现为判定定理的形式,可称为“升”,从右到左常表明为性质定理的形式,可称为“降”,不少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证明,均遵循着“升”与“降”的转化,有时还须两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进一步地深入,高考强化了对立体几何的"美化包装",呈现出"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局面.本文通过对"形形色色"的立体几何题进行分类解析,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们.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考情分析"形缺数时难入微",直观的空间几何体有时给人以错觉,借助空间向量精确描述其各种属性是数学研究的需要,也是解答立体几何试题的法宝.  相似文献   

3.
在立体几何解题中,一般利用线面平行和垂直及面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性质定理,将立几问题化归为平几问题,进而利用平面几何的有关性质,解决有关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之间所成角及相互位置关系的问题;在学习空间向量之后,利用向量知识在解决空间角的求解上,特别是解决垂直关系的问题上,恰有独到之处.下面就一道老题,探讨新旧知识在立体几何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直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其解题方法一般有两种以上,并且都能用空间向量求解.在空间元素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证明中,通常利用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垂直)的性质或判定定理,将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垂直)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5.
李卫丽 《考试周刊》2014,(21):53-54
<正>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理念,注重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取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新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有时更需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我谈谈对本节课的构思。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的第2课时,它是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基础上,介绍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  相似文献   

6.
白洪涛 《教育文汇》2014,(15):33-34
定理教学的引入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讲清定理提出的背景,挖掘教材纵横的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引入方式。直线和平面的垂直关系是直线和直线垂直关系的发展,即“线线垂直”关系,孕育着“线面垂直”关系。先通过演示展现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具体形象(存在性),使学生获得“线面垂直”的概念(定义),再引入实例。  相似文献   

7.
刘芬 《黑河教育》2011,(11):45-45
教学目标:⒈通过实际情境及探究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自己说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学生通过实验和类比,发现并归纳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定理的证明;⒋学生能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相似文献   

8.
正一、注重定理的直观引入定理教学的引入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讲清定理提出的背景,挖掘教材纵横的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引入方式。直线和平面的垂直关系是直线和直线垂直关系的发展,即"线线垂直"关系,孕育着"线面垂直"关系。先通过演示展现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具体形象(存在性),使学生获得"线面垂直"的概念(定义),再引入实例。比如:利用直三角板检查教鞭与讲桌面是否垂直(图Ⅰ),即用直三角板沿桌面检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一线教师都在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文章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并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教学为例分析"四环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晓静 《考试周刊》2014,(93):58-58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选自苏教A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课,本节内容在立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年段属中上程度,学习兴趣较高,但学习立几所具备的语言表达及空间感与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学习中有一定困难。三、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教学目的由“完成任务”转向“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教改时,发生在课堂中的理念碰撞同样激起我们教师的思考与行动。现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一课的教学实践,阐述我们教改行动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四年级上册的"垂直与平行"是"空间与图形"这一模块中的内容。这节课,概念比较多,比较难学。但如果注重学生的体验,就能让整堂课都有思维含量,为概念课的教学增色。一、课前体验,建立与主题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交互白板是目前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之一。笔者在初三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以交互白板为主要教学工具,将多种计算机软件联合使用,充分发挥了交互白板的功能特点,改变了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本文记叙了这节课的实际过程,并以此为例对交互白板辅助课堂教学的部分方法与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信号与系统》教学中三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是偶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积分不一定为零的观点;二是FS和FT之间的关系,FT是周期趋于无穷大时FS的特例;三是序列移位的规律,它不仅与移位常数前的符号有关,而且和序列变量前的符号有关。并通过例题充分说明了这三个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王志玲 《黑河教育》2013,(10):19-19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略) 2.数学思考(略) 3.解决问题(略) 4.情感态度(略)点评: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形成什么样的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的思想方法,而不应把课程的四个维度目标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观察、分析、回顾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两圆位置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并渗透思想方法、强化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途径。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的教学中,设计"情境引入""旧知回顾""概念建构""深入探究"四个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相互引发,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1问题提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框架下的立体几何包含必修2的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选修2-1的空间向量.高考文科考查内容是必修2.理科考查的内容是必修2和选修2-1的空间向量,与原立体几何相比增加空间几何体和空间向量,降低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逻辑证明.通过几年的教学,我们感受到在立体几何的教学和学习中存在一定障碍,于是我们成立课题组申请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立体  相似文献   

19.
用Authorware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情境一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自然现象“日食”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得出半径不等的两个圆间的五种位置关系.对随堂练习笔者做了部分修改。书上为:已知O,作一个P,使P与O相切改进为:O的半径为5cm,点P是O外一点,OP=8cm.以P为圆心作P与O相切,问P的半径是多少?  相似文献   

20.
正"变式理论"分为"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是深受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支持的理论。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本文结合"切线的判定定理"教学实例,阐述了在该定理的引入、理解、应用过程中,是如何利用概念性变式及过程性变式的变式理论,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对该定理的有效建构。一、变式理论的简介《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