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改进文风的大背景下,十八大后各级党报在基层党建报道中都想方设法积极创新。本文从拓宽报道领域、创新报道形式、提升报道质量角度出发,以经济特区党报——深圳特区报的创新探索为案例,论述了在基层党建报道上应该遵循舆论传播的规律,不断拓宽报道视野,转换报道视角,切实突出"新"、"近"、"活",让党建报道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相似文献   

2.
吉安电视台积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三农"报道,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做活"三农"报道,使"三农"报道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3.
新闻宣传的创新,是报业创新中的一个主攻阵地,它包含报道内容的创新、报道视角的创新、报道手段的创新以及版面的创新等等。但党报的新闻宣传创新又不能离开"党报性质"这一定位,如果把党报办成都市类报纸,那不叫创新,而叫"改换门庭"了。所以,党报的新闻宣传创新,更有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探究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以电视数据新闻报道者的角色融合与报道创新为重点研究对象。一是多元创新报道,融合呈现角色。二是报道语言创新,将"数字"进行到底。强调数字运用,精准表达。三是非语言符号表达,将"穿越"信手拈来。四是多样技术革新,优化呈现方式。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周凯 《新闻记者》2012,(9):88-91
在"神九飞天"报道中,各类媒体的报道方式有所不同,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新媒体无论在报道内容、报道方式还是在报道手段等方面都有创新之处。本文从网络媒体的创新手段以及与其他新媒体的有效合作这两方面,对"神九飞天"新闻报道的模式创新之处予以分析,力求探讨一种兼具新闻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科技报道模式,为重大新闻专题报道的传播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位区级人民法院审案多年的法官这样看待法制报道创新——确保真实性,防止"创新"变成"传假";注意贴近性,防止"创新"变成"传玄";强化主动性,防止"创新"变成"传旧";确保突发事件报道时效性,防止"创新"变成"跟帖";注重警示性,防止"创新"变成"曝腥"。  相似文献   

7.
齐鲁晚报按照"主流报纸,主流报道、主流影响"的既定报道方针,通过体育赛事报道凸显"舆论引导力、思想判断力,品牌影响力",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报道的规模,形式、内容,效果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基本实现了全运报道立足全国、面向全国、影响全国的既定目标,成为全运报道的众多亮点之一,凸显了主流报纸风范,担好了东道主重任.齐鲁晚报在以下方面实现了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2013安徽省"两会"报道中,安徽卫视以《安徽新闻联播》为载体,集中采、编、播优势资源,精心设置议题,改进报道文风,多种形式创新省"两会"报道,推出特别策划《美好安徽走向幸福》。该系列报道打破常规和惯例,创新报道内容和表达方式,在改进文风、创新会议报道的过程中做出了有益尝试。同时,在如何提升重大主题宣传中的引导水平;如何更多更好地利用、融合新媒体;如何搭建多元化互动平台等诸多问题上,做出了诸多探索,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线索来源、报道手法、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四个方面,深入分析新闻媒体对安徽好人好事的报道,探索从"好人好报"到"好人效应"、从"安徽好人"到"好人安徽"的发展路径,解析新闻媒体报道好人好事的创新法则,为更多的新闻媒体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形式的创新,是建构成就报道"创新点"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成就报道内容庞杂,需从相对分散的内容中取舍、切割、整合,这就为成就报道架构的确定、表现方法的选择、表现形式的创新留下了较大的发挥余地。  相似文献   

11.
今年解放军报社的两会报道,特刊重拳出击,融媒体全面跟进,突出了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为媒体融合改革当了"探路先锋"。记者报道两会,是将创新精神贯穿实践的过程。作为前方报道团队的一员,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但溪流汇成江河,每个人前进一点,整体就可能前进一大步。以下是我有关内容创新和内容创"深"的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三峡日报作为党报和主流媒体,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特别是以典型报道为引领的主题报道的创新和突破,令同行刮目相看,令读者倍振精神,在竖起~座座精神丰碑的同时,为自己赢得了普遍的口碑!三峡日报在创新典型报道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创新典型报道的理念。三峡日报既积极发挥好"喉舌"功能,又变被动的"工具、手段"为主动作为,以一贯形成的典型报道意识创造性地围绕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13.
"三农"报道一直是地方主流媒体主题宣传的重大题材,怎样让这一报道吸引读者,如何创新报道形式?2012年以来,《三峡日报》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创新思维、形式、手段,在县市群工部的专版上推出"走近乡(镇)村干部"专栏,乡(镇)村干部报道实现了新闻与信息传播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以宣传报道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动以及相关社会热点为主要传播目的的重大主题报道,是传统媒体基本任务,也是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广电媒体"发声"是否"嘹亮",很大程度上要看重大主题报道做得如何,这也是衡量广电媒体权威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新时期,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选题宏观而又抽象的重大主题报道面临着单一化、模式化、概念化等跟不上时代发展和难以满足人民群众视听需求的困境。要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就必须不断"创新"。本文对宁波广电媒体近年来在重大主题报道内容创新、形态创新、方式创新等领域所进行的创新探索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吴迁 《传媒》2021,(17):41-42
省级党报是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方媒体的领头羊.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省级党报纷纷创新报道方式.本文以《湖北日报》全国两会报道为例,以2015年至2020年两会期间的优秀报道为基础,介绍了《湖北日报》在探索省级党报跨省联动以及两会报道的经验做法,并总结其在"跨省联动"报道上的创新模式,以期为省级党报两会报道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潘若松 《青年记者》2013,(10):31-32
让报纸"近"起来,让记者"深"下去,让品位"高"上来,是地方报纸提升自身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如何才能提升地方报纸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呢?我们的体会是:让报纸"近"起来,让报道"深"下去,让品位"高"上来,不断通过版面创新、栏目创新、报道创新、活动创新、体制创新和经营创新,大力实施报纸的品牌营销战略,同样可以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融合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从报道设备到"中央厨房",再到互动创新,今年的"两会"报道折射出媒体融合取得的可喜进展。笔者通过对今年"两会"报道变化的分析,解读了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林宇 《中国记者》2012,(7):26-27
《温州日报》以"贴近中心,服务民生,沟通民意"为主线,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创新报道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用贴近中心报道,提高活动的高度;用做活服务报道、拓展活动的广度;用搭建交流平台,开掘活动深度,探索出了一条地方党报践行"走转改",推进新闻创新的新路子。贴近中心报道,提升"走转改"活动的高度"走转改"报道只有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接地气,才能体现党报权威性与可读性、深刻性与贴近性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党报高出一筹的舆论引导能力。2011年春节过后,温州全市上下以"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安徽经济报》破解重大主题报道中的"难点",通过多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了"四突破、四创新"的重大主题报道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2013年被有些媒体称为"大数据元年"。突发的"马航事件"顺应了大数据时代的潮流,更多元化、有深度地报道了"马航事件"的始末。电视媒体在这其中充分发挥了报道优势,克服困境,创新报道机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