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梳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教与学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教学定位于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并提出“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认识模型,在初三年级进行该主题新授课的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提炼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的“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A物质构成的奥秘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目标:1.明确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联系、区别、共同特点。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3.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  相似文献   

3.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知识。主要讲述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以及"物质组成的表示"四大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之后的化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一内容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以物质性质、物质构成、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主题的教学案例为例,阐述初中化学有效教学要基于学科本质,发挥核心知识的统摄和衍生功能,关注认识方式的导向和引领价值,突出化学观念的稳定和层次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标解读 学习本单元.同学们对物质组成的认识要由宏观上升到微观,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之所在:认识元素的概念,从宏观上了解物质的组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和多样性,并能用微粒的观点(分子、原子、离子)解释日常现象,如气体的压缩、扩散,不同液体混合时体积的改变,以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原子的构成,能从质子、中子、电子、电性、电量、相对原子质量等方面建立原子模型。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明确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联系、区别、共同特点。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刘清 《考试周刊》2013,(1):149-149
<正>通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化学,也初步了解了身边最常见的一些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性质,变化,用途,以及制取途径。随着这些具体的化学知识积累,学生对身边由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么多物质是怎么构成的呢?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之间有些性质千差万别,有些物质性质却很相似呢?初三的学生对元素、原子、分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基本上已经把元素的概念和要素、单元构成的概念混同。而学生对分子、原子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从元素看,元素确实是宏观上物质组成的要素,基本构成,但是元素究竟是什么,却是我们要在化学中让学生体会的。从分子、原子的教学处理上,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布鲁纳在《教学过程》一书中指出:"一门课程在它的教学过程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概念,以这些概念为基础,直到学生掌握了与这些概念相伴随的完全形  相似文献   

9.
李院生 《考试周刊》2011,(5):183-184
"人教版"化学2的主题1是物质结构基础,涉及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本文分别从原子之间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角度综述了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利于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初步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点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物质第一性观点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化学教学内容充满着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从绪言开始,通过学生对第一感性材料的亲自观察、实验和思考,使他们逐步建立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正>化学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主要构成之一,是化学教学中最关键、最中心的内容。化学概念是在提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的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化学现象的基本属性。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对物质现象的分析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离开化学概念,学生就不能从本质上把握物质的属性,也就不能真正掌握物质变化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教学中必须要根据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把握物  相似文献   

12.
冉波 《初中生辅导》2022,(30):69-72
<正>初中化学是同学们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而作为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开端,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三个课题的内容是对分子、原子等概念的理解、细化和拓展,是从宏观视角到微观粒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变化本质的开始,从而形成“微粒观”,可以搭建认识宏观、微观之间的桥梁,建立认识物质及其化学变化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微观上来认识宏观世界就要研究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走进微观世界去研究物质,用微粒观去解决具体物质的化学问题,有其重要的意义和奇妙的作用.那么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分类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多彩的世界,要认识世界,就必须研究构成世界的这些物质。表面看上去千差万别的物质,却有许许多多共同的地方,通过学习本章知识后,你会对各种物质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的水     
构成物质构成原子构成分解为分子葑↑↑课标导航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能区分单质和化合物。4.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5.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要点解析1.分子、原子、物质之间的关系(1)分子、原子、物质之间有以下关系:(2)分子、原子均为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微粒示意图可判断分子或原子,由构成物质微粒的示意图,可判断物质的类别。方法:首先观察示意图中的微粒是否相同,相同的为纯净物,不同的为混合物;其次…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是一门充满辩证法的自然科学,辩证思想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求教师把辩证思维方法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它包含着深刻的意义,因为世界物质性观点的建立,是指导我们认识生物和学习生物学的基础。因而,我们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懂得,任何一种生物现象、规律、定律、原理,都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即以客观存在的物质为基础,而不是凭空臆造的。生物界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基础。一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原生质是生命…  相似文献   

17.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课标要求]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认识物质化学性质有角度"是学科大概念,将物质性质单元教学划分为五个系列,介绍了各系列的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策略和单元教学评价,呈现"'火星救援'之物质X探秘"教学过程,提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单元教学为路径、撬动传统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课堂转型,探究认识思路结构化,提高学生认识素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聚焦初中化学核心研究对象“物质”,整合课程标准规定的各主题中与物质相关的内容,明确认识物质的角度,建立角度之间的关联,构建初中物质的认识模型,应用认识模型解决问题,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在北京某中学初三年级进行物质主题复习教学,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了检验,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基于认识模型的初中物质主题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将角度充分展开并进行关联,才能实现认识模型的功能价值;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建构和应用认识模型;增加指导评价活动及评价性的教学语言;教师自身需将认识模型理解到位,并能示范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