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加快脚步报答时光的于宁1994年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的于宁,是我国新闻界第一个获此奖的评论员。他的获奖,弥补了第一届范长江新闻奖评奖工作中的一个缺陷,使评论员这支新闻宣传中的战略部队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作为我国新闻评论员的优秀代表,于宁是198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到人民日报评论部工作的,迄今于评论工作已有十多年,历任该报评论员、评论部副主任、评论部主任。今年50岁的于宁,是山东人,干新闻工作已有24年。在人民日报工作的十余年间,他一直兢兢业业站在新闻评论工作的第一线,从一位普通评论员成长为…  相似文献   

2.
评论的迷恋     
评论的迷恋马立诚作者简介:马立诚,1978年进中国青年报,先后在思想理论部、文艺部、评论部工作,后任该报评论部副主任。1986年调到人民日报评论部任评论员至今,主任编辑。著有大量政论、文学评论、杂文、报告文学、小说及散文作品。已经结集出版的有:杂文集...  相似文献   

3.
木东 《今传媒》2007,(1):4-6
米博华,男,河北赵县人,1954年出生.曾在天津、河北就学并参加工作.1978年至1989年,在《中国青年报》任编辑、记者,评论部副主任、主任.1989年调人民日报社,任评论员、评论部主任,现任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4.
辽阳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评论部以关注民生作为办好栏目的落脚点,所创办的《新闻时空》和《行风热线》两个栏目,分别在2006年和2007年双双获得"辽宁省广播电视新闻十佳栏目"这在全市新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5.
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搞了20年评论。1980年,中央电台成立评论组我是组长.后来变成评论部.我是主任,到2000年退休整好20年。台里要求每个评论员每个月至少写3篇.有时候还超额,20年算下来,我写了700多篇.同时对评论做了一些研究。下面我从创优的角度讲讲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6.
笔者长期在都市报新闻评论部做评论员工作。前不久我在评论版上发了题为《被动地"教人避税"没必要热捧》的时评后,有实习生问我:"你是怎么懂得会计这方面的知识的?我发现你对好多行业都很了解,如果这是必需的功夫,年轻人想当一个时事评论员是不是太难了,在这方面,你有啥好经验吗?"我当时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何况几句话也无法说明白这个问题,更没有捷径可走,于是对他说:"简单点来说,就是多接触社会生活、多了解各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多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多思考新发现的问题,时间长了,就有收获,不要急,慢慢来。"他点点头,似懂非懂,于是又答应他待我仔细想想后再一起深谈。一个多月来,我一直在思考他提出的问题。是的,时评是评论,作为媒体评论员,当然需要用读书的办法建立扎实、宽阔、系统的理论功底,从而构筑自己科学、正确的是非观,培养预见事物变化走向和  相似文献   

7.
声音和面孔     
前几天应邀去人民日报社参加该报评论部召开的一个关于新闻评论的座谈会,会上我就上面这个题目作了简短发言。回来想想,这实在是可以做出一篇文章来的。我的意思是,新闻评论——当然包括各种发表在报纸上的言论,如署名评论、编后、短评、编者按,乃至文艺副刊上的杂文,而更主要的是社论、评论员  相似文献   

8.
知识林     
要给评论员一点“特权” 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著有《同研究生谈新闻评论》一书,书的第12页有这样一段话:“从工作需要出发,评论员要看一些重要文件,要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否则他们不了解中央精神,怎么能够写出体现中央要求和部署的评论?我到中央去开会,回来后首先想到的是要找分管评论的副总编和评论部主任,……那些同写评论的有关文件,可能有些副总编还不能马上看,评论部主任可以先看,中央的精神和意图要先告诉他。”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评论部拥有一项“特权”,就是先了解中央精神和意图的权利。 可是,据了解,不…  相似文献   

9.
由保定日报新闻评论部主编的言论栏目--《大家谈》,在第三届河北省报纸质量综合评比中被评为"优秀专栏".作为负责这一栏目的编辑之一,总结获奖原因,可归纳为入题发微,缘事而议,于平常中见深刻的鲜明风格.  相似文献   

10.
唐宁 《现代传播》2004,(4):125-126
目前 ,各级电视台新闻评论栏目走下坡路已是不争的事实。全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评论栏目逐渐失去其在台里、频道中的新闻栏目霸主地位。与此同时 ,随着以讲故事为主要特色的新闻杂志栏目 ,特别是以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为主的大时段 (一小时左右 )的新闻直播栏目 (如《直播南京》、《南京零距离》等 )的迅速崛起 ,时长为 10到 15分钟的新闻评论栏目更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影响力不断下降 ,收视率每况愈下。在此情形下 ,有的台把新闻评论部撤消 ,有的台把新闻评论部和新闻专题部合并 ,有的台甚至借改版之机撤掉了新闻评论栏目。就在电视新闻削弱…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长沙晚报》新闻评论部决定创新时评栏目,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党报上发出声音,以更多的“草根言论”来打破精英的话语垄断。于是,一个名为《你说话吧》的栏目应运而生。不同于一般的时评栏目以职业评论员为声音来源,也不同于一些报纸版面上散见的“群众来论”,《你说话吧》于周末在茶馆或街道社区等地举办言论沙龙,邀请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人士参加,并与网站、电台联动展开讨论,然后根据现场录音和网友、听众发言整理出《你说话吧》栏目的全部内容,周一与读者见面。该栏目在创办至今的7年多时间里,已推出近300期话题,吸引900多万人参与讨论,现为《长沙晚报》的品牌栏目之一。其辐射面与日俱增,即使在网媒、自媒体发达的当下,读者依然踊跃参与,以至形成长沙特有的“你说话吧”现象,影响力遍及全国。  相似文献   

12.
展示中华新闻名牌栏目风采的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中原焦点》榜上有名。 《中原焦点》由河南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办,1995年 2月 20日正式开播,迄今已播发节目 1800多期,收视率在全台自办栏目中一直名列前茅,在省内外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是中宣部审批立项的常设全国性新闻评奖项目,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综合性优秀新闻栏目最高奖。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通知说,开展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评选活动的目的,在于检阅我国新闻传媒刊播的新闻专栏的实绩,鼓励新闻传媒努力办好新闻专栏,多出…  相似文献   

13.
木东 《今传媒》2005,(10X):63-63
马少华,1983年北京大学毕业,曾长期担任《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并曾为FM365网站、搜狐网站签约评论员和《新民周刊》“一周评论”专栏主持、《青年参考》“一周国情”栏目新闻点评,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主笔。是近年来时评文体之最有力倡导者与笔耕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于宁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博士生导师。自 1981年到人民日报工作以来,他长期在评论部工作,撰写了大量社论、评论员文章。1994年,于宁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1998年任现职,2000年4月,兼任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社长。近日,笔者就于宁的成长之路及新闻评论界的诸多现实问题对于宁同志作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新闻     
央视名牌栏目首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央电视台9月8日向媒体宣布,拥有《焦点访谈》等知名栏目的新闻节目中心新闻评论部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颁发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张电视传媒业和世界范围内电视传媒专业认证的ISO9001:2000证书。传媒认证与普通的产品认证不同,它是对管理体系的认证,它是一种管理理念的更新。通过在电视传媒管理中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原则基本要素,重新审视以往管理中自以为驾轻就熟的操作模式和传统惯性思维,刷新、完善并创建新的管理运行…  相似文献   

16.
河南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办的《中原焦点》是深受我省广大电视观众喜爱的一个名牌栏目。创办电视新闻评论栏目,作为我省广播、电视宣传的一项改革,经过实践的检验是成功的。四年来,它的 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博士生导师于宁自1981年到《人民日报》工作以来 ,长期在评论部工作 ,撰写了大量社论、评论员文章。1994年 ,于宁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1998年任现职 ,2000年4月 ,兼任《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社长。今年4月 ,他就《人民日报》地方版改革与发展问题接受采访。这里发表的是这次采访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由本报理论评论部推出的《实话》栏目,实际上就是湖北日报2006年全面改版工作的“前奏”,是本报在新一轮报业市场竞争中,凸现目标读者群定位差异化特色的“三贴近”新闻内容及其表达呈现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人民日报国际宣传──—访原人民日报评论员崔奇边彦军,张素华,吴晓梅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边彦军、张素华、吴晓梅同志编著了《说不尽的毛泽东——百位名人学者访谈录》一书。在这本书中,刊载了原人民日报评论员崔奇同志就毛主...  相似文献   

20.
郝振省 《传媒》2015,(24):26-27
编辑部在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为第25届中国新闻奖组织制作了一个专题.这使笔者想起了自己当年在原中国新闻出版报社工作时,在中国新闻奖方面的收获情况.由于笔者在理论评论部作编辑、记者,开始时曾经和同事联合获得过中国新闻奖的新闻评论二等奖、三等奖,最辉煌一次就是自己独自获取了1997年的中国新闻奖理论文章一等奖,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