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明 《湖南教育》2000,(3):42-42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思维的突破性、批判性和灵活性。这三种思维特征支持着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使学生带着提出新见解的目的去阅读课文。创造性阅读以积累性阅读和一般理解性阅读为基础,但积累性阅读和一般理解性阅读把思维的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走的是作者的思维路线,而创造性阅读中思维活动的中心由作品转移到了读者身上,走的是读者的思维路线。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往往处于无意识、无目的的状态中。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自觉性,不断进行创…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思维如果离开了能力,其思维也就不成为思维,创造性思维最终还是落实在能力上,而一旦形成了能力则会切实提高学习效率,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获得自己尚未知道的新知识的一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未来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几方面.对于中学生来说,要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抓起.对于一个问题所要求的适当答案,往往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新设计,表现独特,这是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这种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思维创新与信息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关键是人的智力活动,而智力活动是人的思维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及更深层次的创造性认知活动,思维创新又会产生新知识、新信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是知识创新的资源,思维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所谓信息迁移题是根据题中给出新知识的信息,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技能以及题给信息中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能较好地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并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迁移题大多数是由题干和若干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题干是提供新信息,给出一系列解题所要的条件、知识、启发性提示等,要求学生现场阅读题干,发现本质,寻找规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海文 《考试周刊》2012,(50):58-58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新颖的信息、情景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解决问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高考的改革使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推出了一批新颖而又别致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新题.下面,我从三个角度对创新探究题进行展示与剖析.一、信息迁移题[类题解法提示]信息迁移题是指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并给出一定容量的新信息,通过阅读,从中获取有关信息,捕捉解题资料,发现问题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应用于新问题的解答.它既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潜力,又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阔读比作语之根,学习之母,教育之本。阅读不只是对知识信息简单的理解和吸收.而应充分进行发散思维,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寻找、发现问题,并产生新概念、新结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秀红 《教师》2015,(4):68-69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应树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在语言文字中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发现和思考问题中深入进行再阅读,从中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推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猜想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近年的中考中创新试题越来越多,一些既不超越数学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的探索规律的试题频频出现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这类题旨在培养同学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习惯,通过猜想、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论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几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要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抓起。对于一个问题所要求的适当答案,往往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新设计、表现得独特,就属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这种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汪波 《教学月刊》2003,(5):47-48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目前 ,比较认可的说法是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 ,以已有的信息和知识为依据 ,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借助于自身的直觉和联想 ,以渐进式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现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 ,从而产生新的观点和新的设想。初中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理科 ,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精心设计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提出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一些信息题。所谓信息题,是指试题叙述中给出一些新信息——学生未学过的知识、方法或者不熟悉的新情景,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结合所给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情景等信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以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试题类型。  相似文献   

14.
陈阿民 《化学教学》2009,(10):29-30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总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人才,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用新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在探索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开发创新能力。强化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常有新的发现与突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培养创新思维,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性思维突破传统的陈规,提出新概念、运用新方法、做出新结论、推出新成果。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它使人们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海军兵种战术教员的科研学术能力愈强就愈能够较好地指导学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战法、新训法,较好地指导和影响学员创造性地学习和研究问题,较好地培养学员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意识与能力,从而使海军兵种战术学科建设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把握军事理论、军事学术和军事技术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相似文献   

17.
数学创造力,是指运用已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解决数学中的新问题,创造新观点与新方法的能力。这里的新问题,对技校生而言,可以是新知识或未曾解决的问题,其结果未必具有创造性,但其探索过程却具有创造性。数学的创造性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时的方式方法或结果的新颖、独特,具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引申问题以及思维活跃、多谋善变等特点。数学创造力的培养,要从训练创造性思维入手,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多地存在于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以及美学之中。一、创造力与发散思维数学发散思维是指对已知信息进…  相似文献   

18.
人的创造力是一种素质,一般认为它具有三个层面:(1)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意识。(2)创造性思维,即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包含思维广度的多端性,思维深度的独特性和思维灵活的变通性。(3)创造性能力,即掌握、吸收、综合知识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人的创造力最终表现为创造性能力,但创造性能力又以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为基础,所以这三个层面是相互贯通的。工科院校要同时注意对学生这三方面的培养。 一、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创新人才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最根本特征,表现在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敢于怀疑、敢于追求。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周贵 《南平师专学报》2002,21(2):44-45,80
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经验,结合具体的例子提出了四种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途径。首先是注重“双基”,强化独立思考。第二,加强发散思维训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养成。第三,开发学生的化归思想,激发学生的能力。第四,回归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不能投机取巧。所以在教学中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引导学生推广开拓、创新、应用。从而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