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本文首先归纳了能够进入河南玄武方言“A/V+嘞+给啥样”结构中的形容词(A)和动词(V),曹指出了它们蕴涵有偏离常态这一语言特征。其次,分析了这一结构中“给啥样”具有普通话“很”或玄武方言词“镇“和“恁”的意义,进而又讨论了“给啥样”能够固化的原因。最后,归纳了固化结构“A/V+嘞+给啥样”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米  小敏 《初中生》2010,(3):43-43
网络阅读常常让人忍俊不禁。有一天,在西祠胡同看到“锤手可得”一词。锤手?用锤子做的手吗?还是用锤子击手呢?不疼吗?觉得有趣,便发“奇”想,百度了一下。结果不“百”不知道,一“百”吓一跳,简直是“百”手可得:捶手可得(网易)、申手可得(天极)、  相似文献   

3.
吃啥补啥     
《少年月刊》2010,(9):62-62
晚饭时,爸爸对涛涛说:来,吃块鸡腿、吃了它你就能跑得快些了! 涛涛:“为什么呀?”  相似文献   

4.
婧子 《大学生》2012,(Z4):136-137
很久以来我们部想讨论这个话题,传说中的干部身份到底是个什么身份?对大学生就业到底有什么作用?如传言那样为保留干部身份而费尽周折到底有没有  相似文献   

5.
东北方言词语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给人印象深刻.本文深入分析东北方言词语“那啥”的指示功能和话语标记功能,以期对东北方言的词汇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18世纪的《歧路灯》处在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演进的过渡阶段,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方面对《歧路灯》中"啥"类疑问代词的具体用法做了详尽地静态描写;另一方面,对于《歧路灯》中"啥"类疑问代词所反映出的时代和地域色彩也作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啥"是一个地域性较强的方言词,在所考察的文献中,只在河南以及山东方言的局部使用。今天河南方言中"啥"仍十分活跃,大部分河南话基本只用"啥",不用"什么"。  相似文献   

7.
本文举例描写东北方言中与"那"、"啥"、"咋"字相关的应答词语的特定意义与用法,讨论其使用与功能,尝试揭示其语音、语义、语法及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啥时再回家     
大年初六的早上,我又背起自己的包准备上路了。母亲站在路口,不转眼地看着我,嗫嚅嘴唇。半晌,她用颤抖的声音问我:“孩子,啥时再回家?”母亲这句我听了许多次的问话,却让我一下子不知怎么回答。  相似文献   

9.
啥都不公平     
王东 《学习之友》2010,(6):20-21
我有两位表叔,一位姓马,一位姓牛。马表叔当了一辈子干部,牛表叔当了一辈子农民。牛表叔曾开玩笑说,他们两人的命跟他们的姓有关,再好的牛也只有下田的命;而马却不同,有机会当赛马,好吃好喝的,如果命再好一点,给皇帝拉龙辇,品阶比县长都高呢。  相似文献   

10.
都姓啥?     
班上新来了四位同学,乐乐赶忙去问他们都姓啥。第一位说:“越往上边看,越会这样喊!”“这简单,我知道你姓什么了!”乐乐坶说。  相似文献   

11.
青蛙叫的啥     
很久以前,日夜更替无序。有时是十载黑夜,才轮到一个白天,或是见了八年月亮,才盼来一日太阳。大多数夜行动物,它们都喜欢黑夜,但也有动物很不爽,它们酷爱白天。  相似文献   

12.
范贵杰 《现代语文》2009,(7):107-108
"啥"是现代汉语方言中常见的疑问代词.在山东莘县方言中, "啥"字的使用频率很高,这是莘县话的一个突出特点.本文对莘县方言中"啥"的用法进行了归纳与例证,并将其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的用法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在用法相似性上论证了吕叔湘所说"啥"可能是‘什么'的合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绰号是个啥     
前言:偶得一文,博君一笑,各位看完,爱笑便笑,不笑便罢。被提到的,可不要来找我的麻烦哦。话说,在我们班。几乎人人都有绰号。绰号背后,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4.
没有呀,你说,那天参加完派对回家.什么也没丢失呀!钱包、手机、项链、手表……一样也没少.就连以往最容易忘记带走的太阳镜.这回也没落下啊!  相似文献   

15.
“小毛贼”石柏魁如同《皇帝的新装》里的小男孩,指着故宫告诉全世界:“看哪,它光着呢!”  相似文献   

16.
改头换面(盖)刚愎自用(褊;任)高枕无忧(勿)高文典册(策)高才捷足(材;疾)隔三岔五(差)格杀勿论(无)各自世人(别)各持已见(执)功到自然成(工)功夫不负有心人(苦)攻苦食淡(啖)公而忘私(尔、耳)躬身赔笑(弓;陪)躬身下拜(弓)咕咕唧唧(叽叽)孤零零(伶伶、另另)呱呱坠地(堕)故步自封(固)故伎重演(技)沽名钓誉(吊)顾影惭形(景)  相似文献   

17.
陈军 《上海教育》2011,(8):55-57
在《论语》全书中,"问"一共用了1 20次,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之一。据杨伯峻《论语词典》,使用百次以上的词有24个:人(名词)(162),也(语气词)(469),子(称呼)(431),不(否定等)(548),之(代词等)(596),仁(道德等)(109),曰(说)(755),乎(介词等)(140),以(介)(152),可(可以)(122),如(动词)(111),有(副、动)(154),而(连)(319),吾(代)(113),矣(语)(202),无(副)(113),为(动)(170),与(动)(119)。连同"问",共25个。其中,虚词就占了一半。有些词如"为""如""有"既虚又实。在纯实词中,仁、知、日、人、言、问等很有趣地组合了一个论语言说的核心语词系统。  相似文献   

18.
郑形 《高中生》2010,(2):15-15
按(安)装 甘败(拜)下风 自抱(暴)自弃 针贬(砭) 泊(舶)来品 脉博(搏) 松驰(弛) 一愁(筹)莫展 穿(川)流不息 精萃(粹) 重迭(叠) 渡(度)假村 防(妨)碍 幅(辐)射  相似文献   

19.
郑音 《高中生》2009,(12):22-22
L 衣裳褴(lán)褛(lǚ) 琅琅(láng)上口 青睐(lāi) 肋(lèi)骨 勒(lè)索 勒(lēi)紧 羸(léi)弱 踉(liàng)跄 趔(liè)趄 管窥蠡(lí)测 迤逦(lǐ) 莅(lì)临 租赁(lìn) 遴(lín)选 身陷囹(líng)圄 弄(lòng)堂 镂(lòu)空 贿赂(lù)  相似文献   

20.
夹心成语     
会算数的成语:( )阳开泰 ( )面玲珑 ( )里鹅毛 ( )死不辞 +( )根清净 -( )味俱全 ×( )恶不赦 ÷( )步穿杨 ( )霄云外 ( )朝元老 ( )贯家财 ( )读不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