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历史传统与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精神植根于大学历史传统,但是,对本土教育传统的妄自菲薄、对舶来品的本能性的排异,导致了中国大学精神的无根化;而民族危机、文化危机与国家意志、市场压力等种种因素进一步导致中国大学与历史传统的断裂.应当从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辩证统一,巩固大学的功能定位;坚持独立性与生态性的辩证统一,坚守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坚持世界性与本土性的辩证统一,认真梳理中外大学历史传统;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汲取时代精神等四个方面入手塑造中国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校训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校训可谓源远流长,而最能展现大学精神的是学校不同时期确立的校训和校风。“校训”是学校办学思想、化精神、建校传统、办学特色、道德要求等丰富内容的集中体现。我国近代名大学的校风,常体现于其别具特色的校训之中。研究历史上名大学的校训,可以重拾大学的传统与精神。  相似文献   

3.
省思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大学精神是“士”的精神。或可概括为“士志于道”、“明道济世”的精神,其基本特征为:“士”是中国大学精神千年主体,“德治”是中国大学精神久远根基,“做人”是中国大学精神的首要论题,“合一”是中国大学精神的结构特征,继承“士志于道”、“明道济世”的传统,保障学人自主,通过明道、变道、弘道走上与全人类的精神发展相通的道路是弘扬中国大学精神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4.
大学既是物质存在又是精神存在,大学的精神性存在是大学存在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代中国大学存在过度技术秩序、制度安排等危机异化现象,这妨碍自由、质疑、批判等大学精神功能的发挥和价值彰显。构建大学的新精神性就是要弘扬大学精神本质,倡导大学回归价值本源,并不断坚守大学精神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公共性与批判性,促使中国大学自觉、自省、自信并勇于承担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归根到底是一种经济,是经济的一种形态,而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范畴,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两者在概念范畴和运行规律上都是泾渭分明的。他们之间究竞有什么联系呢?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与中国大学精神的联系,以利于大学文化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作为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其重要的体现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与协调。而在我国当前的大学教育中仍存在着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倾向。对西方大学精神的机械套用,僵化的教学模式,基础教育的先天不足,市场化对教育的侵蚀等等,都在呼唤着大学人文精神的重建。因此,重塑社会素质感和人文气质,契合信念理想主义和行动现实主义,营造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尊师重教的学术氛围,是大学人文精神重建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引领、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而目前的我国,大学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大学精神的失落,因此,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时,应注重大学精神的引领作用,让大学精神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核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大学信仰危机、大学精神迷失和大学文化功利,是中国大学精神现代性困境的具体表现。现代性社会问题造成人心灵秩序的失范,经济伦理异化造成人精神的沦落,大学发展理念的嬗变造成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后现代主义的崛起造成新的价值虚无主义,这些是形成中国大学精神现代性困境的根源。中国大学只有坚持大学信仰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确立真理归真和价值回值,追寻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以传承和创新人类先进文化为己任,才能获得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大学精神的出现使大学有了生命。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时代性与民族性分别是大学精神的三大要素。大学精神的先天缺失是当前中国大学“乱”的根源之一,因此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思路在于:“执本”与“变通”,内外兼修以及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现代大学精神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变迁与大学的独立自主、自治、学术自由及以人为本都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在中国社会和大学都面临深刻变革的21世纪,我们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本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从而缔造大学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大爱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情怀,关注人生价值和社会利益,提倡大爱精神是大学使命之要求,符合大学的社会主义办学方针,是大学精神回归和重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进入市场给大学的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精神价值的失落成为中国高校突出的问题。商业化的侵蚀、官本位的蔓延,加之体制的弊端,造成了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大幅度滑坡,使得大学的公众信任度不断下降。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危机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中国的大学要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重建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大学要有精神,大学精神包括共性精神和个性精神。一所大学不仅要追求共性精神,更要培育、塑造其个性精神,这是大学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大学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文章还就宁大精神的形成因素、内涵和塑造途径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青云 《天中学刊》2006,21(6):119-120
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发展的基石。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其主要内容有:人文关爱的情怀,追求自由的境界,坚守独立的品格,善于探索的风气,敢于创新的勇气,爱岗敬业的精神。大学文化与地方文化有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地方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背景和平台,大学文化则是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辐射源和引航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并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与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构建大学精神的总前提;构建大学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大学精神及其统一,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也是一所现代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但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重构大学精神成为当前大学的一个主要议题。笔者认为基于法律精神和大学精神的共通性,通过加强高校法制建设可以达到建构和弘扬大学精神目的。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培养接班人、为社会塑造建设者的一项重大的人文工程。大学素质教育在这项人文工程建设中居于尖端的位置,大学素质教育工程建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建设。用什么样的大学精神激励和促进大学素质教育工程建设是各高校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努力探求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提出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开放兼容的认同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明德隆法的治校精神,已作为吉林大学的大学精神逐步融入到我校素质教育工程的实际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19.
张晶晶 《文教资料》2008,(2):158-160
大学精神的缺失是东西方都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很多高校提出要建设国内外知名大学或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而高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精神的培育.鉴于此,深入分析并努力重塑大学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精神对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大学的发展。大学只有不断地通过制度建设、文化熏陶、大师引领等发展途径,才能孕育出大学之精神并使之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