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的《黔之驴》在描写虎由害怕驴到进攻驴的过程中,写到“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对于这个“冒”字,一般注本都注释为“冒犯”.从上下文意看,“荡倚冲冒”应是描写虎对驴戏弄挑逗的几个具体动作;从结构看,它们当是四个表具体动作的动词并列.如果把“冒”字理解为“冒犯”,那么前三个动词是表具体动作,后一个动词则是表抽象动作;前三个动词是“种”概念,  相似文献   

2.
《黔之驴》第二节的第二个层次,课本标点为:“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按这样的标点方法,似乎表示转折意义的“然”字一直贯到“终不敢搏”。实际上“然”字只贯到“觉无异能者”,其后的分号应改为句号,表明到此句意已经完整。为什么要这样改呢?我们可以研究一下整个第二节作者叙事的层次:先写虎闻驴鸣而“甚恐”,到“习其声”但“不敢搏”,以至“益狎”试探挑衅,最后看出驴技已穷因而大胆噬食的过程。上述层次正  相似文献   

3.
语课本中有多处用到“好事”。初中课本中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船载以人。”课本注“好事:喜欢多事的人。”《大铁椎传》:“宋(将军),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皆来学。”“好事”也被“教参”译为“喜好多事的人”。高中课本《促织》:“村中少年好事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教参”也将“好事”译为“好事的年轻人”,还有的译为“爱闲荡的少年”。  相似文献   

4.
一、名词的活用名词在句子中一般充当主语或宾语的成分,不作谓语。文言文中,名词如果处在谓语位置,则活用为动词。例如:1.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2.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例1中的“蹄”用作一般动词,译为“踢”;例2中的“肉”是使动用法,译为“使……长肉”;例3中的“宾客”是意动用法,译为“以宾客之礼对待”。名词一般不能用来作状语。文言文中,名词如果出现在谓语前面,它要么是用作主语,要么就是活用为状语。例如:4.其一犬坐于前。(《狼》)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相似文献   

5.
释“犯法当死”的“当”湖北应城一中钱世道现行高中语文第五册《柳敬亭传》中“犯法当死”的“当”,课本未作注,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中又有关于“当”的词义辨析。人教社《教参》将此句译为“触犯刑法,应判死刑”,似乎是把“当”释为“应当”了,不妥。首先从短语...  相似文献   

6.
说“假寐”     
初中语文课本选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狼》,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句,活脱脱地把那只狼的狡黠和“狼性”写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古文时,从难易程度上看,常接触下列两类词语:一类是明摆着的“拦路虎”,如《黔之驴》中的“阚、《狼》中的“尻”、《李愬雪  相似文献   

8.
《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相似文献   

9.
一、作介词1.介引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方式、标准等,可译为“凭”“按照”“根据”等。如: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2.介引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用”等。如: ③具告以事。(《鸿门宴》) ④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柳毅传》) 3.介引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范围等,可译为“在”“到”等。如:  相似文献   

10.
在我区进行的“第二十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中,其中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的课题是柳宗元的寓言故事之一《黔之驴》。课堂设计环节大致如下:一、用动漫歌曲《狼爱上羊》导入新课。导语:刚才大家共同欣赏了一首动漫歌曲《:狼爱上羊》,是的,狼爱上羊,自有它的道理,我们且不管它,我们今天来研究另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一只虎如何爱上了一头驴。只是,这爱的方式有些特殊:爱它,就吃掉它。二、寓意新解。师《:黔之驴》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名篇,其寓意一般人理解为: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同资料有不同注译。初中语文第三册课本译为:“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册教学参考书译为:“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芳馨。”而胡怀琛《古文笔法百篇》(以下简称《百篇》)译为:“这是一所陋室,但是我的道德,可以使得陋室也芬芳。”《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木(二)(以下简称《文选》)译为:“这是一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本里袁枚的《祭妹文》中有“齿危发秃”语。对“齿危”的理解,我见到的有这样几种:《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工学院出版社,江夏等编)中译为:“牙齿松了”、《文言文释译》(鸡西市教育学院编)中译为“牙齿松动”。《新编高中古文注译评析》(三秦出版社,主编侯良瑷)中译为“牙齿已松动”。《高六册语文参考》(人教社语文二室编,1988年第2版)中译为“牙齿动摇”。对于这些理解,我认为都不免有望文生义之嫌。质疑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幽默     
我为什么偏要行医呢驴在牧场上吃草,看见狼向它冲来,便装出瘸腿的样子。狼来到驴面前,问它是怎么瘸的。驴说:“过篱笆的时候,扎了脚。”驴劝狼先把刺拔出来再吃它,免得吃的时候卡了喉咙。狼信以为真,便举起驴腿聚精会神地察看。驴用脚对准狼的嘴用劲一踹,把狼的牙齿都踹掉了。狼吃了苦头,说道:“我真是活该!父亲教我当屠户,我为什么偏要行医呢?”(盖冬)  相似文献   

14.
“两狼之并驱如故”(初语二册《狼》)一句,课本注释为:“两只狼像原来一样追赶。”此注对不对?略作辨析如下。从课本注释看,句中的“之”字似被看作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其成为句子的成分或复句的分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的《狼》,写一个屠夫晚归,途中有两只狼紧紧跟着他.他丢担中剩骨给狼吃,骨头丢光了,两只狼还是照旧追赶着他.屠夫心里恐慌起来,只怕前后受敌不好对付,“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于是他就“奔倚其下”,以便专门对付前边.这“顾”,中学课本注释为“看,看见.”这样解释自然不能说不对,只是教师对学生似乎还应再讲细致一点才好:“顾”是“看”的一种,但又不等于“看”或“看见”.从方向上说,光说“看”一般指向前方看,“顾”不是扭头向后至少也是眼珠转向一旁.再从态度上说,光说“看见”一  相似文献   

16.
释“敢”     
《鸿门宴》一课中:“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天津市塘沽区教育局教研室编《中学课本古代诗文译注》译为:沛公不先打进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烟台师专图书馆编《中学古文评析》译为:“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这两种译法都将“敢”字照抄不  相似文献   

17.
×××同学问:《狼》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是歌颂屠户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还是揭露狼的贫婪、狡诈和愚蠢的本性? 答: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狼和屠户的形象作出具体分析。先说狼。故事从两狼“缀行甚远”写起,说明它们有危害屠户的意图。屠户为了摆脱狼,便“投以骨”,但狼并未因此罢休,仍“并驱如故”。在这过程中,狼一直处于进攻地位。到麦场后,情节发生转折,屠户奔倚积薪下,挡住狼从后进攻的道路,而且“弛担持刀”相向,双方处于相持态势。这时狼又采取主动,用了“诱敌”之计。这诱敌之计貌似狡诈,但恰恰暴露了其愚蠢,从而自取灭亡。  相似文献   

18.
为了多睡一秒钟,我冒迟到的风险,游荡梦乡;为了多睡一分钟,我冒挨批的危险,顶风作案;为了多睡一刻钟,我……我还是起来吧!“冲啊,冲啊!大哥大姐大叔大婶,都行行好,让让吧!”我骑着我的“宝驴”,穿梭在人  相似文献   

19.
课文《狼》 ,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第二则 ,因其故事性强、描写栩栩如生、情节扣人心弦而备受师生喜欢。文中的“前”“后”二字 ,出现频率有多少 ,不知引起你关注没有 ,一些地方还极不容易理解呢 ,不信 ,瞧瞧 :1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后”与“前” ,应表时间或顺序的先后 ,为时间副词 ,直解为“后”“先” ,或“最后”“最先”。全句 :后 (得到骨头的 )狼停止了 ,可是先 (得到骨头的 )狼又到了。2 恐前后受其敌。“前后” ,均表方位 ,为方位名词 ,解为“前面”“后面”。“敌” ,名词活用为动词 ,攻击。全句 :担心前面和后面…  相似文献   

20.
通常情况下,yes译为“是”、“对”,no译为“不”、“不是”,但在反诘疑问句和前否后肯的反意疑问句这两种疑问句的答语中,yes译为“不”,no译为“是”、“对”。这两种情况是初中课本中的重难点,学生较难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