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分析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学校体育如何按"生理、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来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得,体育课程学习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社会适应列为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这一领域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新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正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直以来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塑造学生的个性、情感、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性及团结协作精神,是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素质的途径。因此,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进取创新的意识,适应新时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前体育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应努力使学生获取现代社会中的生命知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在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利用学校体育中的挫折教育,磨砺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强体育课堂内外中的显性和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应明确提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要求等,以弥补传统学校体...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4,(62):108-109
大学体育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途径,旨在为大学生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参与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健康第一”的概念,远超过了传统的身体素质和传统的技术教学,从运动技能扩展到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心理健康和能较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另一项重要课题。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性格决定命运”,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良好的心理健康才能适应社会。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日趋得到重视:从教育部获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转发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为此,培养中学生体育的运动参与积极性、提高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本文围绕培养中学生体育的运动参与性、提高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二方面进行分析研讨,以期中学体育教师在今后的学校体育工作中起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兵 《中学教学参考》2010,(15):106-106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体育课堂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的和谐发展,而且能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新视域下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技工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阐述了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指导我们把嫩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提高到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度,学校体育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以它特有的方式和社会文化属性,在培养青少年的主体精神、集体意识、充实青少年的情感生活方面,在培养学生的个人效能感、社会适应能力、公正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充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教学中的社会行为的分析与探讨 ,提出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活动已成为人们主要生活内容之一的背景下,以注重学生体育素质为中心,探讨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能力的因素,即:体育价值观与体育态度的养成、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习惯的养成,这些因素对学生终身体育与健康体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从课程结构的合理安排、改进教学手段、改革体育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来确定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方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通过在高校的最后阶段的体育学习,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与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新疆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新疆独特的区情和人情、新疆青少年发展的身心特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特质,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要通过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来促进新疆青少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关系的分析,认为,良好校园体育文化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开创性劳动素质、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高雅的美感素质和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促进他们社会化,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大学体育正处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关键时期。大学体育教育应注重和加强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监督等体育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对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着重从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集体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体育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终身体育观念和良好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加以开展。  相似文献   

18.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但要使社会化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注意社会化的时间。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体育教学应该如何去适应,并发挥其独特的影响和作用呢?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一项必要的教学责任,而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上有着自身特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兴趣是人类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实际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不高,本文试图根据青少年学习体育兴趣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