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加强算理教学,保证口算正确性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而口算方法运用得灵活,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在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法口算的重点和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就会为后面的口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教材是在一年级上册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集中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部分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一步学习数的四则计算以及其他知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切实给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是理解算理.形成口算技能、技巧及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采用算理与算法、视算与听算、新知与旧题、集中与常练相结合的方法来强化日算训练。帮助学生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较强的口算能力,为其以后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算理与算法相结合 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深化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不仅教给学生正确而合理的算法,而且还要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9+2=11以前,要求学生达到“…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并明确规定:在第一学段要使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百以内的加减法;第二学段要使学生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口算错误,笔算、估算及简算必然出错误。因此,只有抓好口算教学,加强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而提高笔算的正确率,为笔算打好坚实的基础。一、加强算理教学掌握口算方法1.教会学生口算的算理口算教学…  相似文献   

5.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与起点。低年级口算教学学习的好坏,将影响到中高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1.强调算理与计算方式的结合在口算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算理,才能有效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而对口算方法熟练地运用,又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正确、合理算法的同时,要把算理教学放在重要突出的地位,将算理、算法教学有机结合。比如让学生掌握“8+5=13”前,要求学生达到“三熟”:一是10的组成“熟”,二是10以内数的分解“熟”,三是3个一位数连加…  相似文献   

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重要内容。我通过“三算结合”教学的实践,把珠算方法有效地运用到口算上来,学生只需记住两句口诀,就能较好地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其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与技巧,有着明确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怎样真正提高运算速度,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算理与算法结合。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就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灵活地应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又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还要重视算理教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第一册20以内加法9+2=11之前,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三熟”,一是10的组成要“熟”,…  相似文献   

8.
一年级新入学儿童的加减法基本口算能力很不平衡.10以内加法的口算能力很强,10以内减法的口算能力比较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比较弱,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能力很弱.数学教学中应重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教学;加强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方法教学;科学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训练.教材编写时,减法练习题量可适当多于加法.学校和幼儿园之间应多进行幼小衔接方面的沟通.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数与代数”部分明确提出:让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与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弄清算理、试编试用加法口诀、制作使用口算卡片是解决小学生“20以内加减”口算问题的有效招数。  相似文献   

10.
一年级口算学得好不好,将关系到各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算法与算理、视算与听算、新知与旧题、集训与常练四结合的方法加强口算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口算基本功,提高口算能力。 1.算法算理结合我们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深刻对解。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不仅教给学生正确而合理的算法,而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与传统的口算教学并不矛盾,如能在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做好适当铺垫,注重算理的直观性,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理的基础上.再去理解算法多样化并引领学生注意算法策略化,这样学生的数学认识与思维水平就能得到发展。我以一年级上册的“9加几”的口算基础课为例做一些粗浅的探索与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较好地掌握口算步骤,打好口算基础,形成口算技能,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摆学具说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道理;2会说口算步骤;3能正确口算;4培养学生的操作、语言表达和计算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难点是会说口算步骤。一、以旧引新加强联系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是20以内进位加…  相似文献   

13.
<正>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在计算过程中不写竖式,也不需要借助计算工具,中间运算的结果保留在记忆中,通过思维活动说出计算结果的算法,它是数的运算形式之一。笔者调查发现,当下口算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重结果轻过程,只满足于口算正确,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那么,口算教学是否需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呢?为了较深入地思考口算教学中是否需要理解算理再掌握算法,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  相似文献   

14.
汪世尧  范瑛 《湖北教育》2003,(19):31-32
口算即心算,就是“用脑子算”,而并非“在脑子里算”。口算不仅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而且作为一种独立的运算形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一个独立的部分。《标准》对口算的要求明确而又具体:在第一学段,要求“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到了第二学段,则要求“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并能“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可见,口算是  相似文献   

15.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琐谈沈长生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改过去笔算、口算的编排顺序,将口算放在珠算、笔算之前进行教学。其目的有三:一是为学习笔算打好基础,有助于理解笔算的算理;二是扩大口算范围,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El算训练。H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由此可见口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要使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口算兴趣,还要让学生理解口算中的算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7.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口算能力,强化计算训练,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8.
加强口算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其核心是口算训练要注意针对性。口算训练要注意针对性指的是 :首先 ,要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在低年级初开始进行口算训练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 ,弄清算理。训练时 ,先要求学生有条理地口答出是“怎样算的” ;待熟练后可省略中间环节而直接口算出结果。如小学数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9加几”例1 :9 2=11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 ,说出 :先要把2分成1和1 ,再算9加1得10 ,10加1得11。从而使学生在理解…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续)罗冠朝(南昌市东湖区教研室)2.理解珠算下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珠算的计算方法:不进位加法(1)和不退位减法(1)是珠算加减法中最简单的,它在算理上与口算和笔算相同。即,必须把相同的数...  相似文献   

20.
口算是指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而进行的计算。从某种意义上说,笔算过程就是笔录口算的过程。学生的口算能力越高,其笔算能力也就会相应提高。因此加强口算教学,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必备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理解算理出发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