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倡导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解读课文,甚至允许跨学科、跨时代地解读,即所谓“多元解读”,这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有帮助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上也确实出现不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场景。但毋庸讳言,一些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片面追求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无视文本的客观性,失去了最基本的原则底线,从而陷入误区,实质上无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随意曲解经典,颠倒是非观念。《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不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提出明确要求,倡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主张教师“关注学生通过多元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文章以新课标为引领,界定拓展阅读基本概念、实施原则,分析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重点从课内、课外两个层面探究新课标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块,即语文综合性学习,它与四大传统语文教学形态“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并列成为五大教学形态。在新教材中出现了“综合性学习单元”,从新课标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是对语文课程学习的拓展,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学习空间,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标改革推进的背景下,要求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培养成为一种个性化行为,帮助学生借助这一途径增加知识量,拓展知识面,巩固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开展个性化、多角度、宽领域的文本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挖掘学生的阅读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取向。基于此,本文就从发挥阅读期待的积极作用、创设多元阅读情境、巧用阅读空间感化这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瑜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220-221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过程,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和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感受与体验,阅读教学也是师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我们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也应该坚持"多元有界"的指导思想。本文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了阐释:文本维度、主观维度和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6.
一、走出教学误区,重视文本细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的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以及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观念深入语文老师的教学思想之中,因而,许多老师在让学生粗略浏览课文之后,就积极地去实践这些理念,让学生谈感悟,谈体会,展开讨论,拓展文本。然而,殊不知很多学生甚至连完整的一遍课文  相似文献   

7.
多元解读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新课标为“多元解读”提供了科学根据和重要的前提。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片面的理解和过度的追求,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为践行新课改提出的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理念,小学语文应该以学定教,实施多元文本解读,为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个性解读过程中,有效发展创新思维、思考能力。本文从课前自主预习、引导多元解读、促进个性解读、课外拓展阅读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多元文本解读,打造小学语文优质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语文教材文本采用的教条、僵化、单一的解释体系,把学生与文本隔离开来,甚至于教参一统天下,以解释取代文本,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常失于盲从和牵强。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新大纲、新课标的颁发,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民主多元意识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倡导个性化、多元化阅读的教育理念渐入人心。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不仅体现了对作者、文本的尊重,同时体现了对阅读主体和学生个性的尊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尊重却偏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  相似文献   

11.
<正>"教师失语"指的是在语文对话教学中,教师在关键时刻该说不说,或说而无效,课堂缺乏有效引导,最终形成学生话语霸权的课堂现象。失语的实质是教师主体地位的失落。倡导多元解读是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趋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然而,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常常出于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目的,而将自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中曾多次提到多元的问题,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整齐划一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如萨特所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深入、透彻地研究、领悟《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体化解读。"我们应该真正解读文本,真正尊重学生个体,让二者在我们的阅读课上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中曾多次提到多元的问题,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整齐划一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先后颁布和实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掀起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高潮。经过两年的淘洗搏击,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标准阐述的新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一些新式课堂教学存在着误区,使新课标精神异化,执教的语文教师走入了自我迷失的困境。误区一:尊重学生主体性的错位新颁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仔细阅读《标准》,可以发现文中关于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论述几乎处处可见,而且每…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要“关注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说什么都对,说什么都行,这种“过度解读”歪曲了多元解读的真正意义,使多元解读成了随意解读,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新课程发生了由过去强制灌输“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在师生、文本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新课标为“多元解读”提供了科学根据和重要的前提。对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关键是如何确定“界”,  相似文献   

18.
蒋玉婷 《教师》2023,(10):33-3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高度重视阅读,并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构建阅读任务群作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这一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作者基于《新课标》中的阅读任务群解读,从紧扣主题,构建连接型任务群;举一反三,构建鉴赏型任务群;内外结合,构建生活型任务群;关注细节,构建应用型任务群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任务群的构建策略,以期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普通高中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实施建议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解说。新课标不只是在课程目标中显示对文学作品作多元解读的尝试,在评价建议里也提到了这一问题,“文学类文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这一评价标准改变以往单一解读文学作品的评价方式,为多元解读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文学阅读是一种…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个性解读是尊重学生主体性、有创意的解读,带给阅读教学生机和活力。如何深入有效地进行创意解读,笔者将以老舍《我的母亲》为例探讨人物散文“点面”式文本解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