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今中外,无论哪个学校,实行的都是择优录取制,而在周总理的故乡——淮安,却有这么一个人敢于反其道而行之。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就是徐向洋。这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1960年生,下过乡,参过军,打过仗,当过大学教师,在他身上既保留有军人那雷厉风行的作风。同时又不乏儒雅的学者风度,使之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1996年,徐向洋的儿子上小学6年级时数学只考了10分,被同学给起了个外号叫“徐十分”。老师也认为他的儿子是个不可救药的“差生”,  相似文献   

2.
眼下,社会上悄然出现一批专门招收后进生的“择差学校”,这种学校大多采用全封闭军事化管理,收取的都是一般学校不愿管、  相似文献   

3.
《广东教育》2006,(7):104-105
事件:在升学率考核体系下,普通中小学校几乎无法做到不“嫌差爱优”。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却纷纷出现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去年年初,江西九江庐山脚下成立了一所择差教育中心,专收“普通中小学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同年,湖南邵阳成立同样以择差教育为目标的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湖北宜昌也设立了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第三分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出现了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江西九江择差教育中心宣称,专收“普通中小学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他们从最基本的叠被、洗衣服教起,教育内容涉及沟通交流、尊重孝敬父母、挫折训练以及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亲和力训练,学生进入良好状态后开始学科学习,为重返普通学校做准备。 一时间,“择差”教育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成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所谓的“择差”教育,其背后演绎着什么?是教育革新,还是商业运作?是极端个案的躁动,还是教育主流的潮涌?也许,人们会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回答。究竟如何看待“择差”教育? 本刊为此展开了专题调查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于婕 《教育》2006,(6):28-29
好与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好与差,又是会相互转换的。事物是发展的,静止、凝固、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差生”亦然。这是哲理。 哲学,源于生活。生活,与哲学并无距离。“差生”,是游离于哲学、游离于生活、还是生活哲学? 其实,成就感,是人类共同的内在驱动力。古往今来,有谁甘愿沦落为“差”呢? “择差”教育能否挽救“差生”?就此话题,本刊记者对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于华主任和刘艳红咨询师进行了专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广东教育》2006,(7):105-105
作为教师,我不关心“择差教育”是不是填补了教育空白,我更关心它对未成年人的精神救助和真诚爱戴。在优质学校、传统教育评价将他们一棍子打死、无可救药的时候,“择差教育”作为一种教育阳光,唤醒他们沉睡的人生进取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以数学文化关怀人,以数学精神培养人应成为未来高师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在高师数学教育中,应融入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丽平 《天中学刊》2001,16(5):52-53
目前高师数学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教轻学,对课堂试讲和教育实习重视不够。高师教学教学方法应渗透数学思想,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思想,以教学手段和教材改革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择差教育”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字眼。单从表述层面来讲,许多专家和教育人士认为,单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提法就值得推敲。但是,争议归争议,这并没有太大地影响这种教育模式的生发,在江苏、河北、江西、湖南等许多地方,“择差教育”大旗高举。“择差”到底是在哪种理念、何种方式下进行,它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为了不再雾里看花,记者为此南下江西九江,  相似文献   

10.
教师对学生“嫌差爱优”实在是不可避免,大家也都理解。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机构,学校管理者一定严格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差生”,学校更不能“嫌差爱优”。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校“嫌差爱优”相当严重,招生竞争也相当混乱。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一种专收“差生”的学校,谓之“择差”学校。“择差”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差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然而,“择差”教育的效率却有悖于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择差”学校的出现也给了公立中小学校背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提供了借口。家长送孩子进“择差”学校是一种“用脚投票”的行为,实属无奈。  相似文献   

11.
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其学术自由、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术自由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精神,研究稷下学宫学术自由精神的内涵及发展,对目前高等教育学术自由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校94级全部本科班数学统考成绩和93级某本科班数学统考试卷的分析,以及对我校数学教育研究现状的调查,提出了一些数学教育管理与研究的建设性意见,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This piece offers two stories and attempts a contrast between them. These are about how UK higher education responded to the economic crisis of the 1970s, and about how it is shaping up in response to the banking crisis of 2008 and its global ramifications. The first is constructed around the rise and fall of ‘public sector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the James Report and the Dearing Report of 1997. The second looks at the prospects of higher education’s contributions to a more fluid, flexible and responsive lifelong learning, summed up as ‘post-institutional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它打破了学校对教育的垄断,实现了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建立了由各种形式的教育机构组成的具有连续性和同一性的教育网络;它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受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它以学习化社会为基础,突出学习的意义,注重学习的个性发展。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育体制、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观念的不适;二是功能的不适;三是教育体制的不适。以终身教育思想为依据的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应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观;重新组合办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人们的发展需求;建立健全适应终身教育要求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孟宪承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数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在多年的教育理论学习和高等教育工作中,他总结了诸多高等教育思想,其中包括高等师范教育思想。他在高等师范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思考,对当代师范大学的发展仍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章对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进行了阐述。首先对中美社会环境与化传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分析了两国间教育体制与毕业生能力方面的差异。章还介绍了中美两国面向21世纪的高教改革,并进行了对比。最后阐述了笔得到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高师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针对高师体育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及高师学生鲜明的师范性特点,提出了高师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时,引入“抽象模式、数学结构”教学法,采取课堂讨论等措施,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理念。运用督促检查法、网上评阅答疑法、作业评改小组法等方法,改进高等数学作业的评阅方式。采用多渠道评价方式代替单一考试评价方式。对高等数学的这种创新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过程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向多样化发展;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客观要求,促进经济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物质基础;有利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开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德育工作的地位和存在问题,结合德育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