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明代科举考试,初场以八股时文为主,最初只是敷衍传注、发明义理。到了晚明,"以古文为时文"成为重要的一种文学现象,而其弊端也愈加严重。艾南英以救正八股时文弊端为己任,倡唐宋大家之文。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为文效法七子,宗尚秦汉。陈子龙与艾南英之间的文学论争及冲突,所争论的焦点虽然在古文的创作,然而其本质则体现的是明代科举与文学之间的影响关系,可以认为是披着文学外衣的八股时文创作方法之争。  相似文献   

2.
评点,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特有的方法。这种在作家的作品中配以批评家简短批评的办法,最早使用者当为唐代丹阳进士殷璠。此人生卒、字号不详,他编选的一部唐代诗集《河岳英灵集》颇受重视,影响甚远,诗集中对入选各家诗歌均配有简括精辟的评点。虽然,该书的评点与后来成风于明代的评点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前者大体属于对诗人创作艺术风格的鉴赏,后者则着力于对文学作品具体的阐释批评,但是,《河岳英灵集》这种作品配评点的体例实属创举,为后来诸多评点本诗文集的滥觞。作为一种成熟的批评方法,即把总批眉批夹批及圈点与作品结合起来,则是南宋时代的文学批评家们使之完善并熟练使用。宋人吕祖谦评点《古文关键》,刘辰翁评点诗歌及小说《世说新语》,便是这一时期评点方法的代表作。评点方法至明代成风。这一方面与文学的世俗化和批评的繁荣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选家将此当成图书商品的促销手段有关。这一时期,最为美观的评点本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  相似文献   

3.
覃思深虑敢为人先──评《明代言情小说创作模式研究》张翥近十余年来,尽管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已经改变了论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成就那种单调的格式,研究的角度趋向多样化,卓有见地的启人心智之作亦复不少,然而,将明代言情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专论其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梳理了刘氏父子的治经理念,重点分析了《别录》、《七略》编纂中发散出的古文经学思想,及蕴含的浓厚的古文经治学方略与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了刘氏父子在古文经学兴起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检《礼记正义》,孔颖达“郑玄未见《古文尚书》”之言凡有七处.此论有违事实,据文献可知,郑君少习《古文尚书》,且后来有《古文尚书注》传世.孔《疏》之误,缘于不识东晋枚赜伪孔《古文尚书》之伪所致.故郑《注》云“在《尚书》,今亡”者,或指原先秦时完整之《尚书》,孔《疏》云“具《尚书》篇,见在”者,实指伪孔《古文尚书》.  相似文献   

6.
明代"前七子"复古派领袖何景明任官陕西提学副使期间所作《学约》,是研究何景明教育实践、文学理论、学术思想,考察明代提学官学政管理、士子科举教育等问题的重要材料。《学约》今已不存,然岳伦在《学约》基础上编成的古文选本《学约古文》尚存。本文通过明嘉靖十年(1531)杨抚刻本《学约古文》还原何景明《学约》内容,又校勘《学约古文》现存主要版本异同,考察《学约古文》与何景明《古文集》之间的关系。学界多以《学约古文》《古文集》为不同作品,然二者实为同书异名。  相似文献   

7.
陆放翁书话     
老子《道德》古文右汉严君平著《道德经指归》古文。此经自唐开元以来,独传明皇帝所解,故诸家尽废。今世惟此本及贞观中太史令傅奕所校者尚传,而学者亦罕见也。予求之逾二十年,乃尽得之。玉笈藏道书二千卷,以此为首。(八十二字)汉朝人严君平所著《道德经指归》,经文乃是古本。唐朝开元年间以来,这部经通行唐明皇钦定本,别的本子逐渐消失,只有严氏此本和傅奕校本还存在,研究者也很难见到了。我二十年来不断访求,才将这两种《道德经》搜集到。现藏道家经籍二千卷中,当以此为第一。陆放翁《渭南文集》有“跋”六卷,多  相似文献   

8.
毛宜敬 《大观周刊》2011,(47):16-16,40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它们共同代表了汤显祖在戏剧方面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丁宏海就有诗赞道:“起衰八代有文章,海内争推玉茗堂”。  相似文献   

9.
明代苏州藏书家吴宽一生读书、藏书,但因宦绩政声、诗文成就、书法艺术而名声显赫,掩盖了他作为一个藏书家的光芒,本文根据吴宽所作《家藏集》,并汇聚诸家点滴记载,加以考量梳理,肯定了吴宽对明代苏州私家藏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长期来以文学著称于世,但他在明代历史上,也是一位有理想、有著作、有贡献的大史学家。笔者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里将他在史学上的成就第一次向读者作了介绍。此后,我又写了题为《明代大史学家王世贞》一文。不久朋友来信,要我为《中国史学家续传》写篇文章,于是便将此稿按评传要求作了修改后奉上。近年来读书中有些发现,特别是有的文章已经提出,《纲鉴会纂》乃后人假托而  相似文献   

11.
当世界把目光聚焦在印巴两国领导人的第二次握手时、《印度时报》指出:对印度而言,南盟峰会签署的《南亚自由贸易协定框架条约》,足印度最大利益之所在,但南亚的局面非常复杂,印巴两位领导人的心理状态和个人性格,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两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贵刊1997年第1期《唐顺之诗文的艺术成就》(马美信)一文中,所引唐顺之《叙广石战功卜篇,在断句时,有的断错了位置,有的当断而未断,都影响了对文意的理解。特提出陋见,与作者商榷,并就正于方家。马文对《叙广右战功》是这样断句的:尝以数百人捣陈村寨,贼墙立山上,公一人拍马而登,贼却下山,诱公入淖中,马陷以吻,拄淖中而腾其足,及于陆。三酋前趋淖劫公,一酋嫖而古,一酋刀而右夹马,一酋教努十步外。公报须以过嫖,而挑右足以让刀,嫖离颈寸而过,刃着于镜,挂然断铁。公射嫖者,中缺项症。左挂…  相似文献   

13.
自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许多来自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日本、英、法等国的人千里迢迢来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求美”,经医生妙手回春之术一个个挽回了青春,满意而归。这位被称为“妙手回春的使者”就是该院整复外科朱昌教授。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文献学史中,明代学者受宋元以来的疑古辨伪之风的影响,肆力古学,在辨伪学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和重要成就。明人辨伪有理论的重大发展,其成就突出地表现在:系统总结辨伪学理论与方法,揭示了辨伪学的规律,使辨伪学走向成熟。明代学者在伪书考辨的实践上也有诸多成果,所考之书涉及经史子集四部。明人既有通考群书真伪,综合性地辨识古籍的著作,如宋濂的《诸子辨》和胡应麟的《四部正讹》;又有专著一书辨一部伪书的著作,如梅鷟和他的《尚书考异》。明代学者的成就对后世古代文献学的研究与发展起着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有根有据,从而使其论证立于不败之地,在辨伪发展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尚书古文疏证》一书,不仅将《古文尚书》之伪铁定成案,而且,其敢于怀疑经典的辨伪精神与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也给后世乃至当代的辨伪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大文豪韩愈,是一位被后代学者赞誉为“又起八代之衰”的文坛巨匠。他不但倡导了改变六朝靡丽文风的古文运动,而且身体力行,用大量精彩的文章给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人们吟诵他的佳作《进学解》、《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等时,往往不会想到在现存的韩愈文集中,他为人撰写的碑文与墓志铭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碑志文同样已经成为了历代文人仿效与研究的对象。早在元代学者潘昂霄的《金五例冲,就引用了大量韩愈的碑志文,总结出撰写碑志的种种文例格式,作为文人们写作的范本。…  相似文献   

17.
古文是经学和文字学上的重要概念。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古文和小篆、籀文并列,视为三种字体中最古的一种。到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澂提出古文是战国时代的文字;民国初,王国维进一步认定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文字。近几十年来,因为战国文字资料的大量出土,王国维的古文六国文字说被学者们普遍接受。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人所谓古文作了全面研究。研究的对象包括《说文》古文、三体石经古文、汉代经注中的古文以及《汗简》和《古文四声韵》所引的经书古文。《说文》古文和石经古文的考察合为一章,按《说文》字序排列,分析字形或用法,与出土古文字尤其是战国文字作对比;汉代经注中的古文包括《仪礼》古文、《周礼》故书以及《周礼》郑注、《礼记》郑注、《毛诗》郑笺中注明的古  相似文献   

18.
最早的小说是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撰写时虽然也吸收了民间文学的情节和语言,但基本上是文人的案头创作,写出来后又专供文人消遣之用。到了明代,小说从这个框框里解放出来,呈现了一派新的面貌。造成这个新局面是由于说话艺人的世代增饰和文人的参与整理,使小说本身的体式日益完善,而新读者群的形成和出版条件的改善则是根本的契机。明末,小说的出版达到了“到处皆是”“妇孺咸读”的局面。明代小说最大的成就有三:1.白话长篇小说如《三国》、《水浒》经过长期口头讲说之后,成熟定型,终于成为连贯的文本,文学史称为“写定”。…  相似文献   

19.
知识与趣味     
《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两人编选的一部古文选本。这本书上起先秦,下至明代,共选辑文章222篇,而且选材也十分广泛,兼顾到各种文章体裁的艺术风格。“观止”二字最早出自《左传》:春秋时吴国季札在鲁国观乐,见舞《韶箭(萧)》,称赞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说,这些音乐舞蹈妙极了!其他的不必看了。后来人们便用“观止”称赞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以复加。《古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四库全书》存目中的明代文集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其中着重对明代公安派代表袁宏道的《袁中郎集》进行了剖析和阐述,对他提出的“穷新变极”的诗文创作道路,给以应有的评价和肯定,另外存目中的其他明人文集,本文也作了介绍和论述,其在各个领域中所起的价值和作用,都给以应有的评价和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