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省1987年开始实行普通高校单独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来,此项工作一直备受中等职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着手落实1997年单独对口招生工作时,本刊记者专程走访了江苏省教委副主任陈乃林同志,请他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普通高校单独对口招收中等职校毕业生的工作对中等职校师生和社会各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您认为实行普通高校单独对口招生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口升学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多年的对口单招,在政策、目的、方式、考试范围及其分值比例等方面几经调整,逐步趋向科学、完善。江苏省中等职教涉农专业普通高校单独招生历程表明,对口单招对培养职教师资,提高职教办学活力均有积极意义,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同时由于对口单招某些方面或环节不完善,造成很多中职校实际职能与应有职能出现较大偏差。涉农专业单招考试科目或课程及其分值比例应重新调整,专业课应突出实用性知识考查,应控制对口升学率。  相似文献   

3.
1988年前后,我国的部分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进行了招生制度改革的试点,即从中等职业学校对口招收优秀毕业生入学。随着高等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类招生的学校不断增多,已从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扩展到职业大学、普通高校。对口招生会不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产生影响,《职教通讯》1996年第5期刘景春同志的文章提出了疑虑,并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对策。对口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如何认识、适应并使之趋于完善,是中等、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此作一粗浅的议论。 一、对口招生的必然性 高等学校对口招生改革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中等职业教育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出台的,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了加强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与沟通,国家逐步扩大高等院校对口招生的规模和范围.1998年焦作市对口招生指标由去年的156人增加到239人,招生专业面也扩展到十三大类,高等院校对口招生的培养目标也不再局限于中等职教教师.这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一方面鼓励了初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5.
王莉 《安徽教育》2009,(8):14-14
<正>本刊讯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今年对口招生各专业类别招生计划、报考人数和考生成绩情况,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划定了2009年对口招生分数线。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研究》2004,(4):79-79
近日,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今年江苏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4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2.5万人,其中本科计划占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计划的5%;进一步扩大五年制高职规模,计划招生8万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试点招生5000人。江苏职教招生数达47.5万$《江南时报》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为全面部署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4月9日,省招委、省教育厅在合肥召开了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会议。省招委副主任、教育厅  相似文献   

8.
田志山 《职教论坛》2003,(10):31-32
近年来,我省加大了普通高校对中等职教的招生改革力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考试形式逐步规范,这对于职业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进而必将全面提升职教形象,增强我省各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切实遏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下滑的势头。有关职业学校也将组建对口单招复习班作为发展自己、增强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笔者拟就在教学中如何优化复习方法,如何提高复习的科技含量,如何增加有效劳动等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一、运用20/80法则指导备考复习美国的理查得考茨提出了改变命运的黄金…  相似文献   

9.
一、职教理论界对“对口升学”后中等职校发展的看法 总的来说,对“对口升学”后中等职校何去何从,职教理论界有三种认识和看法:一是“应试教育论”,二是“着重就业论”,三是“同时兼顾论”。 持“应试教育论”者认为,实行“对口招生”后,中等职校应该像普通高中那样,实行“应试教育”。有论者曾撰文指出,“目前中职培养目标,往往都还停留在传统的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较多的追求即时顶岗和动手能力,而较少把学生的升学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职和高职的招生都令人担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的衔接状况的影响。中、高职的衔接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不但是经济社会人才类型和层次需要的要求,还是完善职教内部体系、拉动中等职教、推进高等职教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好中职与高职衔接的问题,在内容上应注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学制等教育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联系;在形式上大体有“以课程为中心”的衔接和“以学校为中心”的衔接两种,目前主要途径是后者。即各类高职学校通过对口招生、联合办学、设高职预备班、中专套办等多种渠道,今后还须拓宽“衔接”的通路。高职的对口招生制度是制约“衔接”的关键问题。针对目前“高招”在政策上及操作上还存在一定弊端,建议一要继续扩大高职学校发展及对口招生的试点;二要增加中职毕业生的录取率;三要分类分步改进考试办法;四要放活报名录取形式,适当调整高职“三不一高”政策,加强统筹协调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全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对口单招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部署200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各项工作,立足新的起点、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就业导向、着力推进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公平,强化特色建设、突出技能要求,完善评价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健全职教体系、推进集团化办学,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我省普通高中发展很快 ,而中等职教则大面积滑坡 ,高中阶段各类教育严重失衡。应对之策是进一步完善对口升学政策 ,扩大中高职对口招生规模 ,使高中阶段教育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3.
《安徽教育》2010,(6):13-13
<正>本刊讯为切实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网上评卷工作,今年省教育厅成立了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网上评卷工作领导组。省招委主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任组长,省招委副主任、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纪工委书记王宜,省招委副主任、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  相似文献   

14.
以对口高考扩大招生并带动中等职业学校扩容发展,无疑为不少中职生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也有助于提升未来劳动者的素质。然而,我们也要避免职业教育单一化,对口招生规模不断扩容,中等职教普教化,应试教育被强化,技术技能训练被淡化,学生、老师、学校、家长、社会评价中职教学质量高低唯分化。避免这一现象就要以陶行知职教理论为指导,强化职教办学的使命意识、宗旨意识、课改意识、教改意识、求新意识,让职教回归本真,彰显本色,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我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报名已于12月5日结束。根据《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简章》规定,对口招生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考试范围及参考用书以河北省教育厅规定为准。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深受广大考生、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关注。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2005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相关情况和.政策变化,本刊就广大考生、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所关心的问题请省招考办副主任于涛同志回答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在即,此项工作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考生与考生家长关注。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本刊就广大考生与考生家长关心的今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的相关问题请于涛副主任回答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 ,我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许多学生也因此圆了“大学梦”。从对口高考实施效果看 ,无论对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是带来的社会效应 ,其作用都是巨大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 ,对口高考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本文就此加以探讨。一、本科招生指标与考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待缓和从对口高考招生指标总数看 ,每年在不断递增 ,但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增加的招生指标大多数集中在专科学历层次 ,本科招生数增长缓慢 ,其比例较低(见下表)。江苏省1998 -2000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情况(资料来源 :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  相似文献   

19.
《安徽教育》2010,(8):10-10
<正>本刊讯在我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际,7月24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维芳、省政协副主席方兆本视察招生录取现场。同时,省教育厅邀请了省政务公开办副主任、省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章石生和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视察录取现场,邀请20余家中央媒体驻皖机构和省、市新闻媒体集体采访录取现场。省招委主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汇报了我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情况以及招生录取工作进展情况,省招委副主任、省教育厅副厅长李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省对口单招政策的调整,对口单招人数的恢复性增长,本专科计划的增加,将为宣传职教、带动职教招生、提高职教知名度、引领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等起很好的作用。对口单招就是面向中职生,面向某一专业的,能体现中高职衔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口单招的人才培养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