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晋南朝墓志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料,主要是与墓主籍贯、婚姻、仕宦、爵位及葬地等相关的历史地名。墓志所载的历史地名,不仅有助于补充、核实与纠正相关文献记载,而且有利于深入认识和判断东晋南朝的某些历史地理问题,如侨置与"土断"等。此外,解读墓志地名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六朝士族政治、婚姻等研究领域的拓展也不无裨益。以南京出土的6方陈郡谢氏墓志为例,墓志地名集中反映的诸多情况,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整个六朝谢氏一族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6,(2):20-22
《李仲胤墓志》的出土为研究李仲胤本人及其家族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可靠材料。根据墓志可知,李仲胤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其人属赵郡李氏东祖房一支,其家族在李仲胤之前可能已经迁居柏仁县;墓志有关李氏婚姻的记载反映了当时世家大族的门第观念,关于葬地的记载则为考察当时房子县的辖区范围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南安阳出土的北齐文宣帝弘德夫人颜玉光的墓志,在体例上与同期其他墓志迥然不同,与其身份严重不符。对其家世门第、死因、生平的记载也存在许多疑问。墓址远悬于高氏皇族集葬地之外,且墓室简陋。究其原因,当与北齐宫闱之丑有关,其墓室也非官方修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90年代 ,洛阳邙山出土了唐代官吏狄兼谟墓志 ,详述其生平行事 ,可以证补正史。墓志的出土地及所记葬地 ,说明其曾叔祖梁国公狄仁杰的墓域在今孟津县翟泉村北 ,纠正了在洛阳白马寺之误。而今白马寺山门外的“梁国公墓”是武周时期的“梁国公”、白马寺住持薛怀义之墓。  相似文献   

5.
西安碑林现藏一方北魏熙平年间元广墓志,志石保存完好。志文内容记载了元广的出身、世系、一生主要经历、所任官职和承袭爵位等,从一个侧面反映拓跋鲜卑迁都洛阳并全面汉化后皇室及家族的相关情形,其中涉及墓主葬地与帝陵关系,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鹿裕墓志》记述了志主自曾祖鹿悆以下各代人物的官爵信息,与传世文献和隋《鹿善墓志》相互印证,且多有补充。墓志较多记载鹿裕祖父鹿[僧]晓在北周的官爵,及本人从北周入仕经隋至唐初五十余年间的仕履经历,不仅补充了《元和姓纂》的缺漏,也反映了中古时期济阴鹿氏家族爵位由“定陶侯”向“河内公”转变,再回归到“定陶公”的历程。墓志所见鹿裕家族与李唐皇室联姻及其卒葬地信息,反映了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济阴鹿氏成员实际籍贯变动与其家族记忆中郡望的书写差异。传世文献记载济阴鹿氏家族谱系在唐初鹿裕之后突然中断,令人费解。《鹿裕墓志》的发现则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即墓志通篇都没有提到鹿裕子嗣的任何信息,或许反映了济阴鹿氏家族后嗣稀少甚至断绝的情况,这可能是该家族在入唐后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明代熊明遇之母王太孺人墓志至今未见有著录。文章在对墓志进行释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对墓志的撰文、篆额、书丹者,王太孺人的家世、生平、后裔以及熊氏家族世系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8.
洛阳新近出土晚唐孟珏墓志详细记载了孟珏的家族世系、婚宦政绩诸情况,可补传世文献之阙,为唐代相关研究提供新资料。结合其家族墓志又反映出晚唐墓志撰书的至亲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墓志是中国封建社会礼制的产物,记载了墓主的个人资料,反映了墓主的血缘关系及一个家庭的世系,是研究姓氏和历史人物的重要史料。漳州市图书馆收藏古代墓志拓片近百种。必须重视对墓志中家族世系资料的整理和利用,对馆藏墓志拓片进行文献整理,并与方志、家谱等古代文献相互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六朝墓志出土数量的不断增多,墓志的书法艺术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相关研究亦随之越来越多.然而,关于墓志参与者(撰者、书人)的身份问题,学界仍是众说纷纭,究其原因,在于对墓志撰者、书人、刻工的具体分工认识不清.据出土墓志及相关石刻资料判断,六朝墓志在文字形成与刊刻过程中,确实存在撰者、书人与刻工的不同分工.在明了墓志书法参与者具体分工的前提下,再综合考察六朝士人参与墓志书写活动的可能性,以及自东晋至南朝墓志设置目的的变化,基本可以认定六朝墓志的撰者身份:东晋墓志的撰者多为墓主亲属;南朝墓志的撰者则由墓主亲属拓展至友人,其中皇室贵族的墓志甚至由著名文人担纲.而六朝墓志的书人情况,则较为复杂,应区别对待.如此,方能使六朝墓志书法的艺术价值得到客观定位与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裴恒涛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93-96,100
唐代墓志是研究唐代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唐人从人世间到幽冥界的历史印记。从出土的唐代墓志可以看出,其涉及人物众多、资料丰富且撰写水平高,展现了唐人丰富的丧葬文化、多元的思想观念和浓厚的门第观念。随着更多唐代墓志的出土及其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唐代社会的认识将会更加细化,唐史的研究空间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2.
《文物》近几年刊布了部分新出土墓志,为历史和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有些墓志释文存在文字误释、句读错误等疏漏之处。现选择其中6篇墓志,结合拓本和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校正,以便大家更加准确地利用。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出土墓志——高昌墓砖,是吐鲁番学中重要的研究资料。文章主要从墓志发展史的角度探讨高昌墓砖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鸳鸯墓志是指夫妻各志、成双成对的墓志。据资料显示,在中国显世的近万方墓志中,河洛地区出土的占六成以上,其中鸳鸯志约占一成。这种夫妻各志、成双成对的墓志现象,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重视。鸳鸯志形成的真正原因,可以从伦理道德、夫妻关系、古代官僚制度、宗土观念、丧葬习俗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陕州新出墓志选编》收录河南三门峡市及周边地区近年新见54种唐至民国墓志,多为首次刊布,其文献、史料、语料价值突出,是地方文化和相关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核之拓片,原书文字释录存在不少疏误,尤其俗字、讹字、隶古定字等的释读问题较大。本文选择12条典型材料分为四类进行考辨,补正缺误,冀有裨于这批新材料后续有效利用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墓志是重要的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利用价值,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将墓志资料应用于本科教学,可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文章举出四个实例,以证明墓志资料不仅仅是文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也是相关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教学素材,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情况灵活运用,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1年第2期发表了《有关玄武门事变和中外关系的新资料——唐张弼墓志研究》一文,该文考释了唐代张弼墓志志文,并结合墓志材料研究了玄武门事变和唐太宗时丝绸之路上唐朝官方的活动。时贤已对该志录文作了补正,但仍有不尽之处。在此基础上,对原录文作校释补充,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一墓志材料。  相似文献   

18.
南京南郊牛首山北麓司家山谢氏家族墓地出土的 4方墓志 ,是目前发表的与东晋谢氏家族及东晋贵族政治相关的最新资料。本文首先对墓志的文字和内容进行校释 ,而后对谢氏家族墓志所见谢氏系谱及联姻集团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 ,对葬于刘宋永初二年 ( 4 2 1 )的谢墓出土墓志的意义进行了阐发 ,认为谢墓志不仅是南朝以后逐渐沦为斜阳旧族的谢氏的挽歌 ,更是东晋流寓政府的一首挽歌  相似文献   

19.
明兵部左侍郎张海墓志疏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7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施工现场,出土明代兵部左侍郎张海及其妻潘氏墓志两合,其中张海墓志史实丰富,为研究德州张氏家族及德州地方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墓志是中国封建社会礼制的产物,记载了墓主的个人资料,反映了墓主的血缘关系及一个家庭的世系,是研究姓氏和历史人物的重要史料。漳州市图书馆收藏古代墓志拓片近百种。必须重视对墓志中家族世系资料的整理和利用,对馆藏墓志拓片进行献整理,并与方志、家谱等古代献相互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