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主要是以审美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包括对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多方面的民族精神思考和人文人性探寻。他从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方面进行审视,所呈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和家庭“和谐”的文化追寻。而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还包括他的“和谐”文学观和在文学创作上所追求的“新旧合璧”、雅俗和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主要是以审美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包括对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多方面的民族精神思考和人文人性探寻。他从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方面进行审视,所呈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和家庭"和谐"的文化追寻。而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还包括他的"和谐"文学观和在文学创作上所追求的"新旧合璧"、雅俗和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哲学中包含有全面而丰富的和谐思想。它涵盖了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身心和谐以及国家之间的和谐等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处理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精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集中在“和”字及其运用之上。“和”的思想源远流长,蕴涵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精髓主要表现在五个大的文化意识范畴,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理想精神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赵鸣歧 《上海教育》2010,(14):42-43
我国古人将“和谐”作为处理人类与自然、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人的身体与人的精神等关系的理想范式,从而使之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普遍原理。 中国所获得的国际地位要求中国有一种能够“平天下”的智慧,能够以一种更具有全球化意义的传统和理念来影响世界。而这都需要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与扬弃。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现代管理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现代管理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自全球的概念正式提出的来,"全球化"问题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但从总体而言,谈论经济全球化的人多,谈论文化全球化的人少.文化全球化是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现象.文化全球化不是文化的同质化和"西化",而是包含着单一化和多样化、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辨证统一体.我们应从"和而不同"的文化选择观和方法论来对待文化全球化,在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沟通和融合的同时,更加凸显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使得世界文化"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孔子作为儒家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社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官与民等关系以及人自身发展的有关论述.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孔子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和社会对人的本质的不同认识,导致职业教育在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培养"经济人"、"社会人"的思想在一定时期是合理的,但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  相似文献   

1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要求,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的地位及其规定的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是心理素质的深层结构.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来源于学校的教师角色教育.对学生进行角色教育,一是靠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靠学校全面教化作用和价值引导,二是靠学生自己的积极内化和自我构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有当教师和当好教师的意向,才能将社会期望转化为个人的需要,提前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15.
“面子”是中国人的外在形象,中国人历来看重“面子”。“面子”思想根植于传统社会制度和礼仪文化之中,尤其深受传统儒家礼教的影响。传统儒家礼教中所蕴含的“面子”思想相当丰富:既包括“有德之人”的道德“面貌”,也涵括“有位之人”的身份“定位”。“面子”在礼教中表现为社会礼仪上的宁俭毋奢、宁恭毋滥,人伦义务上的孝悌忠信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依礼而行。肯定传统儒家的“面子”思想,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的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为当今道德教育和人格修塑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一个农村阶层结构再构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某种意义上讲,地权变革是一个农村各阶层利益的再分配与重组过程,并不断重组着既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近年逐渐兴盛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作为一项重要的地权变’革实践也正在深刻地重构当前中国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一些农村社会群体(成员较多)借土地流转引发的职业结构变动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实现了阶层地位的上向流动;也有些农村社会群体(成员较少)则因先天不足而沦入社会底层,并进一步边缘化;还有一些成员极少的社会群体借制度性的权力和以此织就的社会网络以及区位优势,垄断和控制了更多的社区资源和机会,形成和巩固了其超社区的精英地位。土地流转已经或正在成为农民实现流动的特殊社会阶梯,其重构的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亦开始呈现日渐定型化等新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文化因素在用词、造句和话语风格三方面对英语听力学习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用词方面,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原因,存在同词异意;遣词方式体现一定民族心态;词的组合显现一定历史痕迹和文化现象;习语运用则反映一个民族浓厚的文化气氛和意韵。造句方面,词与句排列次序的不同,反映人们思维逻辑和思想特征的差异。话语风格反映一定地域文化气息和个人涵养。为克服这种影响,可采取注重文化现象的学习与研究等途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他独具特色的人才观。他认为人才问题是国家战略问题,要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并提出"四有"的人才标准,主张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不拘一格选人才并要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他的这种人才观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为我国人才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的人,是经济人、社会人、道德人的有机统一。其中,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人性假设的重点。新制度经济学人性假设是修改了的理性经济人。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角度对新制度经济学人性假设进行反思。通过反恩,既说明了新制度经济学人性假设的合理性、进步性,也揭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在等级秩序尊严观念下,人不是作为一个自主、自立的人格主体存在,只是处于社会某种等级序列关系中的一个样品,并以特定的身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学派的儒家思想所包含的等级观念一直为等级秩序尊严观提供理论支持。以人性恶为基础的荀学思想和法家思想中暗含的人格尊严观、道家思想中的人性尊严观和墨家思想中的平等尊严观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人的尊严的闪光点,是中国传统社会反对等级特权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