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网民队伍的日益扩大,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出现的网络空间及在此空间呈现的人与人的新型的交往形式——网络交往,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网络交往是人内在生活的现实实现,是人个性的张扬,它标志着人全面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同时它带来的很多问题也需要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针对单纯入侵检测系统未能提供追查攻击者的攻击源头的情况,从攻击者的角度出发,提出符合分类标准的攻击分层结构,结合现有的入侵检测技术构建分布式网络攻击源追踪模型,利用相关性分析对攻击者的攻击路径进行回溯,可以更好地识别网络攻击.  相似文献   

3.
网络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近年来的"网络暴民"现象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考查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中个体在对待社会热点事件时表现出的异同,有助于了解网络空间人的心理特点。根据网络空间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网络不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发展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已有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对当今文化产生了主导性的影响。随着网络使用人数的日益增多,特有的网络文化现象也层出不穷,其中网络恶搞就是最具有代表的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5.
“蚁族”是我国社会变革大背景下孕育出的一个社会新底层弱势群体,“蚁族”犯罪虽不具有普遍性,却值得深思。国家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积极推进高校教育改革。“蚁族”也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祛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实现遏制犯罪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僵尸网络研究系列文章之五利用图片追踪黑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喜欢自我炫耀的僵尸网络(botnet)控制者往往将他们的控制过程截图之后贴到网上,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能力。殊不知,这些图片正可以作为我们分析其行为的宝贵资料。本文通过对大量此类截图进行分析整理,对敏感信息作归类,结合心理学与社会工程学等相关学科,探讨如何通过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8.
全球计算机网络诞生以来,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冲击。不仅形成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社会,还滋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道德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网络、现实社会和网民三方面因素密不可分,还以显性或隐性的形式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从观念和行为两个层面,网络、个人和社会三方面入手消除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则,在操作上还应配合使用加强他律和提高自律的措施,并建设性地制定了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初步形成,一种高科技领域内的社会问题--网络黑客正在逐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从黑客的产生、类型、原因,调控手段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论青少年网络道德培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对青少年网民进行真、善、美等道德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和广大家长的强烈愿望。网络道德的培养应以培养道德主体为核心,坚持他律和自律结合、自由与责任并存、伦理与网络伦理融合的原则,从网络技术规范管理、网络道德教育、个体自我调适三个方面构建青少年网络道德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红色经典"曾经哺育过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变迁、亚文化、"麦当劳化"等因素,使红色经典面临着多方面的冲击。要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就不能不从教育社会学和文艺社会学的角度,对红色经典教育进行必要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作为教育系统中子系统的成人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而成人教育课程与社会各子系统息息相关。本文就社会这个大系统中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相关因素对成人教育课程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对成人教育课程的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进而开发适应社会发展的成人教育课程,使成人教育不被社会所排斥和淘汰。  相似文献   

13.
高校累进性更名的社会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名的变更体现在层次、学科、地域和类型四个方面,并呈现出累进性特点。高校之所以进行累进性更名是因为校名能有效传递本学校的基本信息,累进性更名可提高学校在高校中的结构性网络位置并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高校累进性更名反映了高校间竞争关系的存在、高等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备以及国家对教育符号资源的控制,它同时也启发我们,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竞争才是最有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时代,社会和个体对体育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体育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主体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以适应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本趋势;其中竞技体育将呈现多层次发展的态势,把追求运动极限、振奋民族精神和满足人们文化生活及身心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学校体育将建立起多维健康观,改变以增强体质为主,培养健壮劳动力的旧观念,树立能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相结合的新目标,体育的经济功能将被激活,体育必将实现从事业向产业的过渡,体育产业将成为新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A Remarkabl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cope of Basil Bernstein's sociology, indicating some of the research that his ideas have inspired, shaped or provoked. Although it takes a roughly chron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s ideas, the paper emphasizes how consistently he explored the making of societies and social classes, and the structuring of social interaction. The title of the paper reflects how successfully Bernstein met Wright Mills' criterion for a tru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that it seeks to grasp the extent to which 'personal troubles' are 'public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changing forms of social inequalities as these are produc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领域,从社会学角度看,其涉及的主要内容是用功能主义理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作用,用社会化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个体的社会化,用互动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7.
Teaching is an activity shar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at is, it is an activity in which teacher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s of education, instruct students in studying. The mutual influence involved is a kind of social interaction. When educators used to talk about the soc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teaching," they stressed on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collectivism" or explored how best to enhance results, from the angl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 by using "methods of socialization." Most discussions were based on normative study, not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theor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n the past decade or more has begun to emphasize "micro" research and employ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to study teaching and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Not only has its contents and concepts become more substantiv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has also become more complet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rimarily the soci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latter. Second, it will analyz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ocial system,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y. Finally, it will conclude with possible approaches to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学视域中,情绪不仅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建构。社会学对情绪的解读超越了情绪智力的限制,更加质朴地重构了情绪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借助反身性、主体间性等概念,社会学阐明了情绪与自我的关系以及情绪理解的发生机制;此外,社会学对情绪劳动、情绪法则的分析还揭示了权力关系对情绪施加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一直处于较快增长的态势,而大学生就业率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凸显,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风险社会、高校扩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大学生自我定位等几个方面可以很好地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社会学的解读。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该完善市场机制,加大政府作用力度,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20.
研究流行语的社会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从21世纪以来每年都由权威机构发布主流媒体流行语,至今已发布20类以上逾几百条流行语。这些流行语反映的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跟踪流行语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研究,是观察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