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运动》是《生理卫生》教材中一个重点内容。由于学生对于肋间肌的附着情况不甚了解,使这一课的教学成了难点。学生普遍认为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都分布在两肋骨之间,有协同效应:收缩时,胸廓应缩小,而实际上它们却相互拮抗,肋间外肌收缩时,胸廓增大;而肋间内肌收缩时,胸廓缩小。学生听完课后仍然带着怀疑态度,怎么也想不明白。  相似文献   

2.
呼吸运动原理涉及生物学和物理学知识,教师仅用一般实验模型教学难以突破难点。用信息技术改进后呼吸运动实验模型可用于测量“肺”内气压随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舒张变化数据,有利于学生建立呼吸运动能改变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气压差的认知,建构肺通气概念。  相似文献   

3.
《科学启蒙》2009,(6):32-33
有一次一位同学讲了一个笑话,特别好笑,我笑得肚子都疼了,大博士,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博士:人大笑时,会吸人大量的气体,导致双肺膨胀,从而向下推挤膈肌;同时腹肌也会收缩,从而向上推挤膈肌。反复的推挤就会导致膈肌肌肉痉挛,我们就会觉得肚子疼了。除了大笑外,饮食过后剧烈运动,也会引起膈肌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4.
李文 《生物学教学》2009,34(8):33-34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部分内容中,有两点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一是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胸廓变化的关系;二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与气压的关系。讲解以上两个问题,大多数教师会采用多媒体课件,或胸廓的模型来演示呼吸过程胸廓的扩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虽然都很直观,也能有效地说明问题,但是由于内容过于抽象,多媒体和教具呈现给学生的时间又很短暂,所以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复习和进一步揣摩。  相似文献   

5.
打嗝,又叫打呃或呃逆,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消化道受刺激的症状。人为什么会打嗝呢?原来在人体的胸腔与腹之间,有一层横膈,也就是由肌肉组成的膈肌,它不但起到分隔胸腔与腹腔的作用,还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但当这块膈肌产生不正常的强烈收缩时,  相似文献   

6.
人在进行吸气和呼气时与肋骨、膈、胸廓、肺的变化有关。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形成肺内气压下降和升高,产生压力差,才能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进而实现呼吸运动。当上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感到抽象、难易理解,我们可采用一些材料自制演示器上课时使用。一、设计自制仪器装置图二、该自制教具的特点及用途1.特点:教学直观、形象、学生易懂、轻便、透明、易观察。该教具操作时,可引申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呼吸运动。2.用途:该教具可摸拟人呼吸运动时肺、膈、胸廓等的运动关系。教师在讲人体呼吸道、呼吸系统时用。…  相似文献   

7.
将“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设计与制作在一个模型中,在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并同时演示肋骨、膈肌和肺的协同变化。可使学生将人体呼吸系统组成与呼吸运动过程的认知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8.
正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节中的呼吸运动过程是重难点,该知识点复杂抽象,而初中学生缺乏相应知识基础,其空间想像力不够强,对呼吸运动中的膈肌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关系很难掌握,理解起来难度很大。为突破上述重难点,笔者自制了一款"呼吸运动简易模型",该模型能引起学生的直观分析,让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下面,笔者从该教具的装置图、用途、制作、使用方法及特点等方面作一介绍,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人在进行吸气和呼气时与肋骨、膈、胸廓、肺的变化有关。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形成肺内气压下降和升高,产生压力差,才能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进而实现呼吸运动。当上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感到抽象、难易理解,我们可采用一些材料自制演示器上课时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能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正>家长在沟通中发现,一些孩子几乎是"谈学习色变",和教师在交流中也感觉到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外的任何地方都是那么可爱,为什么唯独在课堂上了无生趣,目光呆滞呢?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我发现,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是一种无目的的学习,根本没有任何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呢?让学生在一种渴望获得的状态中高效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呢?  相似文献   

12.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质谱仪"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十五章第五节的内容.教材在处理教学内容时,首先通过实验告诉学生,当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时,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这一结论,从而让学生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形成完整的直观的印象,然后提出"思考与讨论":粒子的运动轨迹为什么是圆呢?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的能力包括多方面,如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等等。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生都有较强的记忆力,而却缺乏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那么,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 一、教师授课深适:教师讲课照本宣科,学生对有些知识也只能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要克服这种弊病,教师授课必须深造。例如,高中《生物》(必修本)第11页,关于无机盐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提到,“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盐,如果血液中钙益的含量太低,这种动物就会出现抽搐”,这其中的道理要给学生讲清楚.血液中的钙能降低神经系统和骨胳肌的兴奋性,当血钙含量过低时,神经系统和骨胳肌的活动就会加强,使肌肉不停地收缩和舒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对于学生来说,弹钢琴是一门愉悦身心的音乐艺术,能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因此,有不少学生在学琴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并与钢琴成为了好朋友.可是,也有不少学生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更多的是痛苦和无奈.为什么同样是学钢琴,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如何才能让学钢琴的过程变得快乐呢?  相似文献   

15.
由于教材难度不宜过大,在《生物的呼吸》一章中关于呼吸的若干概念,讲解不甚清楚。现辨析如下: 一、呼吸运动在神经系统控制下,呼吸肌(主要是肋间肌和膈肌)有节律地舒缩,使胸廓运动,从而完成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运动。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时常发现学生有"走神"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都怪学生吗?应该说我们老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17.
苏许辉 《物理教师》2007,28(4):3-33,35
中学物理课本中,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但是对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说明比较简单,只有这么一个表述: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及学生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为什么绝对零度不能达到呢?同时在对热力学第三定律的理解方面,也出现了许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动机 在呼吸运动中,由于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这一生理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胸廓的横向扩大和缩小,更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19.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问题的设置上,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现有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即会引起学习者的极大兴趣.例如,在教学"气候"一节时,可以引用冰灾新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听完新闻后产生疑问:这样的天气是怎样形成的?它为什么会五十年一遇呢?下一次还会出现吗?什么时候出现呢?我们又该如何防御灾害呢?为什么出现在南方而湖南、贵州的灾情又最为严重呢?作为身受其苦的灾区学生,尤其迫不及待地希望解答这些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正呼吸,是人的生命及生命过程中,每一刻都离不开的。竹笛在演奏的过程中,一样也离不开呼吸。呼吸又分为两个阶段,即:吸与呼这两个阶段。那么,在竹笛演奏中分为几种呼吸方法呢?我们把它分为三种方法。分别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以及胸腹式呼吸。第一种胸式呼吸,也就是胸廓的呼吸运动。关键在胸廓中进行,吸气时胸廓打开,腹部向内收缩的同时,横膈膜也会向上稍收。胸廓式呼吸时,留意吸气量不可达到最大值,因此就需要横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