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2.
走出"尊重学生需要"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3.
曾庆彪 《新课程研究》2007,(9):39-40,4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广,"尊重学生需要"也日渐成为学校教育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4.
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角色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实现角色,必须注重角色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份守角色规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关心学生,并建立适当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很多教师都缺乏承担教师角色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动力,尤其是内在动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面对这种现象,我们的教育应该怎么办?对此,笔试图通过建构一种新的理论——“教师角色需要”理论来回答这些问题。教师角色需要具有内在动力性、发展性和指向性及层次性的特点;教师角色需要包括角色顺从需要、角色认同需要、成长需要和同一性需要。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就要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力,但这样的选择不应违背教育的规律和科学的逻辑。在这里,遵循和利用教育规律、科学逻辑是手段,而满足学生的需要是目的。当我们把手段异化为目的的时候,这种教育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合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体,网络和多媒体是其核心载体,这自然对学生和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角色定位要求.本文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深入分析,针对这两大教学主体角色的合理转换和有效定位提供对应的策略,从而提升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8.
尊重学生的价值和需要是一个民族教育昌明的体现。对学生需要的曲解反映出根本的教学观及当前课程变革价值取向的分歧。本文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考证和批驳,在此基础上区分了教育中的两种需要。并进而探讨了不同需要的存在合理性。以及对待课程改革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相似文献   

9.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的地位及其规定的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是心理素质的深层结构,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来源于学校的教师角色教育,对学生进行角色教育,一是靠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靠学校全面教化作用和价值引导,二是靠学生自己的积极内化和自我构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有当教师和当好教师的意向,才能将社会期望转化为个人的需要,提前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10.
当教师为学生听不进自己的谆谆教导而苦恼时,是否应当反思:我们的良苦用心学生明白吗?我们的"教育要求"成为学生的心理需要了吗?怎样才能将我们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呢?  相似文献   

11.
教育过程的本质是教育之于学生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为满足学生的生存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活力。"教育之于学生"说明了教育过程的方向性问题,即获得的主体是学生,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现在的教育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的生活需要,即无论从终身意义上还是从需要层次说解析,教育过程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需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信息素养.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教师须切实转换角色,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学生学习的协作者以及教学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需要”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只有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14.
开展科学有效的学业评价是实施特殊需要学生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落实对特殊需要学生教育教学关爱的重要方面。融合教育学业评价应树立正确的、体现融合教育理念的特殊需要学生发展观,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兼顾结果和过程,建立涵盖"学业增进、功能提高、社会适应"等的完整的目标体系,开展基于"科学评估、合理目标"的多维度的发展性评价,将特殊需要学生认知与非认知发展以及学习参与体验很好地统一起来,全方位培养特殊需要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数字化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很大的转变。学生角色的转变取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而教师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变,既需要教师主观上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向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对信息技术教育缺乏真正认识的情况下,应该积极避免走人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谭斌 《教育学报》2006,2(3):12-18
“学生的需要”是一种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的社会建构,基本方向就是将孩子自发的“我想要”纳入到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轨道。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自由和控制的辩证法来表达。我们应在正确处理这对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合理表述以及合理建构“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评估者、观察者和参与者;其次,在语言教学中,语言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语言教学也就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习者的要求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把他们被动的角色转变成老师的协商者、课堂上的演员、发问者和教学的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原新国 《教师》2011,(22):8+3-8
教师被冠以"辛勤的园丁",因此赋予这一职业以神圣的使命:修正学生成长中的瑕疵,解答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教育需要一个过程,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育手段,并非干预越多,教育效果越好;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一种细致的观察和深情的期待;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学生运用合理的评价机制。可见,做好园丁也需要一些艺术,要正确处理好下面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需要做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受社会发展所制约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的需要也在发生变化。作为当代中学生,这种变化也不例外。在教育这个最特殊的生产过程中,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随时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为适应学生渴望求知与创造的需要,教师应是资深“导师”的角色 中学生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求知欲旺盛,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喜欢批判旧事物,崇尚新事物,爱标新立异,尤其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中,学生在接受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方面,很多时候比教师还强;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