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不仅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发展阶段,而且包括毛泽东思想的整个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也不能被排除在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孕育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步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式形成并获得巩固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其形成历史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割断理论发展历史联系的空降物,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辛探索的理论准备和理论孕育过程。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邓小平在1975年全面整顿期间的理论探索以及从1977年第三次复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理论探索,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作了必要的理论酝酿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奠基于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毛泽东1956年倡导"进行第二次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其历史起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其理论起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其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其产生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成功突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逐渐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理论。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积极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积极理论成果,为我们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形成历史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割断理论发展历史联系的空降物,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辛探索的理论准备和理论孕育过程。邓小平在"文革"结束前后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作了必要的理论酝酿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7.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形成历史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割断理论发展历史联系的空降物,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辛探索的理论准备和理论孕育过程。邓小平在"文革"结束前后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作了必要的理论酝酿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董妙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结合新时期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提出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对新时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决定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阶段划分 1、以20世纪50年代为起点的三个阶段划分。有的学者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孕育和准备阶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最初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最初的制度基础,并成为其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0.
导读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形成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法治的关联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逐步形成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法治分离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法治关联的准备时期,十四届五中全会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法治仍存在着严重危机,改革重心应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的廉政建设获得了初步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强化了反腐败的执法力度;中纪委二次全会以来,我国的廉政建设深入发展,全面推进。回顾新时期廉政建设的历程,得出四条基本经验:反腐败要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腐败问题必须综合治理;法制建设是反腐败的根本途径;从严治党是反腐败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所作的报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是搞好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也是搞好民族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采取五项措施 ,进一步搞好民族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为标志,把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战略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激进、渐进、均衡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既分析了激进、渐进政治发展战略演进的原因、过程、结果,还对今后应当实施的均衡政治发展战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十分必要和可行。心理健康教师要通过领会全会精神、合理确定教学目的、妥善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宣讲全会精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伟大的改革精神。改革精神是一场思想大解放的精神,是尊重现实、实事求是、勇于寻求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精神,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积极探索、敢闯敢干的精神,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是继承传统、顺应世界潮流、面向未来发展的精神。伟大的改革精神是贯穿在邓小平理论之中的一条红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正是有了伟大的改革精神,我国的改革开放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坚持实践标准、坚持实事求是,这就是“思想解放的哲学”。它不仅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正确的哲学依据,也为哲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从而真正地实现“哲学思想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在党90年的历程中,从1956年党的八大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召开之前的22年间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22年,是党的历史上比较艰难的岁月,但党以顽强的战斗力和耐力勇敢地走了过来。这22年间的党史演变,在主体架构上包括:党的八大、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文革"后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相似文献   

19.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成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指导。论文从高校团员干部队伍和团学活动机制两方面着手,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团学工作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今后团学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历史方位的改变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应该与它所处的历史方位相适应,应该与它所担负的历史任务、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相适应。在不同的历史方位中,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历史特征是不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领导方式突出特点是命令式、运动式;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一方面继承了以前的命令式、运动式,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和政策治国等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开始朝着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方向坚定地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